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6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3 22:1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476—1500年左右
“黑暗”的中世纪
政治上:国家分裂
等级森严
政教冲突

经济上:商业发展
城市兴起
市民出现

思想上:教权至上
神学钳制
蒙昧欺骗
尘世服从天国

今生服从来世

君权服从教权

哲学服从神学

理性服从信仰
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和半睡眠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
“纱幕”指的是什么?

“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原因是什么?
神学世界观
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被解放出来。
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最早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发展
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笔记:
一、文艺复兴
(一)概念:
(二)兴起背景:
(三)核心思想:
(四)成就:
(五)扩展:
(六)评价:
(一)背景
(二)过程
(三)实质
(四)影响
一、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概念: 14—17世纪的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它发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向西欧扩展。
实质
形式
一、文艺复兴
探究1:文艺复兴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作掩护?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相似或者不同的针对传统文化的做法吗?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刚刚兴起,发展不充分
力量对比: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和教会势力强大。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
A.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B.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C
探究2: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14—16世纪的意大利首先发生这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原因(背景)
阅读课本26页和下面材料并思考归纳
  材料: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
(1)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材料: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手稿和艺术古籍,受到更多文化熏陶。
---选自岳麓版教材
1453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后,拜占庭学者西行讲学者络绎而至,对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和艺术的研究与鉴赏,在意大利更巍然成风。
---选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意大利较多地保留了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和遗存;
意大利人才济济
新兴的资产阶级
追求财富、现世享乐
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现实
追求
矛盾
思想变革
小结:思路引领
①经济基础: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二)背景(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起源于意大利?)
⑤ 人才优势: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④ 文化环境:意大利保留了古希罗的文化遗产
②阶级基础: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
(根因)
一、文艺复兴
③社会原因:
天主教会的神学禁锢束缚了新兴资产阶级
⑥导火线:欧洲的黑死病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 )
A.天主教会宣扬神权封建思想
B.资产阶级个人私欲的膨胀
C.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下,资产阶级要求反
对封建束缚,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
D.资产阶级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C
中世纪神学  VS  人文主义
神性

神学束缚

来世/禁欲

蒙昧主义
→ ← 人性
→ ←现世/幸福
→ ← 人权自由
→ ← 理性/经验
鼓励发财、冒险精神;追求幸福、现实享乐。
肯定人,注重人性。
提倡追求自由。
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一、文艺复兴
(三)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
(四)文艺复兴的成就(意大利)
《十日谈》
抨禁欲、倡平等、张个性
人物 代表作 思想内容



杰 薄伽丘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十日谈》叙述了十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批判宗教守旧思想,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主张“幸福在人间”。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被称为“人曲”,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一、文艺复兴
(四)文艺复兴的成就(意大利)
《十日谈》
抨禁欲、倡平等、张个性
《神曲》
率先表达对教会丑恶的憎恶
人物 代表作 思想内容



杰 薄伽丘
但丁
彼特拉克
但丁,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从小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曾积极投身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担任过公职。后来,他因为反对教皇及其在佛罗伦萨的追随者,被判没收全部家产,终生放逐,最后客死他乡。
恩格斯评价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

《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像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歌”组成,计14000多行。
《神曲》采用了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本人在梦境中游历三界的过程。描写了在梦幻游历中遇到的各类古今人物。通过对这些古今人物的描绘、对话和评价,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
例如,但丁把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安排在九层地狱的第八层,在一个火窟中永远受烈火的煎熬。但丁对地狱中的另外一个教皇尼古拉三世说:
你留在这里吧,
因为你受的刑罚是公正的,……
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
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你们把金银作你们的上帝,
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
一、文艺复兴
(四)文艺复兴的成就(意大利)
《十日谈》
抨禁欲、倡平等、张个性
《神曲》
表达对教会丑恶的憎恶
《歌集》

