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的学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寡人之于国也的学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1-24 13: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注音
1、孟子,名轲kē,字子舆yú,战国邹zōu(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2、移其粟sù于河内
3、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4、王如知此,则无wù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cù罟ɡ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5、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7、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8、谨庠xiánɡ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10、狗彘zhì食人食而不知检liǎn
11、途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
二、通假字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三、文学常识
1、《孟子》,为孟子及其门人所著
2、《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
3、《庄子》,为庄子和后学所著。
三、重要字词
(一)第一节的重要字词
A
1、寡人之于国也……
2、尽心焉耳矣……
3、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4、河内凶……
5、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B
1、寡人之于国也……之,助词
2、尽心焉耳矣……焉耳矣,固定用法,由三个语气助词组成,表示肯定、强调等语气。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注释:“耳矣”等于说“已矣”,两个字都是句末语气词,连用等于说“啦”,该句大意是“(总算)尽了心了”。
3、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两个“其”均是代词,但指代内容不一样;于,介词,到
4、河内凶……凶,收成不好。
5、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第一个“之”是取独的助词,后一个“之”可以翻译成“这样”。
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加,更
(二)第二、三节重要字词
A
1、王好战,请以战喻。
2、填然鼓之
3、兵刃既接,
4、弃甲曳兵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6、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B
1、王好战,请以战喻……请,表敬副词,请允许我;以,介词,用
2、填然鼓之……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之,音节助词
另外,形容词词尾的词还有:焉、乎
3、兵刃既接……既,已经;接,接触
4、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而,修饰;走,跑
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或,有的人;而,顺承;以,凭借
6、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旨,只是;是,这
另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第四节重要字词
A重要字词
1、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3、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4、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王道之始也
7、树之以桑
8、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9、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1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14、王无罪岁
B
2、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勿不要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农时,农业生产的季节;胜,尽
另外
驴不胜怒,蹄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
日出江花红胜火
3、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细密的;洿,污水不流
另外
数口几家,可以无饥矣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斤,砍树用的斧子;以,按照
另外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è慢(墁màn,涂抹)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zhuó之。匠石运斤成风,听(任凭)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对手)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
6、王道之始也……王道,孟子理想中的政治。
7、树之以桑……树,动词,栽种;之,音节助词,不译。(和“填然鼓之”中的“之”用法相同。)以,介词,把
8、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动词,穿
9、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之,结构助词,的;蓄,蓄养;时,繁殖的时节
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谨,谨慎从事;庠序,都是学校,殷代叫“庠”,周代叫“序”;教,教化;申,重复,指反复进行;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义,道理;之,可以处理为音节助词,可以理解为“反复教化他们”。
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统一天下而称王;未之有,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12、途有饿殍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另外
白发百中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全句的顺序是——是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何异;是,这;何,有什么;异,不同。
另外
兵连祸接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草木皆兵
14、王无罪岁……无,勿不要;岁,年成
15、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连词,那么,相当于“则”,至,投靠;焉,代词,你
问问题:孟子是怎样一个人。
 子路从而后从 从:跟随。“从”后省略宾语“夫子”。而:连词,所连接的前后两部分在语义上是逆转的,可译为“但”“却”。后:用作动词,落在后边。
  遇丈人,依仗荷蓧 丈人:对老年人的敬称。以:用。杖:拐杖。荷:扛。蓧:古代除草用具,一说是竹器。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子:对人的敬称,可译为“您”。夫子:先生,老师,这里指孔子。乎:表疑问的语气助词,可译为“吗”。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动。五谷:稻、黍、稷、麦、菽等五种粮食作物。分:辨别;
  孰为夫子 孰:疑问代词,谁。为:是。植其杖而芸 植:插在地上。一说,植,通“置”,放下。其:他的,代“丈人”。而:顺承连词,可译为“就”。芸:“耘”的假借字,除草。
  子路拱而立 拱:拱手。立:站着。而:连词,所连接的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状态,对后一部分起着修饰作用。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ì)之 止:留。宿:过夜。为黍:做了黍米饭。食:给……吃。之:他,代子路。
  见(xiàn)其二子焉 见:使(让)……拜见。动词的使动用法。其:他的,代“丈人”。焉:语气助词。表叙述语气,不需译出。这三句的主语“丈人”承前省略
  明日,子路行,以告。 明日:第二天。以告:把上述情况告诉孔子。以:介词,把。后省宾语“之”,之代上文所记的情况。“告”后省宾语“夫子”。 子曰:“隐者也!” 子:指孔子。隐者:“者”字短语,隐居不仕的人,即隐士。也:表肯定兼感叹的语气,可译为“啊”。这是一个判断句,省主语“丈人”。 使子路反见之 反:同“返”,返回去。之:他,代文人。主语“子”承前省略。 至则行矣 至:指子路到了丈人家里。则: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可是”“却”。行:指丈人出门去了。矣:了。
  子路曰“不仕无义”子路说 不做官是不合道理的。仕:作官。义:本义是“宜”,指正当的、恰当的,这里指合乎道理的。无义:就是违背了做人的道理。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节:礼节。废:废弃。也:表判断语气。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也? 君臣之义: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主要指人臣应做他应该做的事。如之何:固定结构,如何,怎么。其: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之:它,代“君臣之义”。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洁其身:使自己身子干净,指丈人不肯在浊世做官,即洁身自好的意思。洁:使……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而:却。乱:这里是破坏的意思。大伦:指君臣之间的伦常关系。
  君子之仕也 君子:有才德的人,暗指孔子。之:用于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让它作全句的主语。也:表句中停顿并起提示作用,可不译出。 行其义也 行:做。义:指应该做的事。其:他,代“君子”。也:表解释语气。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道:指政治主张。行:实行。之:用于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让它作全句的宾语。又为了强调它,把它提前,谓语“知”后用“之”复指。之:它,代“道之不行”。矣:表肯定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