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浮力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所示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A.航行中的“辽宁号” B.太空中的“天宫二号”
C. 空气中的热气球 D.水中的金鱼
2.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和F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F3﹣F4 B.F1﹣F2=F3+F4
C.F1+F2=F3+F4 D.F1﹣F2=F3﹣F4
3.关于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实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节日放飞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B.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
C.潜水艇是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
D.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浮力大小相同
4.将体积相等的木块、铁块和铝块放入水中,如图所示,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和F3,比较三个浮力的大小,则( )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甲、乙两杯液体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把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入甲、乙两杯液体中,鸡蛋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悬浮,此时两液面相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B.两杯液体的密度相等
C.两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D.在甲杯液体中加入食盐溶化后,鸡蛋会下沉一些
6.同一物体分别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上(ρ甲>ρ乙),若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 )
A.F甲一定大于F乙 B.F甲一定等于F乙
C.F甲一定小于F乙 D.F甲可能大于F乙
7.如图所示,将一个实心小球浸没在水中由静止释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小球上浮,则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B.若小球下沉,则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C.若小球悬浮在水中,则它不受浮力
D.若小球漂浮在水面,则它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
8.图是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实心球,将球放到盛有足量水的大容器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 B.乙球的密度是2×103kg/m3
C.甲球一定漂浮在水面 D.乙球一定漂浮在水面
9.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刺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潜水艇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
B.“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C.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不可能悬浮在水中
D.“浮沉子”上浮时,小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内部的水压出
10.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将处于容器底部的物块缓慢上提。在物块从开始上提到离开水面的过程中,如图能正确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块底部离容器底部的高h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11.日前,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启航,执行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任务。在科考船的铁锚从水下深处向上提起,直至完全离开水面的过程中,铁锚受到的浮力( )
A.逐渐变小 B.保持不变
C.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变小 D.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变大
12.一艘轮船从重庆驶入上海,在上海码头卸下货物停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轮船所受浮力不变,将上浮一些 B.轮船所受浮力不变,将下沉一些
C.轮船所受浮力减小,将上浮一些 D.轮船所受浮力减小,将下沉一些
13.如图甲所示,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阻力(g=10N/kg,ρ=1.0×103kg/m3),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石料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500N
B.石料的体积是0.05 m3
C.石料的密度是2.8×103kg/m3
D.石料的重力是14000N
14.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其中甲、乙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
B.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
C.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小
D.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大
15.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结合图象中的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的重力为54N
B.浸没在水中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0N
C.5~9s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不断变小
D.若在第6s末剪断细绳后金属块会上浮到水面上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球,它们的密度之比为5:3.若将甲、乙都放入水中,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2:3,则乙球的密度是 。
17.将适量橡皮泥包裹在吸管下端,制成了一只土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F甲 F乙,ρ甲 ρ乙;密度计两次排开液体的重力分别为G甲、G乙,则G甲 G乙.(均选填“<”“=”或“>”)