最早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人物 代表作 思想内容



杰 薄伽丘
但丁
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少年时非常喜爱文学、修辞,对古典作家的作品尤为倾倒。但其父亲希望他做一名法学家。1326年,他的父亲去世,彼特拉克得以放弃法学,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后来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他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阿非利加》《意大利颂》等尤其著称于世。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一、文艺复兴
(四)文艺复兴的成就(意大利)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揭露教会的虚伪,弘扬人性之美
人物 代表作 思想内容
美术

杰 达芬奇

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达 · 芬奇
一、文艺复兴
(四)文艺复兴的成就(意大利)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揭露教会的虚伪,弘扬人性之美
《圣母》
用宗教手段表达亲情和人性的美
人物 代表作 思想内容
美术

杰 达芬奇

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自画像
拉斐尔(1483—1520)的绘画代表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平,他在其一生短暂的37年中创作了数不清的天主教主题绘画和其他神话及世俗主题的绘画,而其创作的众多美丽的“圣母画像”则更是世人为之倾倒的艺苑奇葩、画坛绝笔。
中世纪的圣母形象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形象
表达对人性的回归
一、文艺复兴
(四)文艺复兴的成就(意大利)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揭露教会的虚伪,弘扬人性之美
《圣母》
用宗教手段表达亲情和人性的美
《大卫》
《摩西》
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人物 代表作 思想内容
美术

杰 达芬奇

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基罗自画像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的艺术创作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
雕像充分体现了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他双眉紧锁,目光炯炯,全神贯注,显示出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姿态。是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米开朗基罗《大卫》
米开朗琪罗《摩西》

摩西是希伯莱神话中犹太人的先知,他拯救了在埃及做奴隶的犹太人。
表达对自由的信念
米开朗琪罗《末日审判》
西斯廷礼拜堂的祭坛画(壁画)
一、文艺复兴
探究3:文艺复兴的倡导者们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但创作许多宗教题材的作品。你能谈谈他们对宗教持有的态度吗?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态度?
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人文主义者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强大,封建宗教思想的根深蒂固。
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的作品题材大多来自《圣经》,说明了( )
A.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他们不反对天主教会
C.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愿冲破教会的思想束缚
D.资产阶级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
D
“文艺复兴”被成为“打到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 B.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对专制 D.表现显示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D
《十日谈》的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A
莎士比亚
哥白尼
1、时间:15世纪后期;
16世纪向外传播
4、领域:文学艺术——科学
3、地区:意大利——西欧各国
(五)文艺复兴的扩展
2、原因:经济;新路开辟
5、文艺复兴的成就(欧洲他国)
(五)文艺复兴的扩展
领域 国别 人物 代表作(成就)


文学 英国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法国 拉伯雷 《巨人传》
德国 伊拉斯谟 《愚人颂》
西班牙 塞万提斯 《唐吉可德》

自然科学
(天文学)


莎士比亚(1564-1616)

  英国大文豪,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
 他的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哈姆雷特》写于1610年,描写的是古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但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政治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哈姆雷特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主张。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以人为贵,人性至上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 《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
5、文艺复兴的成就(欧洲他国)
(五)文艺复兴的扩展
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产生条件:
1、文艺复兴使人们对自然界现象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2、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态度和全新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
3.生产经验积累,技术能力提高,也为科研创造条件。
领域 国别 人物 代表作(成就)


文学 英国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法国 拉伯雷 《巨人传》
德国 伊拉斯谟 《愚人颂》
西班牙 塞万提斯 《唐吉可德》

自然科学
(天文学)


5、文艺复兴的成就(欧洲他国)
(五)文艺复兴的扩展
领域 国别 人物 代表作(成就)


文学 英国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法国 拉伯雷 《巨人传》
德国 伊拉斯谟 《愚人颂》
西班牙 塞万提斯 《唐吉可德》

