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3 10:59: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5、 最苦与最乐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拼音和作者相关知识。
2、运用略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体会本文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风格,积累运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努力。
4、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联系实际生活,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1、掌握字词拼音和作者相关知识。
2、运用略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难点】
1、体会本文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风格,积累运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努力。
2、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联系实际生活,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过程】
任务一:了解作者情况。
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本文写作于1922年九月,作者当时在清华学校兼课,作为一位曾经领导过维新运动的领袖,作者希望以此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自学检测一: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几句话是()的名言。
2、梁启超,字( ),号( ),别号( ),近代( )、学者。广东新会人。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加( )变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梁启超是清末最优秀的学者之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优秀人物,其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 》等。
任务二:学习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1. 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 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lǎn( )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2)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 ?( )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 dū( )在后头。
(3)这种苦乐xún环( ),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4)古语说得好,rú shì zhòng fù?( );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5)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hǎi kuò tiān kōng( ),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6)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bēi tiān mǐn rén( ),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7)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pái jiě( )得开。
(8)既然这苦是从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xiè却( ),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莫过于。( )
(2)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
(3)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
(4)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
(5)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
(6)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任重道远)
(7)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
(8)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
3、辨析近义词。
(1)达观与乐观
两个词均有开朗、精神愉快之意,但“达观”侧重于对已经出现的事情看得开;“乐观”侧重于处于困难、逆境之中对未来充满信心。
“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随遇而安”是一种( )的处世妙方,“顺其自然”是一种( )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入世智慧,“淡泊宁静”是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无事时,澄然;有事时,断然;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用平常心看待世间万物,自会获得心灵的安稳。

(2)如释重负与轻装上阵
两个词都与放下思想包袱有关。但“如释重负”侧重于事后,强调的是放下思想包袱后的那种轻松愉快。“轻装上阵”侧重于事前,强调为了更好地完成某项任务或参与某项活动而行动前放下思想包袱。
A、有些东西就像枯萎的叶子一样,你需要放下这些包袱,才能( ),才能更好的前行!
B、将分期付款的最后一笔钱付清,他( ),轻松无比。
任务三:学习略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
(一)介绍文体知识: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4、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5、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6、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
(二)继续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学会确定阅读重点,带着问题略读,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略读目标。注意略读的主要特征——选择性阅读。选择性阅读不能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能以最快的速度粗知文章大意,遇到不懂的字、词等都可以跳过,甚至还可以跳过某个部分。不打断阅读思路,高度集中注意力,是提高略读效率的关键。
如何确定问题进行选择性阅读呢呢?
一是从文体入手,本文是议论性文本。根据文体特征,“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就要了解议论三要素,明确三个问题: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点?作者的论点是什么?用了什么论据来证明?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二是从文章的标题入手。议论文的标题往往涉及论点或论述的范围。本文标题,应该涉及论题,也就是:什么最苦?什么最乐?最苦与最乐有什么关系?
三是从文章脉络来确定略读重点,略读时要勾画出关键句子,比如中心句,过渡句,开头和结尾等。
自学检测三:
1、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勾画出作者的观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
2、勾画出过渡性句子或词语。
3、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1)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
(2)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
(3)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与最乐的关系?
(4) 作者希望我们怎么做?
4、根据内容理解和关键性句子分析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5、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 )。
6、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用原文回答)
7、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8、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9、请概括本文的主旨。
自学检测三答案:
1、(1)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2)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过渡句: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过渡词语:然则
3、(1)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1-2)
(2)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3-4)
(3)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与最乐的关系?(5-6,苦中真乐,苦乐循环)
(4) 作者希望我们怎么做?(勇于尽责)
4、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5、知足? 安分? 达观
6、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7、A.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B.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8、最苦: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最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9、主旨: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任务四:深层探究,学习写法。?
1、 自学检测四:本文标题有何特点?这个标题好在哪里?
2、课文标题能改为《苦于乐》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本文开篇如何提出观点呢?
4、第三段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作者在论述最乐时分别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6、本文用了许多排比句,找出这些句子,体会排比在议论文的作用。
7、句式一般有: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一般文章常用的句式是陈述句,请找出这些句式的句子,体会本文多种句式的变换,使文章显得不单调,语言生动活泼。
自学检测四答案:
1、 本文标题有何特点?这个标题好在哪里?
(1)特点: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之间意思相反
(2)好在引人注目能够引起读者对内容的思考,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课文标题能改为《苦于乐》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能,《苦与乐》的标题范围太宽了,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苦与乐的典型情况,也就是最苦与最乐的事了。
3、本文开篇如何提出观点呢?
以排比设问开头,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人生痛苦,并加以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4、第三段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作者摆出具体生活情境,以这些日常生活常见的事例来启迪读者的认识,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5、作者在论述最乐时分别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四段运用道理论证方法,引用俗语名言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观点,使论证更深入,更有权威性。
6、本文用了许多排比句,找出这些句子,体会排比在议论文的作用。
排比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增强了文章行文气势的流畅,有力支撑了论证。
7、句式一般有: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一般文章常用的句式是陈述句,请找出这些句式的句子,体会本文多种句式的变换,使文章显得不单调,语言生动活泼。
任务五:拓展延伸,训练语言表达。
自学检测五:
1、句型练习——仿写。
(1)例句: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分析:梁启超的这句话可能模仿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名句:“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这句话的含义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精神不集中,即使学习也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
仿写:人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
(2)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最___________的事,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抱怨自己很痛苦,学完本文后,你对痛苦和快乐又有了怎样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
4、请收集关于责任的名言。
自学检测五答案:1、(1)人若能负责,虽苦真乐。(人若能负责,虽艰不苦)
(2)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若身上背负的责任解除了。
2、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你怎样看待”的答案必须含有以下3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3、示例:天天都在跑操,每天都跑的筋疲力尽,汗流满面,以前认为这样做很痛苦,现在想想锻炼身体,身体好了,体育成绩高了,不让家长老师操心了,我尽一个学生的责任,所以也感到快乐。
4、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西塞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