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海,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界线及划分依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2.理解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了解我们的家乡山东省位于哪一区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德。
重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难点:理解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综合法、区域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边欣赏边感悟,对比下列几组景观,理解我国不同地理区域反映地自然景的差异:西北地区——荒漠中的胡杨林 北方地区——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南方地区——江南小镇、鱼米之乡 青藏地区——青藏高原的雪山连绵和高寒牧场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感受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
预习展示 学生到讲台前展示预习情况,本节课所要把握的知识及讲的重、难点展示学习目标。
承接过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理区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国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只有充分了解区域的特征和差异,才能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谋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自主探究 四 大 地 理 区 域 四 大 地 理 区 域 自主探究 认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探究活动一: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片,引导学生探究: 1、“读一读”:让学生指图说出我国哪四大地理区域,识记名称和位置? 2、“绘一绘”:在图上描绘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的分界线? 3、“忆一忆”:(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
?(2)、我国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4、“漫画赏析”: 5、“说一说”(总结归纳):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划分依据?名称位置范围划分依据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友情提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主要依据气候和地形的差异,同时兼顾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的不同来划分的。 6、“议一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有哪些差异? 7、拓展提升:介绍一下我们的家乡枣庄市位于哪一地理区域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8、学以致用:(现场采访)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请回顾完成下列表 格性质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温度带 干湿地区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耕作制度 探究图片:学生先自己读图,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指图交流讨论,然后再到多媒体前展示记忆。 学生读图、描图来感受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及它们的分界线。 学生分组讨论,回顾探究,理解记忆: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400mm等降水量线) 学生指图说出我国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理解记忆: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学生边赏析边思考:漫画的主旨是:苹果请柑橘来做客!柑橘不敢去。“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柑橘不敢去的原因:气候因素;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1月0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秦岭——淮河一线大约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交流看法,然后总结探究合作的结果,最后派学生代表发言。展示交流成果: 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农作物、城市的分布、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也有明显的差异。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枣庄市——北方地区、华北平原、半湿润地区、暖温带地区;农业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冬小麦、棉花等。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温故知新;把自己的观点相互分享一下,然后把观点一致的记录下来,最后派代表发言,“以现场采访”的方式来完成。 (推选一位学生扮演小记者,现场采访:学生即兴演讲,说出各自的观点与看法) 同桌之间相互提问,加强记忆,然后学生个别展示。 通过展示图片,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并且激发学生探索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奥秘及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探求真理的人生观。 学生通过动手描图由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知识再现、温故知新 学生记忆犹新,积极发言,充分展示自我,教师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漫画幽默而诙谐地描述秦岭——淮河的意义;从而进一步说明这一地理分界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和自信能力。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通过综合法和对比法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及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学以致用,体现理论联系实践。 教师层层递进,激活思维开阔视野。通过分角色表演,体现学生的互动环节,学生兴趣浓;也体现知识迁移,学以致用,体现理论联系实践。
承接过渡 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依据,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哪些意义,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自主探究 秦岭︱淮河一线 探究活动二:教师展示多媒体图片: 总结秦岭——淮河的意义?思考南北方地区差异大的影响因素?友情提示:南北方地区差异大的影响因素:气候因素。 学生边读P4图文材料边思考,同桌相互讨论,合作探究出,最后总结识记:“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我国1月0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温度带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农业类型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有利于我国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知识再现,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秦岭——淮河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承接过渡 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最常用的方法:综合法和比较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地理的两种方法。
自主探究 区域 比较法 探究活动三:1、区域比较法的定义? 2、学以致用利用“比较法”完成表格: 性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位置 范围 气候 耕作制度 主要农作物 学生完成表格并加强记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能力,达到学有所用,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构建与梳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来梳理本课所学知识。师生共同边回顾边板书并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北方地区 1月00C等温线 秦岭—淮河 800mm等降水(综合法) 量线四大地理区域 南方地区 亚热带和暖温带(比较法) 西北地区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青藏地区 一、南方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的差异二、南方北方的人文地理的差异(一):农业生产(二):日常生活(三):文化艺术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在方法和知识两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提升地理思维品质。
课外延伸探究实践 为了热爱家乡,请同学们在双休日调查一下自己的家乡受哪些自然条件的影响有哪些区域特征?对农业的发展又有哪些影响?还有哪些地方特色文化?向大家介绍一下。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情感,达到学以致用。
【当堂达标】
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A.风俗习惯 B.地理位置 C.经济发展程度 D.地形和气候
2、下列各组地形名称中,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A.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辽东丘陵 B.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青藏高原
C.小兴安岭 塔里木盆地 横断山脉 D.天山山脉 内蒙古高原 四川盆地
3、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平原面积最大的是: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方地区的气候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B.青藏地区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的日较差较大
C.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
D.西北地区的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5、下列地形区中,不属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的是:
6、下列关于秦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山脉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大体一致
B、山脉与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大体一致
C、山脉以南是南方地区,以北是北方地区
D、山脉以南属于黄河流域,以北属于长江流域
7、填一填:
(1).耕地类型:南( )北( )
(2).粮食作物:南( )北( )
(3).糖料作物:南( )北( )
(4).交通运输:南( )北( )
(5).居民主食:南( )北( )
(6). 填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A B
C D
B地区和D地区的分界线是
(山脉)和 (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