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
陈建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了解孔乙己的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2.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重点:
抓住孔乙己“脸色”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抓住“笑”来理解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难点:
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一、导入:(课前播放《二泉映月》)
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抱负。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
二、整体感知:
1、主人公孔乙己是不是姓孔名乙己呀?那他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请在书上找出依据。一个人连名字都没有,这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交待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说明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是什么?
2、那么,孔乙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找出最能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一句话。说说孔乙己的身份特殊在哪里?
3、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在于鲁迅先生高超的刻画人物的技巧,鲁迅先生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刻画孔乙己的,大家找找看,用了哪些方法?《孔乙己》中有好几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几次对孔乙己的脸色的描写?
4、《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孔乙己是笑料,他们笑孔乙己什么?如果你当时在现场的话,你会嘲笑他吗?如果是现在呢?为什么不笑丁举人?为什么写的是丁举人打断孔乙己的腿,而不是掌柜或者某老板?
5、请找出写孔乙己的结局的一句话。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探讨:
(一)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那为什么孔乙己也学了很多的知识,却连营生都不会、养活自己都不能?他怎么没有力量?
(二)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三)孔乙己如果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他的命运会怎样?
四、小结:
孔乙己这个被科举制度欺骗愚弄了一辈子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四体不勤,却好吃懒做;贫困潦倒,却死爱面子;受尽摧残,却麻木不仁。这个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思想毒害的孔乙己爬着离开了人世。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弥新。
板书设计
孔 ? 乙? 己? 鲁?迅
性格:热衷功名、好喝懒做、自命不凡、麻木不仁
环境:愚昧麻木、自私冷酷
主题: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罪恶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课件38张PPT。孔乙己鲁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鲁迅(1881—1936)
? ?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等。从1918年到他去世的1936年,鲁迅先生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两地书》等;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其中阿Q、祥林嫂、孔乙己等人物成为了中国文学史的经典人物……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大师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思想与文学具有一种原创性,后人可以不断地向其反归、回省,不断地得到新的启示,激发出新的思考与创造。鲁迅正是这样的一位具有原创性的现代思想家和文学家。 ——钱理群
我曾问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
——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到了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明朝以后主要是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矩半步,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很大。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
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处理社会事物、谋划生计的能力是很缺乏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又让他们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不耻。所以实际上,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所培养出的人是一群无用的人。字词识记阔绰(chāo) 踱进(dù) 哄笑(hōng)
笔砚(xiàn) 间或(jiān) 羼水(chàn)
颓唐(tū) 附和(hé) 蘸了酒(jiāo)
不屑制辨(xuè)chuòduóyànjiàntuíhèzhànxiè置辩 多乎哉?不多也
回字有四样写法
窃书不能算偷
满口之乎者也
又脏又破的长衫读书人1、孔乙己在当时社会是什么身份?
2、社会地位如何?
3、他的结局怎样?
(请从文中筛选相关语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预习感知: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低贱的可有可无死了疑问一 站着喝酒的都是“短衣帮”,而孔乙己也是站着喝酒,但是他又是穿长衫的,这个矛盾如何理解? 明明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穷苦人,却不肯脱去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惟恐失去读书人的身份。从而表现出孔乙己的自欺欺人和迂腐。 文中说“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孔乙己使人快活?短衣帮取笑他“我”也附和着笑邻居孩子也赶热闹掌柜也取笑他体现了孔乙己社会地位的低下(可有可无),没有人同情、怜悯他。疑问二 文中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是不是有语病?如果没有,那该怎么理解?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无维生能力,又没有人同情、照顾他,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自己的结论。疑问三精读品析:范例 文中“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段描述有什么表达作用? 运用了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貌描写又常受人殴打的形象特点孔乙己穷酸潦倒,又好喝懒做 请大家用老师的方法,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等方面自己找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如果遇到问题也请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自我研读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运用了外貌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表现)了孔乙己穷途末路、极度悲惨的境地,从侧面表现了社会对他的冷漠无情。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板书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运用了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表现)了孔乙己有钱时那种慢条斯理摆显的得意心理,从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死要面子,穷酸迂腐的人。 运用了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表现)了孔乙己有钱时那种慢条斯理摆显的得意心理,从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死要面子,穷酸迂腐的人。 发挥自己的想象,假如你要演孔乙己,你会怎么来表现这个动作?思考后来说说。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表现)了孔乙己被揭短时强词夺理的可笑情态,从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死要面子、卖弄文采、自命清高、迂腐可笑的人。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运用了神态描写,尤其是通过“笼”字形象生动地写出(表现)了孔乙己被刺激无法获得功名时,那种羞愧那当,无地自容的心理,从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分向往功名、并把无法获得功名视为最大的伤疤的人。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表现)了孔乙己是一个卖弄文采、迂腐可笑,但又不失善良的人。读懂人物 作者用了这么多的描写手法来刻画孔乙己,你能不能从文中其他的叙述中,说说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穿长衫短衣帮站坐他能坐着喝吗?他能脱下长衫吗?穿长衫孔乙己短衣帮坐站边缘人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社会的冷漠偷窃---落第---穷酸---断腿大约苦----死死亡的必然笑凉孔乙己的确 死了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长衫孔乙己短衣坐站长衫孔乙己短衣坐站多余人坐短衣 春天已经来临了,孔乙己也的确死了,死在那个被冷落的墙角。听说,他死时还不停地唠叨着:“人固有一死。”的确,这一次他真的死了,死在人们的唾弃和冷眼中,死在这个春天已经来临的季节。
孔乙己被几个收拾垃圾的人草草地葬了。没有墓碑,因为他无名无姓;没有吊客,因为他无亲无故。
草,已长满了这座荒墓,永远不会有人知道这里面有一个人,他是谁。
中华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我们民族最缺乏的东西是诚和爱.
