(共46张PPT)
生平简介
蓝色时期
玫瑰时期
古典时期
陶艺作品
立体主义
超现实、抽象
黑人时期
早期作品
格尔尼卡
晚年时期
●●巴勃罗.路易兹.毕加索 Pablo Ruiz Picasso ● 1881-1973 享年92岁
生日:10月25日 天蠍座
● 西班牙人。1900年至巴黎,1904年以后定居法国,是现代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第一时期是:“蓝色时期”;第二时期是:“玫瑰时期”;第三时期是:“黑人时期”;第四时期是:“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第五时期是:“古典主义时期”;第六时期是:“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 作品数量(有记录的至少数量):油画 1876件,素描 7089张(另外 149本笔记簿內有 4659张素描,雕塑 1335件,陶艺 2880件,版画 18000张。剧本 2本。
▼ 生平简介
19歲 在「四隻貓」酒館舉行首次個展。與卡薩吉瑪斯首次前往巴黎,居住於蒙馬特區。
1900
17歲 經常出入「四隻貓」酒館,開始與前衛藝術圈往來。結織卡薩吉瑪斯及日後成為其私人秘書的沙巴特斯。
1898
16歲 進入馬德里聖費南多美術學院就讀。但常不去上課,比較喜歡去「普拉多美術館」參觀。在那裡,他可以接觸到西班牙大師的作品:葛雷柯、委拉斯蓋茲及哥雅等。 作品「科學與慈善」獲馬德里全國美展榮譽獎,後來又在馬拉加得到金牌獎。
1897
15歲 作品「初次領聖體」參加巴塞隆納美術與工業展。
1896
14歲 進入巴塞隆納的隆哈美術學校,其父於該校任教。入學考試是古典藝術與靜物寫生,依規定可有一個月時間完成,畢卡索在一天之內就完成了。
1895
8歲 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畫的是鬥牛士。
1889
7/8歲 在父親(美術教師)指導下畫畫。
1888/ 1889
1881-1900
▼ 青少年時期
22歲 完成「人生」。以濃鬱的藍色調表示貧、老與孤獨的苦難。1900-1903年間三度回西班牙。
1903
21歲 完成「藍色自畫像」。
1902
20歲 好友卡薩吉瑪斯因失戀自殺,觸發畢卡索以藍色調作畫,藍色時期開始。在弗拉畫廊舉行巴黎首次個展,開幕前就賣出15張畫。
1901
1901-1904
▼ 藍色時期
蓝色时期 (1901年到1903年)
毕加索在这个时期作品背景蓝,人物蓝, 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那时候的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于是作品多表现一些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独。至于为什么毕加索会采用蓝色作为主调,尚没有确定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受法国画家莫奈和卡里埃的影响,认为这种色调加强了画面中的诗意成分。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毕加索之所以偏爱蓝色是因为它代表着忧郁。也就在那片单色的浅蓝、粉蓝、深蓝、湛蓝中,毕加索开始走上他的成功之路。
请大家谈谈蓝色时期作品的特点
25歲 在羅浮宮看到伊比利亞半島的彫塑展,印象深刻。結識野獸派大師馬諦斯。
1906
24歲 以馬戲團題材創作「賣藝人家」等。畫展受到重視。結識潔楚.斯坦因兄妹。
1905
23歲 定居於巴黎「洗衣船」。邂逅費爾南德.奧立維並同居,常去觀賞馬戲團的演出,粉紅色時期開始。
1904
1904-1907
▼ 玫瑰時期
玫瑰红时期 1903年到1906年
毕加索从后印象派色调的精细中重新发现形体上的大略简洁笔法,而这就是“玫瑰红时期”的典型画法。
请大家谈谈玫瑰时期作品的特点
