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3 21:0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御(yù)柳 五侯(hóu) 机杼(zhù) 浥(yì)轻尘
B.燕(yàn)山 脉(mò)脉 札(zhá)札 千锤万凿(záo)
C.渭(wèi)城 霏(fēi)霏 皇都(dōu) 万马齐喑(yīn)
D.蕲(qí)水 雨(yú)雪 柴扉(fēi) 载(zài)渴载饥
2.下列诗句中,对加粗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昔(从前,指出征时)我往矣,杨柳依依。
B.晓看红湿处,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
C.天街小雨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草色遥看近却无。
D.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用木头、树枝编织的窗)久不开。
3.下列哪首古诗的作者是杜甫?( )
A.《春夜喜雨》 B.《山行》
C.《泊船瓜洲》 D.《游园不值》
4.下列诗词句中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5.古诗中,诗人写“柳”,常表达“挽留”“思乡”的意思,下列诗句中的“柳”没有“挽留”或“思乡“的意思的一项是( )。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下面描写的是寒食节习俗的诗句是( )。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7.下列情景适合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来劝诫的一项是( )。
A.晓华总觉得自己还小,孝敬父母是长大了之后的事情
B.莉莉爱玩手机,写作业经常偷工减料
C.宋明做事因困难、挫折而产生放弃的念头
D.张军和同学约好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却失约
8.“对于分隔两地的人们而言,还有什么更胜于‘_________’的美好祝愿呢?”下列诗词句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9.下面符合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特点的诗句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0.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填上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明不但刻苦学习各类知识,而且还踊跃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为他深知“_________”的道理。
A.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江上渔者》这首诗语言朴实,对比强烈,耐人寻味,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了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 )
(2)《泊船瓜洲》这首诗从字面上看,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 )
(3)“野径云俱黑”这句诗暗示了诗人沉郁的心情。 ( )
(4)“千万和春住”与“风景旧曾谙”所在的词都只是写了美丽的景色。 ( )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达的意思相反。 ( )
12.填空题。
(1)_____________,松间沙路净无泥。
(2)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中有款款的送别深情,“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有凛凛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有铮铮的刚劲风骨,“ 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有殷殷的虔诚祝祈,“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
(3)唐诗之美潜于细雨中,“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唐诗之美站在柳梢头,“_____________, 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诗之美立在长亭外,“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唐诗之美映在寒山中,“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唐诗之美系于钓竿上,“_____________,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诗之美融于美酒中,“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欣赏。
(一)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有患也。
13.下列依次对选文中的“其”字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园;②蝉;③螳螂;④黄雀;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B.①树;②蝉;③螳螂;④黄雀;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C.①树;②螳螂;③黄雀;④弹丸;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D.①园;②螳螂;③黄雀;④弹丸;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____”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用八字成语给这篇选文拟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
1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里品冷饮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水浒传》里这首诗,恰如其分地描述出盛夏骄阳似火的天气。持续出现高温,让人感到闷热难当,实在有点吃不消,所幸除了空调,还有消暑“利器”——冷饮。冷饮消暑之余,人们不由得好奇心起——古人又是如何消暑的呢?
据史书记载,早期的冷饮主要以冰镇饮料、食物为主。而冰镇自然离不开“冰”了,在没有制冰技术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获取冰源的呢?此时,“窖冰”就隆重登场了。窖冰是古代的传统之一,亦称“藏冰”。《周礼》有云:“冬季取冰,藏之凌阴,为消暑之用。”
到了唐代,开始出现一种全新的冷饮——“酥山”,要说起来算得上是“冰淇淋”的前身了。所谓的“酥”,与现代的奶油大致接近,是一种乳制品,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诗人杨万里就曾写《咏酥》一诗来盛赞这种冷饮:“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
而在宋代,一种叫“蜜沙冰”的冰饮开始大行其道,和现今流行的“刨冰”可谓是异曲同工。据《宋史·礼志》记载,在四时八节,皇帝都要赏赐些特别的宝贝给大臣们。其中,入伏这一天,赏赐的是“蜜沙冰”。沙,当指“豆沙”,《东京梦华录》等宋代笔记曾提到市面上有叫卖“沙团”,由此可见豆沙在宋代很是普遍。推测起来,“蜜沙冰”,就是浇上蜜、放上豆沙的冰,这不是与“红豆刨冰”很接近吗?如此看来,古人的审美和口味,和今人也差不多呢!
