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课文记叙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为了让沙洲坝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乡亲们吃水难的问题的事。本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这篇课文围绕“以读悟情”设计教学,始终牢牢把握“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思考、想象、表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学生和文本展开有深度、有广度的对话,进而体会到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愉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我爱北京天安门》的MV;准备毛主席的照片和相关资料。
2.制作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在家长的协助下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教师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MV,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看一看音乐视频上的“歌词字幕”。
2.引发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献给谁的吗?
3.课件展示毛主席的照片,组织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或者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毛主席的资料、故事。
4.导入: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中国的革命奉献了一生。他就像那红红的太阳,让人感到温暖,让人感到亲切。今天,我们一起去瑞金城外的沙洲坝,看看那里的乡亲们是怎样怀念毛主席的,好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音乐是极具感染力的,以歌颂毛主席的歌曲直接导入,渲染情境,迁移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毛主席的伟大,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有利于情感目标的达成。
二、揭示课题,初学生字
1.指名朗读课题,教师利用字卡出示题目中的生字“吃、忘、井”,指导学生认读生字,相机认识心字底。
(1)集体交流:你曾经在哪里见过这几个字?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利用生活情境法识字,扩大识字量。)
(2)根据偏旁识记 “吃”:因为吃要用嘴,所以是口字旁。(可以让学生张开嘴巴做吃的动作)并继续引发学生思考:还认识哪些带口字旁的字?(如:咬、吐、叮、叫等。)
(3) “忘”和心理活动有关,所以偏旁是心字底。
(4)“井”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识记,也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讲”去掉言字旁就是“井”。(教师相机出示水井的图片和象形字“井”,引导学生找出象形字和实物的相似之处。)
2.再读题目,读准字音。
3.质疑: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生1:“挖井人”是谁?“吃水”的人是谁?
生2:为什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
4.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自主阅读。
(1)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遇到读不准之处,先圈出来,再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或者陌生的词语,读准这些词语的音。
(3)和小组同伴一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句子都读通顺。
(4)自己用心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并把它们画出来。
设计意图:用自学提示法进行引领,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紧抓课文题目,理清课文脉络,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符合“先学后教”的核心理念。
三、集中交流,整体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指名领读课文。
3.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针对学生读不准的字音商议识记的好方法。
4.请同学们观察“席”字,相机认识偏旁广字旁,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他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如:座、应、床、店等。
5.课件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针对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练读。
吃水 不忘 挖井人 村子 毛主席 乡亲 战士 上面
6.课件出示课文中陌生的词语,指名认读,读不准之处老师范读。
瑞金城 沙洲坝 领导 革命 解放 石碑
7.课件出示带有生字或陌生词语的难句,指名朗读,针对读不准之处进行练习。
(1)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2)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
8.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
要做好引读或衔接。
设计意图:初次接触课文时,多种形式地读,有层次地读,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识词、读句、读段,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大意。
四、分类观察,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课后写字表,根据字形特点进行归类。
2.指导两个带口字旁的字的书写。
(1) “吃”: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乙”是这个字的主笔画,横折弯钩(乙)尽量伸展,口字旁的大部分写在左上格。撇的起笔在竖中线右侧,横折弯钩在横中线上起笔,折笔沿着竖中线写。
(2)汉字的重心要稳。师生一起说笔画名称并书空,注意横折弯钩和竖弯钩要加以区分。
(3)自由观察“叫”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交流书写要点。
(4)自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评议,校准订正。
设计意图:根据字形特点,找规律,寻方法,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字形,为后续的书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整体感知,拓展延伸
1.质疑思考:“挖井人”是谁?“吃水”的人是谁?
