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9下化学 7.4结晶现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9下化学 7.4结晶现象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23 21:3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4结晶现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晶体及其形成过程。
2.了解结晶现象。
3.初步学会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的贴近生活体会化学的功用。
二、教学重点:晶体与结晶现象。
三、教学难点: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明矾、水、粗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烧杯、滤纸、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剪刀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 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对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50mL,下列操作后的溶
液是否饱和?
① 取出10mL后 ② 加热至80℃ ③ 冷却至10℃
④ 恒温下加水 ⑤ 恒温下蒸发水 ⑥ 恒温下加入KNO3固体
2.已知KNO3的溶解度20℃为32g,40℃为64g。现有100g水与32g KNO3组成的20℃的饱和溶液,当加热至40℃是,需加入多少克KNO3才能达到饱和?
[引入新课]将上述第2题得到的40℃的饱和溶液,又冷却回20
℃,大家猜想一下可能出现什么现象?
[板 书]7.4结晶现象
[展示目标]1、认识晶体及形成过程。 2、了解结晶现象。
3、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210-211页内容。思考晶体是怎样形成的?
[板 书]一.晶体:具有一定规则形状的固体。
[观察活动]【实验7-9】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
实验现象:硫酸铜的饱和溶液冷却后,析出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硫酸钠的饱和溶液冷却后,析出无色的硫酸钠晶体。
[板 书]二.晶体的形成: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有两种方法:
1.保持溶剂的量不变,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2.蒸发溶剂,使溶剂的量减少;1.保持溶剂的量不变,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2.蒸发溶剂,使溶剂的量减少;
三、怎样分离混合物?
1.过滤法: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不
溶性杂质。
2.结晶法:从溶液中得到溶质或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思考: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
1、滤纸破损。
2、仪器不干净。
3、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应该重新过滤,直到澄清为止。
(1).粗盐提纯实验中玻璃棒在四个步骤中作用分别是什么?
(2)粗盐提纯实验中一连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原因何在?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结束后, 如何回收KCl中的MnO2?(提示:MnO2不溶, KCl可溶)
七、练习
1、
除了上述三种试剂外,是否还需要其它试剂呢?为什么?
答:还需稀盐酸,用以除掉过量的Na2CO3
2.确定试剂加入的顺序:后加的试剂要能将先加的试剂过量部分反应掉, Na2CO3应在BaCl2之后加入,将所有沉淀过滤之后,再向滤液中盐酸,调节溶液至中性,最后蒸发结晶。
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
① 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 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 ③ 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 过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③⑤②①④
八、小结
1.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为晶体,形成晶体的过程成为结晶。晶体是名词,结晶是动词。
2.两种固体混合后的分离方法:
①过滤法:一种可溶与另一种不可溶时采用。
②结晶法:a、蒸发结晶(晒盐)
b、冷却结晶(分离KON3与NaCl)
九、课后反思
十、板书设计:
7.4结晶现象
一、晶体与结晶 二、结晶法的应用
作业安排:1.过滤操作的要点
2.练习题七作为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