到了元代,世界上最早的冰淇淋诞生了。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当时有位御厨突发奇想,尝试着在冰末中添加蜜糖、奶油和珍珠粉等,经精心调配,结果制成了最早期的冰淇淋——“冰酪”。“冰酪”在宫廷中曾大受欢迎,私下里还流传到民间。据传为了保守制作工艺的秘密,元世祖忽必烈还颁布了一条除皇室外禁止制作“冰酪”的敕令。马可·波罗在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有幸品尝到这种“冰酪”,后来,“冰酪”的制作工艺被马可·波罗带回了意大利。经过几个世纪的辗转,冰淇淋传入美洲大陆,美国的一位名叫南希·约翰逊的女士对复杂的工艺进行了改进,制造了一种手动曲柄式冷冻机,使冰淇淋的制作工艺更加简单容易,于是现代意义上的“冰淇淋”诞生了。
夏日炎炎,在书海里尽情徜徉,于诗文中品味“冷饮”,暑气慢慢消散,燥热的心也逐渐安定下来。
17.短文的说明对象是( )。
A.冷饮 B.酥山 C.蜜沙冰 D.冰酪
18.下列选项中,对短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酪”的制作工艺被马可·波罗带回了美国
B.诗人杨万里就曾写《咏酥》一诗来盛赞“酥山”这种冷饮
C.到了唐代,世界上最早的冰淇淋诞生了
D.现代意义上的“冰淇淋”是由意大利一位名叫南希·约翰逊的女士改造诞生的
19.“推测起来,‘蜜沙冰’,就是浇上蜜、放上豆沙的冰,这不是与‘红豆刨冰’很接近吗?”这句话中的“推测起来”能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短文以诗句“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开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青松的情怀
①在植物的国度里,青松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树种。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比比皆是松的踪影。但青松却有一种其他植物无以比拟的气质。那一树树、一丛丛“公”字形的绿色树冠,使得江南江北尽显朝气蓬勃、浑厚华茂的青松气象。
②我长期生活在江南徽州山区,耳目之所接,尽是满山遍野的晴翠,这晴翠就是青葱满目、生机勃勃的青松林。大地有了它们,从此变得有了魂,有了魂就不同凡响。只要你细心观察,还可以发现,山峦之巅,怪石之上,有许许多多参差不齐的黄山松,植物学家称它们为“天海矮松”。尽管长得矮小,却让人感受到它们的挺拔苍劲。它们生于深岩石罅中,永无肥壅,风雪不停摧残,然其貌俊美,细鬣攒针,婆娑于茫茫云海之中。
③青松的岁月大都是风霜雨雪,因而练成它铁骨傲霜冰、清气满乾坤的气质,造就它摩天抚云的胸怀。它永远是那么绿意葱茏、生机盎然,是世间永恒的绿色使者,所以,人们都喜欢称它为劲松、翠松。松涛似海浪一般奔腾,根根条条的龙鳞虬枝铮铮作响,发出一波又一波极有韵律的声音。松下的淙淙清泉也变得充满诗意,吟诵着《诗经》《楚辞》中的名句,“山有乔松”“如松茂也”……或浪漫或豪迈,或婉约或旷达,氤氲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④青松即使燃烧,化作烟尘,依然芬芳于人间。古人早已把它的烟尘制成一片片幽香的墨锭,黑中透亮,能在宣纸上化作行云流水的墨迹。因为它的墨痕,让后人领略到唐诗宋词的飘逸,元曲的苍凉,明清小说之意蕴。因为它的墨韵,又让后人见到烟云万状的湖光山色,《清明上河图》的古雅,《富春山居图》之流韵……此乃万载存真的松烟墨之所为。
⑤青松虽然声震山野,誉满寰中,却韬曜含光,从不张扬。许多树林中杂木颇多,青松处于硕大强悍的树种之旁,时时被挤压,被侵占。杉树、榧林、樟树、皂荚树、枫树、银杏树……它们似乎都威武霸气,在青松四周疯长、攀比。青松从来不恼也不怒,即使被挤到了涧底,依然能够低垂着头顽强地生长。青松这种胸襟和境界,足以让那些形形色色的邻居们揣摩和评判了。
⑥松也开花,笑意盈盈。松花美丽易逝,却能够一直在唐诗宋词中绽放。松花盛开,盈润饱满,姿色艳丽,看上去,像是镶嵌在树枝上金灿灿的小风铃。花纷纷坠落时,一地斑斓。它们或羞涩地打着小伞,或相拥而抱,一团团,一簇簇,姹紫嫣红,是美的盛宴。它们不断引来川流不息的人群,还有左窜右钻的野兔、松鼠们,热闹非凡。
⑦写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那松涛奔腾的意境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一棵棵高洁的青松,不怕风吹雪压,一丛丛、一片片地簇拥着,处处迸发出宁折不弯的刚直和豪迈气概,傲然挺立着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伟岸形象。