黑人时期 1907-1909,或者说是立体主义的发韧期 在1906年末,毕加索从事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作品的创作,这件作品是他的经验总结,并且标志着他未来的活动朝现代派方向发展的开端。这部作品就是《亚威农的姑娘》。这位西班牙画家的着眼点,不像野兽派那样放在色彩上,而是放在形体上,他采用灵活多变且层层分解的、雄浑有力的、宽广而有概括性的平面造型的手法,把形体的结构随心所欲地组合起来。这些平面甚至发展到超越单个的物象,囊括周围的全部空间。这时我们还没有达到完全理性地控制物体,但是,毕加索的画已经导致我们必须走上这一道路。到1909年,毕加索才确立了真正崭新的绘画语言,这语言是从事物的内涵去认识和解析,而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了。
1907-1909
▼ 黑人时期
28歲 解析立體派開始。與布拉克成為鄰居。作「費爾南德頭像」。
1909
布拉克第一次舉行立體派畫作展。
1908
26歲 創作「亞維儂姑娘」。到民俗博物館看非洲彫塑。參觀兩個塞尚回顧展。結識布拉克。
1907
1907-1916
▼ 立體派時期
34歲 艾娃因肺結核逝世。
1915
31歲 與費爾南德分手。完成第一個拼貼作品「籐椅靜物」。與布拉克合作紙貼畫,發展出合成立體主義。
1912
30歲 首次把印刷字母放到構圖中。邂逅艾娃.谷維。
1911
28歲 解析立體派開始。與布拉克成為鄰居。作「費爾南德頭像」。
1909
布拉克第一次舉行立體派畫作展。
1908
26歲 創作「亞維儂姑娘」。到民俗博物館看非洲彫塑。參觀兩個塞尚回顧展。結識布拉克。
1907
立体主义时期 (1910-1911是分析立 体主义时期;1912-1914是综合立体主义时期)
这个时期的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请大家谈谈立体主义作品
作画思想及作品特点
1917-1924
▼ 古典時期
43歲 以裝飾性立體派風格作許多靜物畫。 1916/7-1924年間多次為芭蕾舞台作設計。
1924
41歲 創作「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
1922
40歲 長子保羅(1921-1975)出世。
1921
38歲 認識米羅。
1919
37歲 與歐嘉結婚。因芭蕾而與上流社會接觸。與馬諦斯舉行聯展。
1918
36歲 至義大利為俄羅斯芭蕾舞團作舞台設計,邂逅舞者歐嘉.科克洛瓦。
1917
古典主义时期
要求有丰富的意境、优美的构图,元素间对应的完整。其中有很多是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获得创作的灵感。
1925-1936
▼ 超现实主义时期及抽象主义时期
55歲 邂逅南斯拉夫女攝影師兼畫家朵拉.瑪爾。
1936
54歲 6月與歐嘉及保羅分居。9月瑪麗-德雷莎與畢卡索的女兒瑪亞出生。
1935
53歲 創作以鬥牛為題的作品。發表用織物做模型翻製的彫塑作品。
1934
52歲 以彫塑家工作室為題,創作蝕版畫 (佛拉系列版畫)。費爾南德.奧立維出版回憶錄。
1933
51歲 以瑪麗-德雷莎為模特兒。
1932
50歲 於柏吉盧城堡設立彫塑工作室。參加超現實主義於美國的首展。
1931
48歲 與彫塑家貢薩列斯一起創作彫塑和鐵線構成。作系列以女人頭像為題的攻擊性畫作,顯現姻婚危機。結識達利。
1929
46歲 邂逅年僅17歲的瑪麗-德雷莎.華特。
1927
45歲 以集合物手法作「吉他」系列。
1926
44歲 創作「舞」,首次影射與歐嘉的緊張關係。參加超現實主義的首次展出。
1925
超现实主义时期及抽象主义时期
在超现实主义时期里,毕加索的人物外形柔和,当然是毕加索式的柔和,线条却又梗又硬,具有希腊式面孔的女人,在他的笔下变成了正面和侧面的缝合体。
1937-1953
▼ 戰爭前後
72歲 於瑪都拉陶藝工作坊邂逅賈桂琳.洛克。
1953
69歲 獲頒列寧和平獎章。
1950
68歲 方斯華姿.吉洛生女帕樂瑪。為世界和平會議作「鴿子」石版海報。
1949
66歲 方斯華姿.吉洛生子克羅德。首次在陶藝家哈米耶工作室中製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藝。
1947
65歲 與方斯華姿.吉洛同居。訪馬諦斯。
1946
64歲 於慕洛完成第一批石版畫。
1945
63歲 加入法國共產黨。
1944
62歲 邂逅22歲的方斯華姿.吉洛。作集合物「牛頭」。
1943
58歲 同時畫瑪麗-德雷莎與朵拉的同姿勢肖像。
1939