自然科学
(天文学) 波兰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
意大利 伽利略 证实“日心说”
意大利 布鲁诺 “宇宙无限论”
《天体运行论》(1543年初版)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哥白尼
伽利略(1564-1642)
创立现代物理学研究方法(实验归纳和数学演绎相结合);在天文观测中首次利用望远镜;奠定动力学基础。1633年,伽利略再次被召到罗马,作为异教徒接受审判。在巨大的压力下,他被迫写下悔过书,宣布重新回到对旧天文体系的信仰。伽利略在签署完他的悔过书后,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还是在转啊!”
望远镜
钟 摆
自由落体实验
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绑在罗马鲜花广场上活活地烧死。他的舌头被事先钉住,以防他临死前喊出什么异端的口号来。尽管这样,布鲁诺的名言还是流传了四百年而依旧震撼人心:你们在宣判的时候,比我听到判决时还要恐惧。
为科学献身的布鲁诺
一、文艺复兴
(六)文艺复兴的影响(评价)
材料一: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材料二: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
材料三 “他们宣扬人的尊严和价值,是不包括劳动者在内的,在他们看来,劳动者不过是‘愚蠢无知’的群氓。”因此,严格地说,文艺复兴是城市的文化现象,“启蒙”主要是城市市民的“启蒙”。
---朱开君《人的发现》
材料四:(文艺复兴)个人、享乐主义思想的膨胀。而享乐主义盛行消耗了大量可以投向经济领域的资本,从而使得经济发展后继乏力,削弱了意大利人继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文艺复兴所谓思想解放破坏了原有的基督教信仰、道德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新的信仰与道德体系来替代它,使得迷信重新泛滥、道德堕落、腐败盛行。
----杨贺男《文艺复兴启蒙精神及其历史定位
(六)文艺复兴的影响(评价)
一、文艺复兴
(六)文艺复兴的影响(评价)
(1)思想上:冲破神学禁锢,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最主要)
(2)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留下绚丽的篇章。
(3)科技上: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4)经济上: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5)社会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
局限性
对人文主义过分推崇,导致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未有合理改革现实的方案。
积极
二、宗教改革
含义: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二、宗教改革
1、背景(宗教改革为何最早开始于德国?)
(1)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解放思想)
(2)腐朽的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的压榨,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因)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天主教会腐朽的具体体现:
森严的教阶,繁琐的仪式
僵化的教规,贪婪的敲诈
二、宗教改革
1、背景(宗教改革为何最早开始于德国?)
(1)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解放思想)
(2)腐朽的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的压榨,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因)
(3)1517年教皇出售赎罪券(导火线)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二、宗教改革
2.过程
(1)序幕:
——《九十五条论纲》
(2)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信仰上帝就可得救”(因信称义)
每个基督教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还俗
君主的权力高于教会
作用:否认了教皇的权威,否认教会的说教
(3)扩展:
二、宗教改革
(3).宗教改革的扩展
新 教
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东正教
公教(天主教)
东正教
天主教
新 教
第二次分裂
16世纪
宗教改革的扩展
路德教派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二、宗教改革
3.实质: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斗争。
新教主张: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

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反映资产阶级要求
激发民族意识
二、宗教改革
4.影响:
①形成了新教,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②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形成人文主义的宗教观,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③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在政治、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知识拓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1)背景条件:处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之时
(2)运动性质:为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借助形式: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
(4)范围:都波及西欧广大地区。
(5)影响: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文化繁荣。
不同点
(1)开展范围:文—思想解放运动,
宗—社会政治运动。
(2)斗争形式:文—借复兴古典文化
宗—借宗教外衣反封建斗争。
(3)群众基础:文—主要贵族运动,
宗—平民运动。
(4)对宗教态度:文—和解态度,
宗—建立了不受天主教会控制的新教。
(5)结果:文—解放思想,推动人们探索,促进自然科学产生;宗—引发农民战争,确定教随国定原则,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知识拓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和权威,提倡人的个性解放,把人从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带有资产阶级世俗宗教观倾向。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抨击教士的伪善与丑行,歌颂现实生活,揭示人性的善恶,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知识拓展:14-17世纪中西方思想发展状况的比较
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
都出现了反封建的思想
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官方统治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虽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但未占据主导地位。
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了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扫荡了西欧封建社会的旧观念、旧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