18.小明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做了如下实验。在溢水杯装满水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甲乙可得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N,根据图31中丙丁可得石块排开水的重力为 N,从这个实验可知,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金属块排开水受到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19.如右图所示,将重2N的木块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静止时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m3;放入木块后,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将体积为1×10﹣3m3、重6N的该物体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250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物体浸没在煤油中,如图所示。(g取10N/kg,ρ煤油=0.8×103kg/m3),则物体所受的浮力 N和细线受到的拉力 N。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某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乙,先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石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l.6N,然后让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1N,则石块受到水的浮力为 N。
(2)如图丙,用弹簧测力计缓慢将石块拉出水面,随着石块露出水面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越来越大,则石块受到水的浮力越来越 (填“大”或“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3)通过比较图乙和图 ,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是否有关。
(4)该石块的体积为 ,密度为 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2.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盐水,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其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
(1)分析图甲、乙、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2)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可选用 图的装置来进行操作。
(3)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1= N,圆柱体的体积是 m3.(g取l0N/kg)
(4)用图示实验数据测出盐水的密度是 kg/m3.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2= N。
(5)图戊中,若移去弹簧测力计,则物体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静止”),此时物体所受浮力F3= N。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3.如图所示,体积为30cm3的实心合金物体A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没入水中,g取10N/kg,合金所受重力为2.4N,求:
(1)铁块受到的浮力;
(2)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4.工人师傅利用汽车作为动力,从水中打捞一个正方体物件,绳子通过定滑轮,一端系着物件,另一端拴在汽车上,如图甲所示。汽车拉着物件匀速上升,已知汽车对绳子的拉力F与物件底面距离水底的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绳子的体积、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g取10N/kg。求:
(1)由图象乙可知,该物件底面距离水底的高度h为 m时,该物件离开水面;物件的重力为 ;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物件的体积
(4)物件的密度
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浮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5:BCDCA
6-10:BBDCB
11-15:CCDCD
16、0.9×103 kg/m3
=;<;=
1;1;等于
2;2×10﹣4;变大
8;2
(1)0.6;(2)小;(3)丁;(4)60cm3;2.7×103
(1)排开液体的体积;(2)甲丙丁(丙丁);(3)4;4×10﹣4;(4)1.1×103;0.6;(5)下沉;0.6
23、(1)铁块受到的浮力为0.3N;
(2)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1N
24、(1)5.5;2500N;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1250N;
(3)物件的体积为0.125m3;
(4)物件的密度为2×103kg/m3。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答】解:浮力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起的力。
A、航行的“辽宁号”受到水的向上托起的力,即受到浮力,故A不符合题意;
B、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太空中运行的“天宫二号”不受到浮力,故B符合题意;
C、空中上升的热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金鱼,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水的浮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解答】解:由图可知:F1测空桶的重力,F2测物体的重力,F3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测力计的拉力,F4测出排出的水和空桶的总重力;
根据称重法可知:F浮=F2﹣F3;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4﹣F1;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开水的重力,所以,F浮=G排;
由此分析可知:F2﹣F3=F4﹣F1;整理可得F1+F2=F3+F4
故选项中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解答】解:
A、节日放飞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从而获得较大的浮力升到空中的,故A错误;
B、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受到的重力不变,但可以漂浮在水面,是通过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实现的,故B错误;
C、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为了实现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故C错误。