56歲 創作「格爾尼卡」。
1937
谈谈《格尔尼卡》的创作意图
1954-1973
▼ 晚年時期
92歲 4月8日逝於坎城附近的慕瞻市。4月10日葬於佛文納菊別墅的花園裡。
1973
89歲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畫作捐贈給巴塞隆納畢卡索美術館。
1970
85歲 巴黎大皇宮及小皇宮舉辦大型畢卡索回顧展。
1966
83歲 方斯華姿.吉洛出版回憶錄,造成畢卡索與克羅德及帕樂瑪決裂。
1964
82歲 繪製「畫家與模特兒」系列。巴塞隆納的畢卡索美術館開幕。布拉克逝世。
1963
80歲 與35歲的賈桂琳結婚。
1961
78歲 作馬內「草地上的午餐」變奏系列。
1959
76歲 畫委拉斯蓋茲「宮女」變奏40餘張。
1957
75歲 與克魯佐共同拍攝電影「畢卡索之謎」公映。寫信給共產黨,抗議俄羅斯入侵匈牙利。
1956
74歲 歐嘉逝世。
1955
73歲 與方斯華姿.吉洛分手。馬諦斯逝世(畢卡索曾說:「只有馬諦斯才是真正的畫家」)。開始創作德拉克洛瓦的「阿爾及利亞女人」變奏系列。
1954
1947-
▼ 陶艺作品
13岁时创作的也是他最早的作品之一。在构图方面,毕加索遵循了官方学派的规则,从画面右下角延伸到左上角作一条对角线,保持了线两边画面布局的平衡。不过,笔触还是相当自由的。“科学与仁慈”这一主题,是出于父亲的授意,医生与修女分别作为“科学”与“仁慈”的象征。为了这幅油画的创作,事先的素描与习作共有7件。1897年,这件作品参加了在马德里举办的西班牙全国美展并获奖。同年,在马拉加地方展览中获金奖。
《科学与仁慈》
1897年 画布· 油彩 197×249.5厘米
毕加索 馆 巴塞罗那
《人生》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代表作。他在这一时期,目击贫困、绝望与孤寂的人们,加上好友卡萨赫马斯因失恋而自杀的影响,其作品常以蓝色为主调,加强了忧郁和悲哀的气氛。
画面中,右侧的妇女停下沉重的脚步,默默无言,双眼直盯着对面的两个依偎着的年轻人。在这位妇女的视线里究竟隐藏了什么?这眼光也许在说,怀中的婴儿即使在绝望中也得继续那无法逃避的人生。画面左侧,男女两人依偎在一起。那位男的形象在写生阶段还像毕加索自己,但到作品完成时却变成了好友卡萨赫马斯的形象了。卡萨赫马斯是一位立志投生绘画艺术的青年,却在巴黎自杀身亡。因此,这幅画里,还包含了毕加索对青年好友的痛苦回忆。
《人生》 196.5 x 128.5 cm 1903
在1906年末,毕加索从事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作品的创作,这件作品是他的经验总结,并且标志着他未来的活动朝现代派方向发展的开端。这部作品就是《亚威农的姑娘》。这位西班牙画家的着眼点,不像野兽派那样放在色彩上, 而是放在形体上,他采用灵活多变且层层分解的、雄浑有力的、宽广而有概括性的平面造型的手法,把形体的结构随心所欲地组合起来。这些平面甚至发展到超越单个的物象,囊括周围的全部空间。这时我们还没有达到完全理性地控制物体,但是,毕加索的画已经导致我们必须走上这一道路。到1909年,毕加索才确立了真正崭新的绘画语言,这语言是从事物的内涵去认识和解析,而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了。
《吉他》,1913年,66.3X49.5cm,藏于纽约现代美术馆。
这些贴纸图案是一种“有形的”表现元素,对早些时候的抽象主义起了抗衡作用。
《在海滨的女人》,1918年,26.3X21.7cm,现藏与巴黎毕加索美术馆
这是一幅构图活泼自由,色彩艳丽明朗的古典作品。创作灵感来自庞贝古城富有表现力的壁画。
《牧笛》,1923年,205X174.5cm,藏于巴黎毕加索美术馆。
古典主义时期所要求的意境、优美的构图,与元素间对应的完整,在本幅画中发展得十分理想成熟。
《玛丽.黛莉丝的画像(戴帽的女人)》,1937年。
《玛雅和玩偶》
玛雅在巴黎的寓所
(1996年)
《朵拉.玛尔画像》,1937年,92X65cm,现藏于巴黎毕加索美术馆。
朵拉.玛尔是一位智慧与美貌兼具的女性,后来成为毕加索的固定伴侣。画中以较具知性且鲜明强烈的色彩呈现出她的个性。
《宫廷的侍女们》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