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下期末考试题 教科版
填空:
1、物体是指占有一定空间,由物质组成的东西,如易拉罐是( )而组成,易拉罐的材料铝或铁则( )。
2、声、电、光( )(填“是”或“不是”)物质。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 )(选填“更容易”或“更不容易”)生锈。
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都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试举两种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 )、 ( )。
钢铁制品容易在空气中变成铁锈,这是因为铁制品会和 ( )与 (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
6、研究铁生锈的原因,我们可以设计( )实验来获得证据。
7、 如图所示,将明亮的铁钉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铁钉表面生成的红色物质是 ( )。硫酸铜与铁钉发生的变化属于 ( )变化。
二、判断:
1、不同的物质之间是可以进行混合的,如炒菜时加入调味品。 ( )
2、物质只要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新物质。 ( )
3、减少垃圾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
4、塑料包装物方便轻巧,便于存放,应该大力推广。 ()
5.烟花升入空中变成很多颜色,这是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
6、铁生锈只和空气这一因素有关。 ( )
7、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和钉在木板里的铁钉相比,更容易生锈。 ( )
8.环形山的数量多,总数达5000多个。 ( )
9、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东西,如空气就不是物质。 ( )
10、灯丝在通电时会发光发热,属于化学变化。 ( )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也不一定发光、发热,但一定有新物质产生。 ( )
三、选择:
1、像水结冰这样的变化,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样的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和化学变化
2、加热白糖熔化后继续加热直至白糖碳化,这个过程( )。
A.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B.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3、日食现象是指()
A太阳突然消失的现象 B太阳被地球遮掩的现象
C 太阳遮掩月球的现象 D太阳被月球遮掩的现象
4、出现日食的时间或月相是()
A农历每月的初七、初八B新月 C满月D每年的任何一天都有可能
5、小丽拆开一盒荔枝干,里面有一大块塑料泡沫、一块黄绸布,荔枝干只占了1/6的体积和1/2的质量。我认为这样的包装是( )。
精美包装 B、必要包装 C、过度包装
6、下面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B经常使用一次性的筷子??C??把废品送到回收站
7、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伴随的现象是( ??)。
A.?发光发热???????B.?产生沉淀物?????C.?产生气体
8、不同的物质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是( )。
A.一样的 B.各种各样的 C.只有一种现象比较明显
9、( )不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A.形状的改变 B.产生气体 C.产生沉淀
10.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11.下列方法中,(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将铁钉放人盐水中 B.在铁钉上抹油 C.在铁钉上刷油漆
12.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法确定
13.1610年,意大利的科学家( )发明了天文望远镜,首次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了月球。
A.伽利略
B.哥白尼
C.爱迪生
D.阿姆斯特朗
四、连线:将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伴随的现象进行连线。
蜡烛燃烧
节日燃放的烟花 物理变化
磁铁吸引小铁钉
用彩纸折千纸鹤
纸飞机在空中滑翔 化学变化
土豆由生变熟
??
五、简答:
早上小明的妈妈用洗衣机洗了三件衣服,晾在户外的晾衣绳上。到了下午去收衣服时发现三件衣服都已经干了。
(1)请问湿衣服变干的过程中哪种物质发生了改变。
(2)湿衣服变干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六、拓展思维
记得我们以前学过一课《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将一根金属条的一端浸没在热水中,另一端暴露在空气中。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新回顾一下这个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两分钟过去后,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条摸起来很烫,这是因为( )。
A.水中的热量传给浸没在热水中的金属条,再传给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条
B.变热的金属条中产生了能发热的新物质
C.金属条自身发热导致的
半个小时过去后,热水的温度会降低很多,除了热水的温度变化外,热水这种
物质还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种变化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