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下18 小英雄雨来 课件+练习(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下18 小英雄雨来 课件+练习(共6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2 17:58: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18.小英雄雨来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yǒu yóu)黑发亮。
2.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tiáo zhou tiáo shù )。
3.雨来一骨(gǔ gū)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就往外跑。
二、看拼音,写词语。
qiān bǐ mài bù qiāng shuān gē bo yī guì chóu zi
( ) ( )( ) ( )( ) ( )
三、选择恰当的拟声词填空。
A.哗啦哗啦 B.哐啷 C.呜哩哇啦
D.吧嗒吧嗒 E.嗷嗷 F.嗖嗖
门______响了一下  鬼子______地叫
爸爸______地抽烟 军官______地叫
子弹______地飞来 窗户纸______地响
四、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只有……才…… 之所以……是因为……
如果……就…… 无论……都……
(1)( )敌人怎样威胁,雨来( )不怕。
(2)雨来( )能顺利逃生,( )游泳的本领高。
(3)我们( )上学读书,将来( )不会成为“睁眼瞎”。
(4)( )敌人发现了李大叔,民兵的情报( )送不出去了。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加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难道雨来不是一个小英雄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每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拟为:
①游泳本领高    ②上夜校读书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
七、课文精彩回放。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里的。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芦苇 ( )的苇絮 ( )的芦花 ( )的白雪
2. 文中画线句是一个_____句,这个句子是吧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3. 芦花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交代了小英雄雨来生活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yǒu tiáo zhou gū
二、铅笔 迈步 枪栓 胳膊 衣柜 绸子
三、B C D E F A
四、无论……都…… 之所以……是因为……
只有……才…… 如果……就……
五、丽丽像花蝴蝶一样在花丛间奔跑。
雨来是一个小英雄。
六、1.掩护李大叔 英勇斗鬼子 河沿上的枪声 枪口巧脱身  
七、1. 黄绿 鹅毛般 柔软 厚厚 2. 比喻 芦花 白雪 3. 芦苇多,芦花美。 4. 地点 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60张PPT)
18.小英雄雨来
语文统编版 四年级下
管桦(1922 —2002),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
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文艺队副队长、队长,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员,中央乐团创作员,北京市作协驻会作家。
代表作品 《小英雄雨来》,《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快乐的节日》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它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也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jìn
晋 絮 扭 姥

niǔ
lǎo

吧 塞 呜 哇
sāi


kāng
糠 栓 捆 绑
shuān
kǔn
bǎng
jié
劫 毙 扒 尸


shī
晋级
jìn
暖炕
kàng








铅笔
qiān
迈开
mài







呜呜

血栓
shuān







胳膊

赤膊
bo







打劫
jié
丝绸
chóu







扒开

敌人







尸体
shī
趁早
chèn






惊慌
huāng




dàn 子弹
tán 弹钢琴

sài 边塞
sāi 塞紧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绸子 敌人 尸首 慌忙
芦花 发愣 鬼脸 戒指 防备 晋升 炕沿 年迈 呜咽 扒开 趁机
飘飘悠悠: 在空中或水面上轻缓地浮动。
光溜溜:形容地面、物体、身体上没有遮盖的样子。
睁眼瞎:比喻 不识字的人,文盲。
推推搡搡:推来推去。
嘟嘟囔囔: 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暴跳:形容大怒的样子。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
课文一共有六个部分,请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①游泳本领高;
②上夜校念书;
③掩护李大叔;
④与鬼子作斗争;
⑤河沿上的枪声;
⑥机智逃生。
人们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
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鬼子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宁死不屈。他的机智勇敢及面对威逼利诱不为所动的意志令人佩服。所以说他是一个“小英雄”。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写芦花村的美丽风光?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一方面展示了雨来家乡美丽的风光,另一方面为后文叙述雨来脱险做了铺垫。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
游泳本领强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比喻】【动作描写】把雨来比喻成“小鸭子”,再次证明他水性好,与“露出抖”“抹”“吹”“望”“笑”这一系列动作相得益彰,勾勒出一个既机灵又调皮的孩童形象,同时也渲染了和平、安宁、幸福的气氛。
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这是用土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了“雨来"两个字。
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表现了雨来对书的珍爱,郑重地对待课本,表现了雨来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
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作者为什么写雨来在夜校学习的内容?
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雨来不但在学校学到了文化知识,更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正是雨来能够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勇敢地同鬼子作斗争的思想基础。
雨来看家时遇到了什么情况?他是怎样做的?

有一天,雨来从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诵当天晚上学会的课文。可是背不到一半,他就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雨来睁开眼,看见闪进一个黑影。妈妈划了根火柴,点着灯,一看,原来是爸爸出外卖席子回来了。他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还背着一杆长长的步枪。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
外貌描写。表明爸爸与日常打扮不同,可见情况非常危急。为下文“鬼子扫荡”“雨来被抓”埋下伏笔。
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夸张,表明外面声音很大,突出了紧张的气氛。
掩护李大叔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李大叔。可以看出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鬼子抓住雨来是怎样对待他的?雨来又是怎样和鬼子周旋的?
屋子里遭了劫难,连枕头都给刺刀挑破了。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用中国话对雨来说:“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他突然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
神态描写,表现了鬼子发现识字课本时的惊讶之情。
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出来了。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
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雨来和鬼子的对话描写,突出了雨来在敌人面前镇定、机智。
雨来把手放下来,觉得胳膊发麻发痛,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这本书谁给你的,没有关系,我不问了。别的话要统统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 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
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摇摇头。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
可以看出敌人十分_____________!
凶狠残暴
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通过对鬼子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和雨来的反应,表现了鬼子的残忍和雨来的坚强不屈。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此处细节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的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听到枪声,乡亲们有什么反应?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写出了还乡河傍晚景色的壮丽,环境描写渲染了芦花村的庄严气氛,更烘托了雨来的英雄形象。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这句话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李大叔在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走。他试探着推开洞口的石板,扒开苇叶。院子里空空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处也不见动静。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喝:“豆腐啦!卖豆腐啦!”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李大叔知道敌人已经走远了。
交通员李大叔平安无事。
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机智逃生
18小英雄雨来
游泳本领高 脱险条件
上夜校念书 爱国教育
掩护交通员 机智勇敢
勇斗鬼子 意志坚强
宁死不屈 有志不在年高
枪口逃脱 机智勇敢
机智勇敢
不屈不挠
热爱祖国
本文讲的是抗日战胜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沉着勇敢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并和鬼子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最后凭借自己高超的游泳本领在敌人枪口下巧妙逃生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的少年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军战斗成长的过程。
小兵张嘎
按要求改写句子。
(1)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加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2)难道雨来不是一个小英雄吗?(改成陈述句)
丽丽像花蝴蝶一样在花丛间奔跑。
雨来是一个小英雄。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