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的浓度》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课前准备
相关资料卡片、活动卡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展示一袋生理盐水。
【提出问题】天气降温了,如果同学们不注意保暖,就容易感冒发烧,严重时可能要去医院打点滴。氯化钠注射液是输液时常用的一种液体,是0.9%的氯化钠溶液,我们也叫它生理盐水。那么,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欲配制50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度约为1 g·mL-1),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根据药品规格,计算交流:该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由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已知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就可以求出溶质氯化钠的质量,用溶液的质量减去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就是所需溶剂水的质量。
【设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配制0. 9%的生理盐水呢?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欲配制500 mL该氯化钠注射液,操作步骤有哪些?需要用到哪些仪器?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
【归纳总结】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简、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过渡】实验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一步明确基本操作的规范性。
【知识回顾】
1.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前,首先应该把游码放在________处,检查天平是否左右平衡。如果天平未达到平衡,可以调节_______,使天平平衡。②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______盘,砝码放在_______盘。③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干燥固体药品时,必须__________;称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___________里称量。④称量质量定的药品时,先把砝码放在右盘,游码移至预定示数,再用药匙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2.复习量简的使用方法:
①实验时不直接用天平称量液体的质量,而是换算成_______后用量简量取。
②量取液体的量简需选用大小合适的。量简的量程应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使用量简量液时,先将液体倾倒入量筒,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_________逐滴滴加。读数时,量简必须放____,视线必须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纠正补充,明确答案。
【合作探究】配制50g 6%的NaCl溶液。
1.计算:所需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g,水的体积为_______mL。
2.称量:用_________称取所需的氯化钠。
3.用_________量取所需的水。
4.溶解:将称好的氯化钠和量好的水倒入________中,用________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5.装瓶存放: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盖好_______,贴上________。
【学生活动】小组分工、合作,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以上操作。
【反思交流】你的实验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是否影响了你的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交流看法和观点,达成共识。
【提出问题】在配制时,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哪些?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
【归纳总结】
在配制时,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主要原因:
1.用量简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2.将量简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洒出。
3.将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量食盐洒落了。
4.配制所用的烧杯不干燥。
【巩固应用】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①②③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2.要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10 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3.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B.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酒出
C.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全班交流答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旧知,为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任务作好铺垫。对误差的分析,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意识,进一步理解溶质质量的数学表达式,利于学生掌握旧知、巩固新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课堂练习
1.某同学配制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
图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需称取氯化钠___g;
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保持水平
A.
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填序号
A. 氯化钠固体不纯 用生锈砝码称量
C.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答案】;;广口瓶;3;;凹液面的最低处;。
2.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应称量______gNaCl,需加水______mL。
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______g,可得到的NaCl溶液。
【答案】; 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要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斯为放;会使用实验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简、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本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场时应注意用量的准确性。
板书设计
第十单元 溶液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2.实验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3.实验误差分析:
(1)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主要原因:
(2)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