2.拓展延伸:
(1)为什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请同学们回家之后再读一读这篇文章,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家人。
引导学生领悟革命家的伟大情怀。
(2)请家长为你讲一讲毛主席的故事。问一问他们,在他们的印象中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用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阅读,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巩固字音
1.复习生字:教师出示字卡,引导学生展开开火车游戏,又快又准地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一个常见的词语。
2.复习词语:教师从学生组的词语中选择常用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认读。
3.导入:这些生字和生词融进了课文中,你能准确地读出它们吗?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二、感知理解,体会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努力将每一个生字和生词都读准确。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明确:
(1)事情发生的时间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
(2)这件事发生的地点是沙洲坝,毛主席领导革命时在那儿住过。
3.教师出示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相机介绍沙洲坝缺水的情况。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沙洲坝的人们会遇到哪些困难?
5.学生想象后自由汇报。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出示句子:
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6.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
(1)“很远”说明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7.启发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说有 逻辑的话。
8.出示本课中的水井图片,引发交流:这就是毛主席帮助乡亲们挖的那口井。有了这口井以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9.过渡:此时,假如老师把这又清又甜的井水带来了,谁想喝?喝了这口水,你想说什么?(这水真甜哪!)喝了这口水,你想到了谁?(毛主席。)喝了这口水,你感受到了什么?(毛主席真是个大好人哪!)喝了这口水,你想对毛主席说什么?(谢谢您为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你觉得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毛主席是一个能处处关心人民群众的伟大的人。)
10.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读一读第1、2自然段。
11.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沙洲坝的人民又是怎样怀念他的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乡亲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2)看课文插图,石碑上刻着什么字?
(3)人们为什么要刻这些字?
12.总结:解放以后,沙洲坝的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饮水思源,忘不了毛主席为他们带来了新生活,于是就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教师要尽量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
13.引读:当他们看到这口井时,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的情景就会浮现在他们眼前——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当乡亲们喝着那甘甜的井水时,仿佛看见毛主席微笑地看着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乡亲们想念毛主席,尊敬毛主席,一股股暖流在乡亲们的心中激荡——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设计意图:在这几个自然段的教学中,先通过想象练说,充分引导学生说一说缺水会遇到哪些困难,再读好课文。把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实现情感的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基调,训练表达,培养语感。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写字表中剩余的5个生字,认识1个笔画:横折弯。
2.教师讲解“主、住、没、以”的书写要点。
(1)主:点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稍长,第二横稍短,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横最长。编儿歌识记:一,二,三,加一竖就是“王”,往上一点就是“主”,泡在水里变成“注”。
(2)住:编儿歌识记——“主”字旁边站个人就是“住”。并根据“主”的书写要点自主交流“住”的书写注意事项。
(3)没:三点水写在左半格。右部起笔的撇是短撇,紧靠竖中线,第二笔是横折弯,要与横折弯钩区分开,指导学生书空练写,强化笔画横折弯。横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稍长,注意穿插。和同学一起做动作,摊开双手表示没有,就是“无”,渗透“没”的近义词。
(4)以:竖提的竖要直,提要稍长。中间的点起笔略高,写在竖中线上。撇的起笔最高,末端穿插到竖中线左侧。最后一笔点要低,保持字的平衡。
3.学生先在写字表中观察例字,回忆老师的讲解,再描红,最后练写。
4.学生自主书写“江”字,教师巡视指导,并集中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识记生字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汉字的神奇多变,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引发交流:如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富强而美好,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每年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游客到瑞金参观,而且一定要喝上一口井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有了毛主席,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都想念毛主席。)
2.自主表达:是的,不仅仅是沙洲坝的人民怀念毛主席,全国人民都忘不了毛主席。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你还知道哪些与毛主席有关的故事?和大家简单说一说。
3.引导学生深思: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谁帮助过你?你有哪些想法?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4.指导学生带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把课文齐读一遍。
5.布置作业:回家后把这篇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表达,对毛主席的形象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记叙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两点:
1.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沙洲坝的地理环境,出示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让学生大声朗读,想象沙洲坝人民缺水的生活是多么不方便,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缺水带来的烦恼,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沙洲坝人民生活的不容易。
2.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通、读顺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从而理解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