------鲁迅
我问他的好处,他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明显,有大家风度。
——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
《孔乙己》完成了他的揭露并批判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的写作意图的。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鲁迅《〈呐喊〉自序》孔乙己:封建世态炎凉可不可怕
孔乙己:告诉我茴的四种写法孔乙己:你是否死在腐朽的黑暗下孔乙己:告诉我你的生活不是笑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迂腐的封建制度 还让你自命清高 阶级的对立是一种商标 你戒不掉只好要? 所以活着是一种煎熬 真的是一种煎熬很无聊于是看到丑陋的一切?一瞬间对你分裂存在社会底下的人注定要受这种蘖吗我不了解你的心结?我不了解偷书叫窃我的手机刚刚也被窃也很可怜社会的摧残我们都要扛社会的虚假我们都要看?? 我的生活也和你一样充满了无尽的黑暗我的梦想在哪?我一直在彷徨时代在变化人类也在变化这个社会还是一样复杂还是一样一样的复杂?我们的生活一样都是一个人我们的思想都还是那样的天真 看不见未来的颜色我们总是被选择选择被压迫的生活静静不啃声孔乙己?你们不要怪他孔乙己?他还在挣扎孔乙己?我们都像他孔乙己?真的死了吗? 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孔乙己这样的悲剧人物?反思环境人分三六九等,
彼此隔阂森严。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四书五经,
八股取士。扭曲人性,吞噬肉体。科举制度鄙视劳动,好喝懒做。读死书,死读书。薄情寡义,麻木不仁。探讨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那为什么孔乙己也学了很多的知识,却连营生都不会、养活自己都不能?他怎么没有力量 ? 孔乙己如果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他的命运会怎样?三、名家点评鲁 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李欧梵(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历史转折时期,落 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 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北大教授,鲁迅研究专家):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冯雪峰(鲁迅著作编刊社社长兼总编):孔乙己的不可救药性和他的善良,他的不长进和他的被损害,他的自爱和他的自暴自弃,都是显然不可分离地交结在一起的。四、孔乙己履历姓 名:姓孔名不详 籍 贯:鲁镇
年 龄:五十多岁 出生年月:晚清
学 历:半个秀才没捞到 身体状况:身材高大、被打
致残
特 长:写得一笔好字、会茴字的四种写法 工作单位:无
家庭成员:无
主要社会关系:
小伙计——短暂的“师生”关系(可惜“学生”不认“老师”)
掌 柜——买卖关系
短衣帮——同为“站着喝酒”的“酒友”关系
邻居小孩——同分吃茴香豆的关系
丁举人——同为读书人的关系,偷与被偷,被打与打的关系,“摔下来”了的可 怜虫与“爬上去”了的胜利者之间的关系。
咸亨酒店所有的人——嘲笑与被嘲笑的关系
工作生活经历:
①读过书,终于但没有进学
②替人家钞钞书,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顺手牵羊)
③偶然做些窃书的事,被吊打
④常去咸酒店喝酒,受人嘲笑
⑤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⑥教小伙计识字
⑦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丁举人打断了腿。
⑧用手走来喝酒(笑声中出场,笑声中退场,用手走着退场)
主要工作成就:一事无成
主要优点:不拖欠酒钱,有善良而且热心
主要缺点:好喝懒做、偷东西、迂腐、死要面子
总评价:孔乙己是个热衷功名,轻视劳动,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而又有诚实善良一面的读书人。
祝大家学习进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