D、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而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所以所受浮力大小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木块、铁块和铝块相等,
由图可知,木块、铁块和铝块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为V1<V2=V3,
水的密度一定,
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三个浮力的大小为F1<F2=F3。
故选:C。
5.【解答】解:
A、由图可知,同一个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处于悬浮和漂浮状态,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同一只鸡蛋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鸡蛋的重力,故A正确;
B、由图可知,鸡蛋在甲杯中漂浮,可得ρ甲>ρ物;鸡蛋在乙杯中悬浮,可得ρ乙=ρ物,所以ρ甲>ρ乙,故B错误;
C、由题可知,两液面相平,即h甲=h乙,且ρ甲>ρ乙,根据p=ρgh可得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p甲>p乙,故C错误;
D、在甲杯液体中加入食盐溶化后,甲杯中液体密度变大,鸡蛋仍然漂浮,其所受浮力仍然等于其所受重力,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所以鸡蛋会上浮一些,故D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因同一物体的重力不变,且均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上,
所以,物体在甲、乙两种液体上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甲一定等于F乙。
故选:B。
7.【解答】解:
A、若小球上浮,则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A错误;
B、若小球下沉,则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gV排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B正确;
C、若小球悬浮在水中,则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D、若小球漂浮在水面,则它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故D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
由图可知,甲物体的密度:
ρ甲===2g/cm3,
乙物体的密度:
ρ乙===0.5g/cm3,
因为ρ甲>ρ水,
所以甲物体放入水中,会沉入水底;
因为ρ乙<ρ水,
所以乙物体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
挤压大塑料瓶,瓶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
松开手,小瓶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
当浮力等于重力,就会悬浮在水中;潜水艇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都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沉浮的。
综上可知,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1)物块从容器底部到露出水面之前,
F浮=ρ水V排g,物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物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又因为F浮=G﹣F,物块重G不变,
所以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示数F不变;
(2)物块从上表面露出水面到下表面离开水面,
由F浮′=ρ水V排′g,物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小,
物块受到的浮力变小;
又因为F浮′=G﹣F′,物块重G不变,
所以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示数F变大;
所以在物块从容器底提到离开水面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先不变、后变大。
故选:B。
11.【解答】解:轮船的铁锚从水下深处向上提起没有提出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这一过程中,由F浮=ρV排g可知,其所受的浮力不发生改变;
当提出水面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水的密度ρ不变,由F浮=ρV排g可知,该过程中,铁锚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综合所得:铁锚从水下深处向上提起,直至完全离开水面的过程中,铁锚受到的浮力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变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解答】解:
当轮船在上海码头卸下货物后,质量减小,轮船的重力减小,船漂浮在水面上时,船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力,所以轮船所受到的浮力也减小,则轮船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故轮船将上浮一些,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
AD、石料以恒定的速度下降,当石料没有浸入水中时,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由图乙可知,石料的重力为1400N;
石料浸没后钢丝绳的拉力为900N,则此时石料受到的浮力为:F浮=G﹣F拉=1400N﹣900N=500N;故A正确,D错误;
B、石料浸没在水中,根据F浮=ρ水V排g可得,石料的体积:
V=V排===0.05m3,故B正确。
C、由G=mg可得石料的质量:
m===140kg,
则石料的密度:
ρ石===2.8×103kg/m3,故C正确。
故选:D。
14.【解答】解:A、两种情况下,甲物块都是完全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所以所受浮力相同,故A正确;
B、左边甲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G甲+F拉,右边甲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G甲+G丙,甲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所以F拉=G丙,故B正确;
C、只有乙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乙物体才能下沉,才能给甲物体向下的拉力,故C错误。
D、把甲和乙看做整体,甲和乙的整体浮力等于甲的重力加乙的重力;同理,把甲和丙看做整体,此整体浮力等于甲的重力加丙的重力;但是甲乙整体排开水的体积大,所以甲乙整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甲丙整体受到的浮力,所以乙的重大于丙的重,乙的质量也大于丙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C。
15.【解答】解:
A、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
由图可知,该金属块重力为:G=F拉=54N,故A说法正确;
B、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即为图中的AB段,