⑧“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这是青松在寒冷的冬日里,给我们的昂扬自信。
21.本文在一开始就点明“在植物的国度里,青松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树种”,其作用不包括( )。
A.开篇交代写作对象
B.为引出下文“但青松却有一种其他植物无以比拟的气质”作铺垫
C.点明了青松的特点
D.为下文描写常见的松却有着不平凡的情怀埋下伏笔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松花盛开,盈润饱满,姿色艳丽,看上去,像是镶嵌在树枝上金灿灿的小风铃。”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松花盛开时的美景
B.“青松从来不恼也不怒,即使被挤到了涧底,依然能够低垂着头顽强地生长。”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青松韬曜含光,从不张扬的高尚品质
C.“因为它的墨痕,让后人领略到唐诗宋词的飘逸,元曲的苍凉,明清小说之意蕴。”这句话写出了青松向人们炫耀自己的资本
D.“它们生于深岩石罅中,永无肥壅,风雪不停摧残。”这句话写出了青松的生长环境很艰苦
23.纵观全文,下列选项中概括青松的情怀最完整的一项是( )。
A.它有着清气满乾坤的气质,摩天抚云的胸杯,花开盈盈,无私奉献,声震山野,誉满寰中,却韬曜含光,从不张扬,宁折不弯的刚直和豪迈气概
B.尽显朝气蓬勃、浑厚华茂的青松气象
C.愈挫弥坚的伟岸形象
D.风雪也好,骤雨也罢,它还是那样的坚韧、勇敢
24.读完全文后,结合你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青松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你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如何践行它?请举例说明。
25.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古代含“松”字的诗句?请写出来两句。
三、表达与交流。
26.请把杜牧的《清明》改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①在不改变原诗意思的基础上,适当展开想象;②题目自拟。
古诗词诵读测试
一、1.A 2.D 3.A 4.D 5.B 6.C 7.A 8.A 9.A 10.B
11.(1)√ (2)√ (3)× (4)× (5)√
12.(1)山下兰芽短浸溪
(2)劝君更尽一杯酒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不拘一格降人材
(3)润物细无声 碧玉妆成一树高
莫愁前路无知己 霜叶红于二月花
路人借问遥招手 欲饮琵琶马上催
二、(一)
13.B
14.它们三者都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6.示例: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隐伏的祸患。
(二)
17.A 18.B
19.不能。“推测起来”表明这句话是作者的推断,并没有经过确认,删掉后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20.以描写盛夏骄阳似火的天气的诗句来开篇,为引出下文的说明对象——冷饮作铺垫,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古诗文里品冷饮”。
(三)
21.C 22.C 23.A
24.示例:为人处世,我们要学习青松不骄不躁,韬曜含光,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应该坚韧、勇敢,愈挫弥坚的品质。以后我做奥数题时,要冥思苦想,绝不放弃;赛跑时不慎跌倒,要勇敢爬起再启程;被人误会时,应该淡淡一笑,清者自清。
25.示例: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三、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