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春夏秋冬》教案设计+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识字1《春夏秋冬》教案设计+反思(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2 18:2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春夏秋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为看图识字。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整个识字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及由这些词语拓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特点。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这些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图文对照,易于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鉴于此,本课教学设计以“图文结合”为主要方式,引领学生立足生活,多元化识字,多形式诵读,最终实现读文、识字与理解的完美结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制作生词卡片,仔细观察书中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注:1.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见前面的“课文备课方案”。
2.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学生活动卡”请使用手机扫描封面二维码进行下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动画,整体感知
1.播放四季交替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是什么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可以先说说看到的是哪个季节,再说说自己喜欢这个季节的原因。
预设:(1)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大地上的草儿绿了,像一块大地毯。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
(2)夏天,小青蛙呱呱地叫着,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小蜻蜓在池塘边飞来飞去。
(3)秋天,叶子一片片落下来,像金色的蝴蝶。小蚂蚁爬到落叶上面,把它当成了运动场。
(4)冬天,雪花纷纷飘落。房子、树木都盖上了银色的棉被,小河开始结冰了。
3.教师依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引出“春、夏、秋、冬”,引导学生认读。重点指导“春”是翘舌音;“冬”是后鼻音。 此时要适时板书课题、揭题。
4.指导学生书写“春”和“冬”。
(1)仔细观察“春”字,看看它由哪几个部件组成。
(2)教师一边范写“春”,一边指导书写要点:“春”,上下结构,上包下。先写三横,间距均匀;再写一个“人”,撇、捺要舒展;最后写“日”,贴住撇,不碰捺。
(3)学生观察例字,先描红再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修改自己写的字。
(4)指导书写“冬”字。
“冬”,上下结构,上包下。注意横撇和捺交叉在竖中线上;上点小,下点大,两个点对齐写在竖中线上。
(5)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6)齐读四季名称。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课题中有两个要求会写的汉字,在导入课题时,根据会写字的分布情况,分散进行书写指导,时机恰当。
二、多种方法,识写生字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风、霜、冬”,翘舌音“霜”。
2.认识“秋霜”。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见过的“霜”是什么样的。
(2)课件呈现几幅秋霜的图片,教师讲解:在寒冷的清晨,树叶上、车窗上、地面上,常常会出现一层薄薄的冰晶,这就是霜。霜常常在深秋出现,所以把它称为 “秋霜”。
(3)用形声字识字法识记生字“霜”。
霜是接近地面的水汽在气温降到0℃以下凝结而成的白色冰晶,跟雪类似。“”是表意的,“相”是表音的。(上表意,下表声)
(4)观察“霜”字,认识部首“雨字头”,并扩词。
(5)“雨字头”作偏旁的字一般与天气有关。我们刚才读过的词语中,还有哪个字也是“雨字头”的?(雪)
(6)仔细观察,说一说“雨”作偏旁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7)教师范写“雪”字。 注意随文写字不要割裂整体。
注意“雨字头”的第二笔是点,第三笔是横钩(教师可用红笔将要引起注意的笔画标红,与“雨”字区分),学生书空,并在书后的田字格中完成描红和练写。
设计意图:“秋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先联系生活所见交流,再借助图片进行简介,可以加深学生对“秋霜”的认知。同时结合汉字字形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使形意结合,便于学生掌握。
三、结合动作,理解词串
1.过渡:四季的风霜雨雪是怎样来到人间的呢?课件出示第一部分中的四个词串。
(1)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吹”是翘舌音,“降”是后鼻音。
(2)出示字卡:吹、落、降、飘。指名读,同桌先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四个字的。
(3)交流识字方法。
①识记“吹”字。结合动作发现:吹要用上口。
②识记“落”字。结合动作,知道夏雨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指名读——齐读)
③识记“降”字。认识“双耳旁”。结合动作,发现“降”和“落”意思相近。这两个字可以放在一起变成一个词——降落。(指名读——齐读)
④识记“飘”字。引导学生做做动作,发现雪轻轻柔柔的,一会儿飘到东,一会儿飘到西,这是因为有“风”在吹,所以“飘”字带风字旁。(凸显“风字旁”,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斜钩,书空练习写“风”字。)
2.读读四个生字,请学生将这四个生字宝宝送到相应的词卡下面,并带出词串。
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1)师生一边拍手,一边合作读。
师:什么吹? 生:春风吹。
师:什么落? 生:夏雨落。
师:什么降? 生:秋霜降。
师:什么飘? 生:冬雪飘。
(2)男生女生问答读。
(3)学生齐读,指名组词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学生,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尤为重要。因此,此环节的识字意在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根据生字的特点分类教学,借助动作演示落实四个动词,巧妙地将生字的音、形、义结合。另外,问答式的合作读,既揭示了短语的结构,又渗透了语文知识的学习。
四、仿照课文,拓展练习
1.想一想:除了书中介绍的事物,你还知道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其他事物吗?
