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手帕》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小学美术
2、年级:四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美术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活动一
5、学时数:40分钟
(教材分析)
中国的印染工艺历经千年,生生不息,独树一帜,鲜明的色泽,简洁质朴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本课教学中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本课既能提高儿童学习美术的爱好,又能与传统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把自己学到的,头脑中积累的图案形成学有所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有关的美术知识和民间传统艺术。
(教学思路)
本课目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教师在进行教学处理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将学生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并保持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和趣味性。
活动一的教学安排:引题激趣——发现方法——尝试表现——自主表现——评析交流——拓展小结。
教师先以小魔术的方式导入课题激起学生兴趣,以花手帕绚丽的色彩、奇特的纹样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表现的欲望。并与学生一起研究染制的方法(课件演示并讲解要点)。学生动手尝试,通过尝试感受不同方式的染法产生丰富的图案及色彩的变化与韵味。鼓励学生发现不同的折法和不同的染法,并欣赏有设计意识的花手帕开拓视野,活跃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活动一的教学安排:引题激趣——发现方法——尝试表现——自主表现——评析交流——拓展小结。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已经掌握基本的折纸方法,对色彩的搭配也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这一时期的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与活跃,喜欢尝试一些新奇的东西;但部分学生缺乏耐心,不够细致。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染纸的基本方法和要领,了解染纸工艺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和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启发多种折叠方法,染制出色彩鲜明、图案漂亮的手帕.
教学难点:折法多样,色彩搭配合理.
教学准备:
教具预备: 花手帕范作、教学课件(折法示意图)等。
学具预备:餐纸、彩色墨水等。
教学过程 :
一、引题激趣
1 、 教师表演小魔术:拿出一张白餐巾纸迅速折几下,再浸染出一块漂亮的花手帕。
(教师表演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步骤)
2、 在黑板上展示其他漂亮的花手帕,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花手帕。(揭示课题)
板书:第2课 花手帕
二、新课讲授
1、 提问:刚才老师是用了哪些步骤做出了漂亮的花手帕呢?
2、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先折—再染—再打开。(板书:折—染—打开)
3、 讲授折法:
师:在折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a、师生一起分析刚才范图的折法,讲解“田字”折法。并出示“田”字折法示意图(白纸折成田字), 请学生上台把折法示意图贴至对应的作品下面。(板书:田字)
b、再研究“米”字折法范图。出示“米”字折法示意图,贴至对应的图下。(板书:米字)
c、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想出其他不同的折法。
师:除了“田”字和“米”字这两种基本折法,我们还能够想到其他的折法么?(扇形折法,不规则折法等等)
4、 染法学习:
师:下面我们再来学习染法,主要有两种:浸染和点染
(板书:浸染 点染)
a、学生回忆刚才教师示范时染的过程,讲授浸染(出示浸染过程的课件)。
b、讲解点染(出示点染过程的课件)。
C、附带提及冲染等其他方法。
d、课件出示注意事项:
①、折时纸要压紧,颜色要染透,使染出的图案完整。
②、染的时间长短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③、颜色搭配要好看,以一种颜色为主,一般4种颜色左右,要有深浅变化,注意颜色的协调与对比。
④、染后如果纸太湿,可用吸水纸吸干,再小心地打开。
三、自主表现
①、将纸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用水性颜料染色,制作花手帕2-3块。
②、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注意,浸染后叫学生适可而止。
四、作业展示,评析交流
①、自评:谈谈自己制作作品时的想法。
②、互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五、拓展
①、出示其他材料(宣纸,毛边纸,湿纸巾,皱纹纸,白布等等)制作的花手帕,观察和餐巾纸制作的有什么不同。(宣纸染的图案整齐些,但干后色彩会变淡;餐纸的晕渲效果较好,但容易破。。。)
②、这些漂亮的手帕,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做什么呢?(图片展示服装,装饰画等)
(教学反思)
《花手帕》这课我一共上了两个班,教案也经过了前后两次的修改。
在第一次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自己尝试了用各种纸材的折叠染色效果,我发现生宣纸在染色干透后色彩会变淡,而皱纹纸吸水性较差,纸面不平整的缺点,就想到了用餐巾纸试试,不料效果非常好,干后色彩丝毫没有变淡,再说餐巾纸在学生身边随处可取,失败了还能反复尝试,所以我让学生多带点餐巾纸来上课。
第一堂是在4(1)班上。魔术导入,欣赏原来学生的作品,孩子们看到些漂亮的手帕,学趣一下子就上来了.接着是讲解,示范,最后说一些要注意的事项,就开始让孩子们操作了,孩子们拿起手上的餐纸先折好,再用彩色墨水渲染。。
4(1)班上完之后,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是前面有些讲授环节内容过于烦琐,时间过长,有个别地方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学情,导致后面学生作业时间不充分,最后学生作品展示的数量不多.
再就是一些细节问题:
示范没有到位,米字设计格没有讲透,知识点归纳不够简练,作品评析时没有到位…
最后,针对问题,我修改了教案,减掉了一些罗嗦的地方,把注意事项用课件展示讲解,也补充了一些不够的地方.
调整后,第2次上4(2)班课,感觉好多了,作业质量和数量都提高了很多. 第一次展示用的是绳子和衣架,但因为作品易烂,挂上去之后有些作品破掉了,这次改成了磁石贴在黑板上。
从课堂上学生的作品展示来看,这节制作纸手帕是成功的。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在展开纸手帕发现美丽得出乎他们意外时,我看见他们是异常兴奋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这种成就感中得到了极大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