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
1.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军阀派了cán bào( )的便衣来检查。他们像一群mó guǐ( )似的包围了我们。母亲、妹妹和我被关进了jū liú suǒ( )。十几天后,我们在fǎ tíng( )上见到了父亲。那一面后,等来的是父亲被zhí xíng( )绞刑的噩耗。
2.按要求填空。
(1)“避”当“设法躲开”解释时,可组词为______;当“防止”解释时,可组词为_____。
(2)“散”有两个读音,在“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中读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可组词为__________。
3.结合课文,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用“严”字组词填空。
在我们面前,他是一个慈祥而并不( )的父亲。局势越来越( ),父亲的脸上总是一副( )的神情。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 )态度,即使面对( )拷打,他也要( )党的机密。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竞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①对造成父亲前后态度不同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
B.孩子还小,关于书籍文件落人敌人手里的后果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C.反映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和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方面的统一
D.面对越来越紧张的局势,李大钊只顾着工作,无暇顾及孩子
②用加粗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①给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②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综合回顾。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作者_____回忆父亲_____所写的文章。文章按照_____顺序,回忆了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歌颂了革命先烈_____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_____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革命精神的_____和对父亲深深的__________。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选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的部分是对父亲___和___的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__________,“平静”说明了____________,“慈祥”充分体现了____________。
(3)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对此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危险来临时能够坦然自若
B.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会因为亲人的哭喊而忧伤
C.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希望亲人能化悲痛为力量
D.因为李大钊受到严刑拷打已经痛苦不堪了,所以没法对亲人说一句话
(4)选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 )。
A.话题转换 B.解释说明 C.语意转折 D.说话中断
7.小练笔。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是首尾呼应的关系,这样写使文章更加紧凑,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也更为深厚和浓重。请你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完成练习。
题目:风雨真情
开头:风雨中,那把倾斜的伞遮在我的头顶。我们的深厚友谊在风雨中织就。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英雄故事我知道。
颁奖辞:烈焰熊熊,你却毫不退缩;烈焰焚身,你却坚如磐石。忍他人所不能忍,你是血肉之躯,你更是用革命意志铸就的钢铁长城。
根据颁奖辞,我知道这位英雄人物是:___________。我知道关于他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1.残暴 魔鬼 拘留所 法庭 执行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仔细拼读音节,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作答。书写时注意,“暴”的下面不是“水”;“魔”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麻”或“鬼”。
2.(1)躲避 避免 (2)sàn sǎn 散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字义和字音。完成本题可以想象关于“避”的不同字义的情景,和“散”的不同字音的情景。同时,第(1)题还可以用“拼词法”和“近义词推想法”来作答,如从第一项解释中提炼出“躲”,组成“躲避”;从第二项解释中提炼出“防”,组成“防避”,当然如果这个词不熟悉,再推想其近义词,如“避免”。第(2)题,“散”在形容物体的状态等时,读“sǎn”;形容动作、行为等时,读“sàn”。知道了这些,就比较容易作答了。
3.严厉 严峻 严肃 严峻 严刑 严守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搭配。解答本题首先要读句子,明白句子的意思,并思考缺少的词语是什么,然后正确书写填空。这道题是围绕课文对李大钊人物形象的一个整体描述。完成本题可以抓住段落中的诸多关键词,根据情境进行词语搭配。第一空,搭配“严肃”和“严厉”似乎都可以。“严肃”是“人对事表现的一种态度”;“严厉”是“对人或者事物的处理方式”。结合文字的情景,第一空搭配“严厉”更合适。采用同样的方法即可完成其他练习。
4.(1)①D ②示例:不论刮风下雨,我总是早早起床,总是按时到学校上课。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造句。第①题,结合句子及课文内容可知,父亲之所以含糊地回答作者,是因为当时局势比较严峻,而作者又太小,无法给其讲清楚原因,而不是因为父亲无暇顾及孩子。第②题,造句时,要知道加粗词语之间的关系,然后选取合适的语境写出来即可。
(2)①:“?。, 。?”。②现在局势严峻,他不能离开北京工作需要他,他坚决不能离开北京
解析 本题是对给句子加标点和对句子高度概括能力的考查。加标点时注意句中的两个问号,保证了问号的正确,其他标点就不是问题了。这两个问号表现了父亲对待工作的严肃态度。父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给父亲说的话分层,这样就容易总结了。一个是局势严峻,一个是工作需要父亲,所以父亲不能离开北京。
5.李星华 李大钊 时间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忠于革命事业 坚贞不屈 敬仰 怀念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本文除开头外,其他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很明显,如“那年春天”“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按照这四个时间节点,全文共分成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四个版块。通过对事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者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6.(1)“我们”和父亲在法庭上见面
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首先要通读选文,整体粗略地感知选文内容;其次是细读选文,寻找并发现选文中有价值的句子(如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段尾句等)和有价值的关键词语;最后把这些有价值的句子和词语串联起来,就是选文的主要内容。
(2)外貌 神态 他遭受了酷刑 他在经历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他对亲人的爱
解析 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备受敌人的折磨,但依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等外貌描写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酷刑;“平静”说明李大钊在经历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他对亲人的爱。
(3)D
解析 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从短文内容可知,李大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内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而不是因为严刑拷打导致说不出话来。因此D项错误。
(4)B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要理解破折号的作用,就要判断破折号前后句子的关系。文中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是对前面“这个力量”的解释说明,因此选B。
7.示例:雨在风中密密地斜织着,这把倾斜的伞在我的头顶,遮住了雨丝,友谊的深情在风雨中蔓延开来。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完成本题首先要明确题意:按照主题要求,为所给的开头写出相呼应的结尾。其次要读懂所给的开头。这句话紧紧扣住了“风雨”,点出了主要内容“倾斜的伞”,点出了主题“友谊”。再次就是写出相呼应的结尾了。注意一定要紧紧呼应开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同时注意不要与开头雷同。
8.邱少云 示例: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所在的营奉命担负潜伏任务,1952年10月12日上午,敌机向邱少云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火势蔓延到邱少云身上,邱少云为了不暴露,在烈火中纹丝不动,英勇牺牲。
解析 本题考查积累、表达能力。首先要读懂本题,即通过颁奖辞判断英雄人物的名字;其次,要简述这个英雄人物的事迹。如果一时写不出来,可以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家长,写下来后注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