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幻灯片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幻灯片3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3 10:3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míngkūnxǐxiéyétuán注意字音、停顿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大意把握“鹏”的形象,体味文中蕴含的道理学习目标走近作者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东北),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作品简介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由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今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其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本文节选自内篇《逍遥游》,题目是编者加的。《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闲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现实处境使他无力一展抱负,改变现状,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的自由环境里寻求解脱。因此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背景介绍活动一 疏通文意借助课下注释,翻译文章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翻译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同“溟”,海。大鱼名的它的 鲲是指传说中北方的大海里的一条大鱼。鲲的体积,不知大到几千里;可变化为飞鸟,名为鹏,鹏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惊涛拍岸大鹏鸟,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是世界许多传说中奇大无比的神鸟,由鲲变化而成。大鹏展翅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悬挂的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这只鸟,当海动风起时就飞往南海。那南海,就是个天然的水池。《齐谐》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之事的。天然形成的水池记载到迁徙海水运动这怪异的事物判断句
……者, …… 也,表判断助词,不译,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旋风击水,拍打水面离开凭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齐谐》的记载说:“大鹏飞往南海时,拍打水面激起来的水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助词,不译,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盘旋飞翔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气息,这里指风倒装句
以六月息者去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天空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真正的同“耶”,疑问语气词,吗代指大鹏向下这样尽湛蓝表示选择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活动二 感知内容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外形活动仰观苍天第一层:介绍鲲鹏形体第二层:鲲鹏飞南冥活动第三层:想象高空俯视的情景1、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划一划,并概括层意。2、鲲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体大背大翼大活动范围大(长度、高度)鲲鹏形象:
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夸张手法,在开篇就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3.写鲲鹏的目的地是“南冥”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与出发地“北冥”形成对比,表现鲲鹏从渺远幽深的极北之地迁徙到极南之地,可见其志向远大。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4、“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依靠的是什么?“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么?这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鲲鹏海运徙于南冥扶摇上九万里野马、尘埃以息相吹也大和小对比万物皆有所倚5.“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人视苍穹”如同“大鹏视下”)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对“正色”的认识,都受到距离的限制,说明人与大鹏的视力都有限。6、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它们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一句。 1.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生动传神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激发人的豪情壮志。 2. “击”“抟”两字,拍打和盘旋飞翔,生动传神写出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激发人的豪情壮志。“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鹏鸟展翅高飞,威力无比,气势宏大,搏击于天空,启示我们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于搏击,敢于追求。
主旨归纳 本文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宏大的形象,并通过描绘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抒发了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之情艺术特色①借助寓言来说理:说明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
②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鹏的神奇变化、鹏的乘风而上,以人之视天来想象鹏之视下。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③运用了比喻、夸张、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
庄子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谈一谈与“鹏“有关的文学形象、成语典故、诗词名句 活动三 探究影响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全诗语气直率不谦,充满了初生牛犊儿不怕虎的锐气。上李邕有关大鹏的古诗词名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杜甫《泊于岳阳城下》
成语鹏程万里:形容前程远大。
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上升。
鲲鹏展翅:施展抱负,实现宏伟的理想,创造一番事业,比喻前程远大,不可限量
明清的通俗小说也受其影响,如《西游记》中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给唐僧师徒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说岳全传》则称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是大鹏转世;
俗语说:“学做鲲鹏飞万里, 不做燕雀恋子巢”。
大鹏鸟成是人们努力向上,大展鸿图的标志物。鲲鹏比喻一些宏图壮志,也成为了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
课堂小结“逍遥游”的含义是无依无靠,无所羁绊,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在本文中,作者借大鹏乘风翱翔,雾气、尘埃等漂浮的现象,说明作为形体的生命,是没有绝对自由的,也不可能有;而人的精神,是应该绝对自由的,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地追求。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布置作业1、整理笔记,积累知识集锦课件上的字词
2、做课时练《北冥有鱼》部分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