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画人物肖像
——《你、我、他》第一课时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初中美术
2,年级: 七年级上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湖南美术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课 你、我、他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通过人物头部的描画来捕捉人物形象、性格、精神状态等特征。
③情感目标:有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力。
2,内容分析:
本单元按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设置,分为两个大的板块,第一即为本课时,着重分析人物头部特征和临摹练习;第二课为肖像技法教授和学生自主创作。在第一课时中,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有效,从游戏“猜猜Ta是谁”开始,描述同学特征和尝试用笔画出人物头部肖像,来熟悉了解肖像画绘画要点。通过对经典肖像画作品欣赏与分析,读懂肖像画形神兼备的内涵及艺术的夸张表现。
3,学情分析:
刚上初中的新学生,对于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还是很陌生,情感上有些拘谨和腼腆。而造型表现技法对于他们而言也相当有难度。因此本课更为强调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通过人物头部的描画来捕捉人物形象、性格、精神状态等特征。
4,设计思路:
①本课重点是使同学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特征,对人物头像特征的表现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为下一次课的动手绘画做好铺垫。
②导入部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描述同学外形和神情特点,同时根据特点绘制肖像画。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即激发学生绘画兴趣又轻松地掌握肖像画绘制技巧。
③为了增强教学效果的直观性,充分利用视频来立体、动态的展示人物的外形和神情,做到形神兼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特征的能力。
②对人物头像特征的表现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教学难点:
对中学生而言,用画笔表现人物头像特征有一定的难度;
将网络资源运用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学准备:
1,收集经典的人物肖像画及资料;
2,收集有关憨豆先生的视频与图片;
3,多媒体教具、笔记本电脑。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10分钟) 1,同学们,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蒙眼捉人的游戏吧?为什么只是单纯的通过用手摸脸、五官、发型就可以猜出是谁呢?2,今天我们先玩一个小游戏,名字就叫“猜猜TA是谁?” 请一位同学选择班上的一位同学进行头部特征描述。注意不要说出姓名,不能有攻击性的语言。我们再请两位同学上来,根据那位同学的表述进行肖像绘画。(因为是第一次绘肖像画,教师要多进行引导:脸型、五官、发型、神情等)3,我们请这位同学告诉大家他描述的是谁,再对比黑板上的肖像画,看看是不是把特征都表现出来了。 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举手回答问题。因为是描述、绘画身边的同学,所以积极性很高。在说与画得过程中,课题一直很活跃,大家都在积极猜测是谁。3,学生说是谁,并指出自己的绘画与自己描述不符的地方 虽然是一个导入的小游戏,但是这个过程却完全将人物肖像画的绘制过程呈现出来,可以说是完全的寓教于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同学积极性极高,将最后讨论过程中,很准确的指出描述和绘制中形象不准确的地方,及如何表现才能更准确形象。
二、肖像画要点 (10分钟) 1,通过刚才的游戏,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肖像画绘画的要点?对,就是形神兼备:外形(脸型、五官、发型)神情(表情、性格、气质、状态等)2,那现在按照这些要点,老师在黑板上演示一遍肖像的绘制过程。同学对比一下,看看跟你自己要表现的有哪些不同? 学生回答2,学生很容易指出画中某些特征的夸张表现,将人物表现的更加生动 此环节是整堂课的基石,通过你刚才的游戏,学生很快就总结出肖像画的要点。通过教师的再次演示,明白外形神情特征的夸张表现,以及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三、经典肖像画欣赏(15分钟) 在讲解之前,请学生先进行描述,并提相应的问题。1,《蒙娜丽莎》 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2, 弗洛伊德自画像生俱来的怀疑、孤独和好奇精神常常使自己不安,对世界的感知也就保持了一种特殊的知觉能力。这种知觉能力也就被带入画面,成为他独树一帜的鲜明标志。弗洛伊德都被认为是难以相处的。将自己处于孤僻和封闭的状态,远离喧嚣的国际艺术潮流,更多地向自己领域的纵深开掘。3, 罗中立《父亲》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这个父亲不仅是罗中立的父亲,而且是全中国劳动人民的父亲。采用照相写实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手法。老人枯黑,干瘦的脸、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干裂、焦灼的嘴唇、仅剩一颗门牙、破伤的大手、破了又被重新锔起的粗瓷碗、稀疏胡须、苦命痣,感到了他身上特有的烟叶味,感到他的肌肤在抖动,他的血液在奔流,叫人们思考,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小结:刚才我们看了许多不同画派和风格的肖像画,很多同学都回答得很好,一下就抓住了画面人物的特征。不论是什么风格的画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对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学生描述这些肖像画的特点。同时回答教师相应的问题:怎样表现神秘的微笑;为什么没有眉毛 2,为什么看到这幅画的一瞬间大家都要惊讶的叫;为什么要把自己表现的这么孤僻与古怪 3,是画家的父亲吗;为什么要画痣;老农所处环境; 在这些经典肖像画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感触,都可以描述出画中人物的外形和神情特征。但是很多的描述都是表面和肤浅的,有很多深层次的东西并不是一下就能回答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自主理解绘画,而不是单纯地对画进行描述。
四、动动脑、动动手,课堂升华。 (10分钟) 通过文字的描述来猜人物通过图片、视频的观赏来进一步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学生画教师演示憨豆先生肖像: 人物特征,明显,学生很容易猜出是谁,并抓住特征进行表现。 因为憨豆先生外形特征明显,学生还是很容易抓住特点来进行表现。但是也存在问题,就是人物神情没有表现出来,很多人画得憨豆都过于和蔼可亲
六、教学反思:
本课先从身边的同学肖像开始,即增加学生积极性与互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大家对肖像画的畏惧,过程流畅自然。通过“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肖像——名画欣赏——动动脑、动动手”四个步骤的循循善诱,实现了教学目标中对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也实现了教学目标中追求课堂的多元化,涉及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自主参与学习的教育理念。
当然,本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缺陷,因为学生间的绘画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实际过程中不很能每个人都照顾到,其实还可以更大胆地启发美术生将新兴的理念和独特的自我个性相结合,绘制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