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六章《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六章《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23 10:4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章《动物的行为》的第一节。本节的主要任务是学生通过对“涡虫行为探究”实验的分析,一方面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另一方面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从本质上理解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2.能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涡虫的行为研究”探究活动,让学生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处理资料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同人类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行课
活动一:动物行为的概念
师生对话:教师讲授概念,学生结合教师的引导举例,形成直观概念。
教师提问、引入主题:“动物的这些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还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呢?”通过提问,为本堂课埋下伏笔。
活动二:涡虫行为探究实验
1、自主学习
简单介绍涡虫,启发学生对熟悉的鼠妇产生联想,引导学生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并自主预习,初步分析实验。
2、生生对话: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教师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分小组结合教材实验资料,讨论完成“任务卡片一”的内容,合作分析实验。
3、生生对话、成果展示
实物展示台有针对性的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请对应小组组长作分析报告(注:教学评价时,除对学生加以肯定时也要明确其内容的不足之处)。教师引导其他小组质疑和补充完善,深入分析实验。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形成初步认知。
教师提问:在实验1涡虫喜欢黑暗环境行为与实验2中涡虫受强光刺激的行为,前者是生来就有的,后者是后天学习而获得的,这两种行为具体区别在哪些地方呢?
活动三: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生生对话:小组讨论
教师明确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内容谈论完成“任务卡片二”的学习内容,合作区分两类行为。
2、成果展示、师生对话、教师梳理、形成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对比分析,结合两类行为的相应特征,帮助学生形成准确概念。
活动四:梯度练习、巩固提升
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实例判断
随机抽样,内容较为简单,但若有学生出错,要避免一带而过,应及时帮助其梳理思路,引导其运用所学原理详细分析判断,从而达到练习和反馈的目的。
2、学生举例
更进一步深入巩固,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通过举例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3、黑猩猩取食香蕉的行为的判断
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以及学习对人类的重要性。
(三)、结课
1、学生分享本堂课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评价、小结: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需要学习,并且也须要努力学习。
设计意图:梳理本节所学,巩固加深印象,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适应稳定的环境
后天学习行为:生活经验和学习,适应变化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