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飞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学低年级的美术课教学,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教师要尽量使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孩子们的感官细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过程中领吾美术的独特价值。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七彩飞虹》教案设计是我根据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七彩飞虹》一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教案。本课的设计意图是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彩虹再现的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进行观察思考,通过探索与感知,掌握七种色彩的名称,感受美的一般规律;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动手绘画,表现奇妙的和想象的色彩,并带给大家不同的美的感受和乐趣,培养学生发现、感受、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思路
出示问题,然后让学生了解彩虹,掌握彩虹的七种颜色和色彩的排列规律,并在彩笔盒或颜料盒中找到相应的颜色。教师带领领学生认识颜色的名称;接着让学生欣赏一些关于彩虹的图片,进行彩虹出现的动画情景模拟,加深孩子们对彩虹的了解,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为学生自主表现做准备;最后要求学生画一幅自己心中的七彩飞虹。
我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奇,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通过探索与感知、欣赏与情景再现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充分感知,从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表现欲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2.技能目标: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画出心中的彩虹
3、能力目标:增加学生的自然常识
4、感情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常用颜色,画出幅自己心目中的七彩飞虹。
*教学难点
正确排列色彩顺序,大胆表现心中的彩虹,通过丰富的色彩变化再组织协调的画面,形成独特韵律美。
*教学用具准备
颜水彩笔或毛笔、彩笔、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准备用具情况。
2.出示问题,激趣导入
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彩虹呢?(出示幻灯片,再现彩虹出现的情景)
二、探索与感知
※问题:彩虹是什么形状的?(观察引导认知)
※问题:彩虹是什么颜色的呢?(观察引导认知)
1.根据我们观看的图片,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彩虹到底有多少种颜色?他们是这样排列的?并在我们的水彩盒中找出这几种颜色。
2.让学生数一数彩虹有多少种颜色:(答案是七种);分别是:红、橙、黄、绿、青、蓝、紫。教师介绍这就是彩虹色彩的排列规律。
※问题: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1.同桌讨论,思考,反馈。
2.课件出示,模拟彩虹形成的过程。
三、欣赏、深化认知
※欣赏作品
通过欣赏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启发学生谈出对彩虹的情感,以及自己与众不同的想象,为自主表现做准备。(在这个环节里因为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不一定能说出很多的想法,教师不做过多的要求,谈谈即可,主要是要肯定与众不同的想法,以免学生把思维限定在范画里,使创作流于形式。)
四、学生作业
1.教师提出作业内容: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画笔,加上你与众不同的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彩虹!
2.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1)注意彩虹颜色顺序的正确排列
(2)在设计画面的时候先确定彩虹的位置和大小
(3)注意用笔卫生
(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作业(在指导学生作业的时候,以帮助学生确定彩虹的位置和鼓励学生大胆刻画为主)
五、总结
1.评价:作业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学习他人作品的优点为主)教师选取有创意的作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2.总结本课学习及作业情况,提出希望和未来学习目标。
六、教学反思
小学低年级美术课主要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创作的习惯。然而,要想让这种兴趣和习惯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培养和训练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发展自己的这种情感态度。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