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东南亚》
教学目标
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重点难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教学过程
复习: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2、日本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日本的工业区主要有哪些?
3、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有哪些?
4、日本的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邻近的国家,今天我们来学习邻近的地区——东南亚。
首先大家看一下屏幕上的歌谣:(展示大屏幕)
十字路口东南亚,坐收渔利马六甲;
优越位置图发展,华人华侨贡献大;
热带风光真旖旎,季风雨林把雨下;
山河相间列半岛,群岛火山地震胁;
人多地少光热足,传统作物是稻米;
气候湿热条件好,热带作物主产地;
马棕泰橡律麻子,印尼椰子泰国米。
这首歌谣把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都概括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东南亚。
一、 先看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展示屏幕——两洲两洋的十字位置)
1、赤道附近,绝大部分在热带,热量充足,
2、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十字位置。
(展示屏幕 十字路口的咽喉——马六甲海峡)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运出。
二、范围:(展示屏幕:东南亚的组成、国家和首都)
1、 半岛+群岛——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国家和首都: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泰国曼谷、缅甸仰光、柬埔寨金边、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文莱斯里巴加湾 、菲律宾马尼拉。
(展示屏幕)东南亚各国中有哪些是临海国、内陆国、岛国?哪些是我国的邻国?
临海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文莱
内陆国:老挝
岛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火山国)、新加坡
三、气候:(展示气候图)
1、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
2、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全年高温多雨。——湿热
3、对流雨:(展示成因图)
四、农业生产:
1、粮食作物:水稻,(展示屏幕)
2、经济作物: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最大产地。(展示分布和实物图)
3、分布: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五、山河相间的地形:
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上的山脉和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河流的上下游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展示表格)
上游:发电
下游:灌溉,航运,农业发达,城市集中
(展示河流与城市图)
引导学生讨论:
1、学校附近的城镇是不是分布在河流沿岸?(当然了,就在河岸上嘛)
2、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什么有利条件?(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建设提供建设用地;
河流是水运通道,为城市对外交通提供方便;用水方便... ...)
3、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没有弊端?(有,污染面积会加大,一旦发生涝灾损失惨重)
六、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展示表格)
教师讲述: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东南亚绝大多数
是黄色人种,其中华人华侨占有一定比重。可以说,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总数在2000
万人以上,他们的祖先大多是广东福建的居民,因生活所迫,在19世纪后起到20世纪初期漂洋过海,
“下南洋”谋生。他们分包方从事工农业和商业等生产活动,为所在国的经济开发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并与当地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论在抗日救国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华人
华侨纷纷慷慨解囊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贡献力量。
同学们,我们是和平的,我们绝不主动去侵犯别的国家,但是,我们不是懦弱的!当别的国家欺侮我们的时候,绝不要屈服!昨天老师看了一篇文章,我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讲给你们,那是网上一篇纪实98年印尼大量虐杀华人华侨的实录,老师看得肺都要气炸了!在课堂上,老师也不好多说什么,但是,我要你们记住:
在这个世界上,落后,就要挨打!为了自由和平等,不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必须得强大!
七、旅游业:
东南亚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展示图片:仰光的大金塔、印尼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花园城市新加坡... ...)
教师总结:展示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