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学习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在表面积计算中对需要计算几个面,算哪几个面的思考。
对在具体情境中应该是求表面积还是求体积的分析和理解。
对各种知识的综合应用。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立体图形,它是进一步学习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部分。本节复习课是学生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全部知识之后进行的。全面复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计算及灵活的运用公式解决实际中存在的表面积和体积问题。
复习课对于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复习把平时所学的孤立、分散、繁杂的知识,进行概括、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简单化、典型化,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通过复习使学生看到知识的全貌,掌握知识间的相互关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能力的目的
学习准备:课件 牛奶盒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近老师买了一个鱼缸,瞧——鱼缸的棱是用角钢做的,四周是用玻璃做的,底面是不锈钢板做成的。看到这个长方体的鱼缸,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1)鱼缸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3)至少要用多长的角钢? (4)不锈钢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5)这个鱼缸可以装多少升的水?(6)鱼缸里水的体积是多少?
课件呈现问题
①至少要用多长的角钢?
②不锈钢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③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④鱼缸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⑤这个鱼缸可以装多少升水?
2、描述问题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分别与长方体的什么有关系呢?
求角钢的长,就是求( );求不锈钢板的面积就是求( );求玻璃的面积就是求( );求鱼缸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的( );求鱼缸能装多少水就是求鱼缸的( )。(板书)
这些知识都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有关,下面我们就对他们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树立学习内容
(一)自主回忆
1教师用大屏幕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大家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知识,我们在研究立体图形时,
一般都是从点线面开始研究。(学生再说一些知识)如果我们这样写下去,是不是显得很乱,也太浪费时间了?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可以把这些知识很清楚很有条理的展示出来,你们认为用什么形式比较好呢?( )
2 大家看自己的学习稿,为了清楚,我们把表格分为两部分,能看懂吗?
3 现在就请你们一边回忆一边整理,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订正----------课件展示
(二)归纳总结 出示表格: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联系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的面积
棱长
长
方
体
正
方
体
除了表格中谈到的这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
怎样计算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容积呢?自己先总结表格。
形体
表面积
体积(容积)
定义
计算公式
常用单位
定义
公式
常用单位
长方体
正方体
三、理解应用 走进生活
(一)基础练习
1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填空(填正方体或长方体)。
2一个长5厘米,宽 3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要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正方体棱长是多少厘米?
3看鱼缸图片,根据给你具体数据你会计算吗?在计算中玻璃、钢板等厚度忽略不计(只要说算式就可以)
4判断
(1)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2)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3)长方体中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 )
(4)一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3厘米、2厘米、1厘米,它的棱长和为6厘米。 ( )
(5)一杯饮料150升。 ( )
(6)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 )
5填空
2.3dm3=( ) L =( ) mL
1.5m3=( )dm3
3500cm3=( ) dm3
(二)发挥想象
某公园要建一个长50米,宽18米,池深2.5米的游泳池,根据这些数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能力提升
1 把两盒牛奶拼在一起,有几种拼法?哪种最省包装材料?
2把一根长30厘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0平方厘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把它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四 全课总结
1 自我评价
2课堂总结:通过整理、复习,我们再次熟悉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理解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并解决了实际问题。
像鱼缸、牛奶盒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这就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今后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物体,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 特征 (表格)
体积表面积和容积的计算公式 (表格)
教学反思:复习课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现和梳理,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扩展。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针对学生的弱点,查漏补缺。要充分发挥复习课的作用,避免将复习课上成重复课,复习课应当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1、积极思考,加强知识的理解
复习的重要目的在于知识的综合化,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如:复习长正方体的特征: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目的:唤起学生的记忆,并为下面的复习奠定基础。再根据图形中的条件,计算它的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在计算的同时说说计算的依据。这是通过计算,复习长正方体的求积方法,说依据,反过来帮助学生认清了长正方体的特征就是计算方法的根本。 根据长正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为的是让学生理解长正方体间的关系。同时渗透数学常识,将来的学习可以举一反三。表格让学生填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很好。
2、要让学生置疑困难,动手动脑,多实践。
在课前做一些调查,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还存在哪些疑问,教师再把这些疑问聚中起来,然后进行归纳分类。在课堂将所有的疑问摆出来,分小组,自行带教学法用具,让学生交流,汇报,老师奖学生们的闪光的东西总结出来,通过实践活动,把问题一一解决。
3、总结知识,揭示规律,
在基本知识上,要有新的突破和发现,加强概括,分析等能力。
提高练习目的解题策略指导——排除法,而且巩固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联系,渗透思维的训练,只要去掉底面积最大的一块,就是用料最省的、大体积除以小体积等于时间。拓展练习是综合运用长正方体点、棱、面的特征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