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古诗词诵读
(节选)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采薇》(节选)选自《诗经?小雅》这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写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本文节选其中的一部分,书写将士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
采薇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完整版的《采薇》
采薇(节选)选自《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薇:
昔:
往:
依依:
思:
雨:
雨(yù)雪:
霏(fēi)霏:
迟迟:
载:
莫:
词语解析
植物名。
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当初从军。
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
下雪。雨,这里作动词。
雪花纷落的样子,形容雪下的很大的样子。
迟缓的样子。
则、又。
没有人。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文中指当初去从军。
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诗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指下雪。“雨”这里读(yù)
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诗意: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迟缓的样子
则,又。
诗意: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没有人
写出了人物的心情
诗意: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依依”点明出征的季节,“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既写出杨柳随风摇曳的样子,又写出了战士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
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雨雪霏霏”既点明了归乡途中天气的恶劣,又暗含了“我”当时内心的惆怅。
作者抓住“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这两种分别代表春天和冬天的自然景物,描述了军旅生活的漫长。“杨柳依依”写出了杨柳枝条随风摇曳的样子,“雨雪霏霏”写出了雪花飞舞的情景。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迟迟”说明归路漫漫,“渴”、“饥”说明当时归途中生活的艰难。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人物的忧伤。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伤悲”“哀”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写出了人物当时的心情。而“莫知”更加深了人物的悲伤,让人心生感慨。
课文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拂。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舞。道路泥泞难以行走,又饥又渴非常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愁,我的哀痛谁能体会!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最能表达诗中人心情的诗句是什么?
课文主旨
《采薇(节选)》写一位远征战士在回乡途中的所思所想等,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
课堂练习,完成练习。
一、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1.昔我往矣
2.杨柳依依
3.雨雪霏霏
4.行道迟迟
5.载渴载饥
6.莫知我哀
从前,指出征时。
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指下雪
迟缓的样子。
则,又。
没有人。
二、这首诗表达了远征的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远征的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对和厌恶之情。
三、补充完整
穷则变, 。一《周易》
,又日新。一《礼记》
青,取之于蓝而 。一《荀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一《淮南子》
苟日新,日日新
变则通,通则久
青于蓝
苟周于事,不必循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