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23 18:4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和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和测量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辨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道环境对生物界和人类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
探究实验活动和测量活动。
难点
组织好两次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与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类本身要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大家思考一下,生物进行新陈代谢时,会与外界发生哪些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就是生物的生存空间,生物时刻都在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所以生物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生物也会适应并影响环境。
2、展示图片或影视资料,印证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总结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概念,引入本节活动。
3、介绍霉菌的培养方法,或请课外兴趣小组同学介绍。
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情况下馒头等食品容易生霉,哪些食品容易生霉?
4、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对外界环境的关键因素做出假设,强调“变量”、“对照实验”、“单因素”等概念,指出本研究先只研究湿度,即湿润的环境下,食品容易生霉。
5、实验设计
指导学生根据课本设计实验方案,可以根据情况布置学生兴趣小组在课后设计并实施对温度这个因素的相关研究。
6、实施实验。
指导兴趣小组在课前完成探究实验。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学生发言后对该探究活动作补充说明。
7、分析讨论。
待小组分析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鼓励提出不同意见。
8、实验结论。
与学生共同得出实验结论。
9、进一步研究。
总结该探究活动,鼓励学生针对温度等其他假设进行探究 。
(第二课时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
引入:
(放映或展示生物间相互影响的录象或图片)前面我们探究了温度、湿度等非生物因素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这两个因素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同样,生物与生物之间也会相互影响,这便是生物因素。
对图片或录象内容作简要讲解。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生物因素,并进行小结。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引入: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要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环境,下面我们来研究探讨植物对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并讨论该测量活动。
分发测量工具,指导各小组组长进行操作。
指导各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板书设计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练习设计

生态因素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多种因素,你能说出生活中生物受非生物因素影响的例子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