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2 22:1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选择题
1.从“设置宣政院、澎湖巡检司”“戚继光荡平倭寇”“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中提炼出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2.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该条约是中俄(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北京条约》
3.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业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
A.棉纺织基地的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4.明清统治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二曰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
A.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
B.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
C.对外开放 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
5.下面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相应空格内应依次填入 (  )
……秦→汉→ →两晋→…… →唐……→ →明→清
A.三国、隋、元 B.三国、五代、元
C.东汉、五代、北宋 D.东汉、隋、北宋
6.小明收集了下面三幅绘画作品探究明朝历史,从中可知他探究的是 (  )
A.明朝灭亡的原因
B.明朝统治者的生活
C.明朝时期的英雄
D.明朝百姓的生活
7.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据说是在现在北京景山公园万岁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上自缢的。他是在听到哪一消息后绝望自缢的 (  )
A.吴三桂投降清军
B.皇太极建立清朝
C.清军占领山海关
D.李自成攻入北京
8. 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
A.设置台湾府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实行金瓶掣签制
9.清朝前期,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和西北边疆的管辖。下列相关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A.顺治帝册封西藏宗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B.康熙帝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
C.雍正帝设置了驻藏大臣
D.乾隆帝平定了蒙古族噶尔丹的叛乱
10. 小丽同学在进行古代史复习时,整理出下面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她复习的主题是 (  )
A.都城变迁 B.边疆危机
C.对外交往 D.民族关系
11.北京“明十三陵”没有明朝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陵墓应该到 (  )
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
12.下表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
废丞相,权分六部
2
设内阁大学士
3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建立行省制度
C.设立军机处 D.设厂卫特务机构
13.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军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
A.霍去病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邓世昌
14.明清之际,随着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文学领域出现了 (  )
A.倡导平等民主的政治思潮
B.适合平民欣赏的趣味小说
C.融合众多艺术精华的京剧
D.图文并茂的农业科技著作
15.明清时期,小说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长篇小说,现多被改编为影视剧。20世纪80年代,某部神魔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冷水江市波月洞取景拍摄,拍下了“猴王宝座”“水帘洞”等诸多场景。该小说应是 (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16.[2019·北京] 一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填 (  )
A.《韩非子》 B.《兰亭集序》
C.《窦娥冤》 D.《农政全书》
17.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一个课题,专门搜集了“马致远”“孔尚任与《桃花扇》”“生、旦、净、末、丑”等资料。你认为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清代的思想成就 B.文学体裁的变迁
C.明清的休闲娱乐 D.戏曲的发展历程
二、非选择题
18.简答题。
  宫殿是皇帝居住并进行统治的地方,(汉)萧何说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唐)骆宾王诗“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我国古代宫殿中只有北京紫禁城宫殿保存了下来。紫禁城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年),为南北长的矩形,四面各开一门,以南门为正门,中轴线穿过南北之门。紫禁城内有不下百所院落,每所院落中建筑都有主有从,以配殿衬托主殿。就全宫来说,无数不同规模的次要院落有秩序地组织起来,共同拱卫外朝、内廷的主院落和中轴线上的主殿。整座宫城正是以其建筑形象体现古代社会中的君臣、父子、夫妇的伦常关系和这种关系最顶端的君权、皇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作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题后括号内画“√”;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题后括号内画“×”;材料没有涉及的,在题后括号内画“○”。(4分)
①紫禁城融合了多种建筑艺术风格。 (  )
②紫禁城兼具政务处理和居住的功能。 (  )
③紫禁城是研究汉唐建筑的重要实物。 (  )
④紫禁城的设计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 (  )
(2)根据材料,概括紫禁城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建筑之美,并说明其设计意图。(2分)
19.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078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
(2)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
(3)清朝前期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举出清朝前期两个繁华的工商业市镇。(5分)
(4)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商帮的出现。请举出两个典型例子。(2分)
20.[2019·金华] 民族团结,民心所向,国家统一,大势所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辖彰显主权
地区
朝代
机构
新疆
西汉
设置 ① ,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西藏
元朝
设立 ② ,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台湾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清朝
设置 ③ ,隶属福建省?
材料二 文物见证历史
图一 汉 霍去病墓   图二 唐 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
    图三 明长城      图四 清 须弥福寿庙
(1)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的内容。(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古代推动民族交融不同方式。(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用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证。(5分)
(温馨提示:本小题分层给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
1.C 2.C 3.C 4.D 5.A 6.A 7.D 8.A 9.C 10.D 
11.B 12.D 13.B 14.B 15.B 16.D 17.D
18.(1)①○ ②√ ③× ④√
(2)壮丽(宏大、庄严、气势恢宏);对称;秩序井然(主从有序)。凸显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体现封建伦理纲常。(任答一点)
19.(1)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地区社会相对安定。
(2)不断增加。清朝前期的皇帝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3)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如盛泽镇和汉口镇等。
(4)晋商和徽商。
20.(1)①西域都护 ②宣政院 ③台湾府
(2)武力征服与和平交往。
(3)本题为分层赋分。观点示例:
观点1:有效的边疆治理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观点2:正确的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维护国家统一。
观点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论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