2.小组合作交流,然后模仿课文中的词串,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冰雪________  草________
太阳________  知了________
落叶________  水果________
北风________  梅花________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的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旨在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词串,复习巩固短语的结构,积累短语,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图文引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个季节,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课件出示课文第3页的图片,引导欣赏。说说这是哪个季节的画面,图中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3.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用问题引领学生观察,渗透了观察方法,做到有目的地观察。
二、学习词串,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青草、红花、游鱼、飞鸟”四个词语。
(1)请学生根据拼音读一读。读准平翘舌音和后鼻音。
(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游”。
出示“游”字:你是怎么记住“游”字的?
①可以联系生活,模仿小鱼儿游水。
②可以扩词“春游、旅游、游客”。
③因为“游泳”与“水”有关,所以“游”字的部首是“三点水”。
(3)指名抽读词卡,读完一个就把此卡贴到相应实物图的旁边。
2.指导说话,学习短语。
(1)仔细观察图画,说一说:青草长在哪里?红花在哪里开放?鱼儿在干什么?小鸟飞往哪里?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组: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可适时点拨学生:这些词组两两成为对子。
(3)指名借助拼音认读短语,读准翘舌音“池、入”。
(4)出示生字“池”和“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①“池”与水有关,所以部首是“三点水”。可以和熟字比较:池——他;还可以用扩词法理解字义,“水池、池水、小池”。
②“入”字与熟字比较:入——人。可以组词:出入、进入、入口。
(5)指名朗读短语,重点关注“鱼出水”和“鸟入林”的停顿和前面的短语有所不同。(鱼/出水 鸟/入林)
3.把这四个短语分类,可以怎么分?说说理由。(“池草青”与“山花红”是一类,都是描写植物的;“鱼出水”与“鸟入林”是一类,都是描写动物的。)
4.有感情地朗读短语并背诵。(开火车读、齐读、引读、拍手读。)
设计意图:有层次性和目的性地将识字教学融入语言环境,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种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会写字“花、飞、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书写要点,选择其中一个字练习说一说。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教师示范写横斜钩:起笔写横,略斜,顿笔后向下写竖,慢慢往外斜,至末端顿笔向上勾。
(2)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在本子上练写横斜钩。
(3)教师集中指导 “飞”的书写,撇、点像小鸟的翅膀,要相接。
    “风”和“飞”都有横斜钩,书写时要注意和横折弯钩的区别。
(4)学生自由练写 “花”“入”,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3.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并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落到实处,示范与观察相结合,模仿与练写相结合,力求让学生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
四、语文实践,拓展延伸
请家人带你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看一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哪些事物?把它们的名字写在拓展卡片上,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请家人帮忙。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识字领域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春 夏 秋 冬
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一年四季  美丽自然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将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与写字,本课教学遵循这一教学重点,借助图文,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引领学生突破识字难点。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
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出示生字,促进学生对字义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抓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识字方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比较,发现异同。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经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这样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这个特点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