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一
1.妙用同义词语。
(1)读句子,体会加粗字词的特点。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①加粗字词的意思相同,均表示“_______”,强调了老铺灯笼__________的特点。
②对在句段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加重语气 B.生动丰富
C.避免枯燥 D.富于变化
(2)根据语境体会词语,完成练习。
经过不懈的努力,李桥夺得了全市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的冠军。主席台上正在宣告:“李桥在本次全市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中喜获金牌。”如果你是宣告员,你可以把“喜获金牌”替换成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3)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尝试填同义词。
素不相识的人们前来为烈士送行。望着消防战士的遗像,一位年长的大妈掩面________,一位男青年低头________,一位年轻的女孩忍不住伏在妈妈的肩膀上________。此时,烈士的亲人已经失声痛哭。
2.风俗寓意我知道。
(1)根据情境,给习俗选择对应的寓意。
A.步步高 B.财源滚滚
C.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D.福寿绵长 E.积极向上,团结奋进
①立春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民间有立春给小孩佩戴“春鸡”的习俗,寓意是( )。
②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期就已有的习俗,比赛时,大家努力进取,因为它代表了( )。
③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和登高相联系的习俗是吃重阳糕,取( )的吉祥之意。
④爷爷过七十大寿,一家人做好了长寿面为爷爷祝寿,祝福爷爷( )。
⑤过年奶奶包饺子时包进了一枚硬币,小孙女疑惑不解,奶奶告诉孙女:“饺子下锅,象征着( )。”
(2)你还知道哪些风俗的寓意?请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要求完成练习。
_________东到海,何时_________?_________ 不努力,老大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以上诗句选自《____________》。这是一首劝诫世人_________的诗。
(3)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和岳飞的《满江红》中的“_________,白了少年头,_________”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语文园地一
1.(1)①全部 各具特色 ②A
解析 本题考查同义词的理解及作用。第①题,作答时,要反复朗读句子,给句子中的四个加粗字词归结一个共同释义,这个释义可以是这四个加粗字词中最普遍、最通俗的一个词语,也可以用其他的同义词来代替。这几个字词写出了老铺灯笼各具特色的特点。第②题,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可以使表达更加丰富,语言更加富于变化,避免了使用同一词语产生的枯燥,但没有加重语气的效果,因此A项错误。
(2)示例:摘得桂冠 勇夺第一
解析 本题考查同义词的灵活运用。完成本题,首先要对“喜获金牌”这个词语进行恰当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语境或查词典等方式进行理解,或上网查询“喜获金牌”的近义词,根据语境恰当填写。
(3)示例:抽泣 抽咽 啜泣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灵活使用同义词的能力。作答时,我们要反复读这两句话,体会句中所给的情境,写出形容“哭”的词语。形容“哭”的词语有很多,两个字的如哭泣、流泪、啜泣、哽咽、抽泣等;四个字的如掩面哭泣、抱头痛哭、泣不成声、泪如雨下、号啕大哭等。我们要根据语境进行词语搭配,完成练习。
2.(1)①C ②E ③A ④D ⑤B
解析 本题考查对风俗寓意的理解。完成这道题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联系生活实际法,如饺子中包硬币的风俗寓意,大多在生活中有所耳闻;二是关键词推想、谐音关联法,如“吃重阳糕”的“糕”和“步步高”的“高”是谐音;三是请教长辈或上网搜集。
(2)示例:中秋节吃月饼,象征着团圆美满。
解析 本题考查积累能力。完成本题要充分回忆生活实际,定位风俗,思考寓意。如果不能独立完成,可以请教家中长辈或和同学合作完成。
3.(1)百川 复西归 少壮 徒伤悲 (2)长歌行 惜时奋进 (3)莫等闲 空悲切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积累和理解。第(1)题,根据背诵填写即可,要做到不写错别字。第(2)题,根据积累可知这几句诗出自《长歌行》,第二空要建立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行作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关键是理解“徒”字。“徒”字在本诗中的意思是“徒劳”,含有“白费心力”的意思。综合对关键词和诗句的理解,就能够体会到这首诗表现的主题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第(3)题,所要补充填写的词句是千古名句,根据积累或查阅资料完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