从图可知,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4N,
则金属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G﹣F拉=54N﹣34N=20N,故B说法正确;
C、从图可知,绳子的拉力在5s至9s时间段内逐渐的变大,则由公式F浮=G﹣F拉可知,
金属块的重力不变,而拉力逐渐的变大,所以浮力逐渐变小。故C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在第6s末时,物体所受的力:G=F浮+F拉,如果此时剪断细绳即物体不再受到拉力的作用,则G>F浮,即物体会下沉,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解答】解:由题知,m甲=m乙,
因为ρ=,ρ甲:ρ乙=5:3,
所以V甲:V乙=3:5;
两球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有下面几种情况:
①甲乙都下沉。如果是这样,排开水的体积之比等于V甲:V乙=3:5,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也是3:5,而F甲:F乙=2:3,故①不可行;
②甲乙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重,而两球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受浮力相等,而F甲:F乙=2:3,故②不可行;
③甲漂浮、乙下沉:甲漂浮,F甲=G甲=mg;乙下沉,F乙<G乙=mg,所以F甲>F乙,而F甲:F乙=2:3,故③不可行;
④甲下沉、乙漂浮:甲下沉,F甲<G甲=mg;乙漂浮,F乙=G乙=mg,所以F甲<F乙,而F甲:F乙=2:3,故④可行;
甲下沉,受到的浮力F甲=ρ水V甲g;乙漂浮,受到的浮力F乙=m乙g=ρ乙V乙g;
因为F甲:F乙=2:3,
即ρ水V甲g:ρ乙V乙g=2:3,
ρ乙===ρ水=×1×103kg/m3=0.9×103kg/m3。
故答案为:0.9×103 kg/m3。
17.【解答】解:由于密度计漂浮,则有:F浮=G,
所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即F甲=F乙;
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排>V乙排,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浮力相等,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知,密度计两次排开液体的重力:G甲=G乙。
故答案为:=;<;=。
18.【解答】解:由甲图可知,石块重G=4N,F示=3N,
石块受到的浮力:
F浮=G﹣F示=4N﹣3N=1N﹣﹣﹣﹣﹣﹣﹣﹣﹣﹣﹣①
由丙丁图可知排开水的重:
G=G2﹣G1=2N﹣1N=1N﹣﹣﹣﹣﹣﹣﹣﹣﹣﹣②
由①②可得:
F浮=G。
故答案为:1;1;等于。
19.【解答】解:木块静止时在水面上漂浮,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G=2N,
由F浮=ρgV排可得,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2×10﹣4m3,
放入木块后烧杯内水面上升,
由p=ρgh可知,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变大。
故答案为:2;2×10﹣4;变大。
20.【解答】解:
(1)由题知,物体浸没在煤油中,V排=V=1.0×10﹣3m3,
物体所受的浮力:
F浮=ρ煤油gV排=0.8×103kg/m3×10N/kg×1×10﹣3m3=8N;
(2)因为G+F拉=F浮,
物体受到的拉力:
F拉=F浮﹣G=8N﹣6N=2N。
故答案为:8;2。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解答】解:
(1)由题意可得,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G﹣F=1.6N﹣1N=0.6N;
(2)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G﹣F,石块的重力G不变,测力计示数F越来越大,则石块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3)要探究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图乙丁符合题意;
(4)由公式F浮=ρ水gV排可知,
石块的体积为:V=V排===6×10﹣5m3;
石块的质量m===0.16kg,
石块的密度:ρ==≈2.7×103kg/m3。
故答案为:(1)0.6;(2)小;(3)丁;(4)60cm3;2.7×103。
22.【解答】解:(1)分析图甲、乙、丙,根据F浮=G﹣F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的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密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由图示实验可知,图丙、丁所示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可以选用图丙、丁所示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
(3)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G﹣F示=5N﹣1N=4N;
圆柱体的体积V=V排===4×10﹣4m3;
(4)圆柱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受时的浮力F浮盐=G﹣F示盐=5N﹣0.6N=4.4N,
所以盐水的密度ρ盐水===1.1×103kg/m3;
(5)图戊中,若移去弹簧测力计,圆柱体的浮力小于圆柱体的重力,则物体将下沉;
在盐水中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故浮力不变,即F3=F2=0.6N;
故答案为:(1)排开液体的体积;(2)甲丙丁(丙丁);(3)4;4×10﹣4;(4)1.1×103;0.6;(5)下沉;0.6。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3.【解答】解:(1)铁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V=30cm3=3×10﹣5m3,
则铁块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3×10﹣5m3=0.3N。
(2)根据称量法F浮=G﹣F拉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拉=G﹣F浮=2.4N﹣0.3N=2.1N。
答:(1)铁块受到的浮力为0.3N;
(2)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1N。
24.【解答】解:
(1)由图乙可知,该物件底面距离水底的高度h为5.5m时,该物件离开水面;
该物件离开水面后的拉力F2=2 500 N,由于图甲中,滑轮为定滑轮,
绳子的体积、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物体的重力为G=F2=2500 N;
(2)由图乙知,物体在水中时所受的拉力F1=1 250 N,
据称重法可知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G﹣F1=2500 N﹣1250 N=1250 N;
(3)由图乙知,物件上表面恰好到达水面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h=5.5 m﹣5 m=0.5 m,物体的边长为0.5 m,物件为正方体,其体积:
V=0.5 m×0.5 m×0.5 m=0.125m3;
(4)物件的质量:
m===250 kg
物件的密度:
ρ===2×103kg/m3。
故答案为:(1)5.5;2500N;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1250N;
(3)物件的体积为0.125m3;
(4)物件的密度为2×103kg/m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