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复习课件(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复习课件(共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23 21:3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
1-1、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





血 液

血细胞

血浆
上层
中间
下层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名称
分类
淡黄色半透明
薄的一层白色物质
深红色,不透明
位置
特征
1、加抗凝剂的------静置一段时间(离心机离心)后会出现___________现象。
2、不加抗凝剂的--------静置一段时间----血液会出现___________现象,四周淡黄色液体为__________,中间凝固成___________。
分层
凝固
血清
血块
1-2、血浆的成分有哪些? 血浆的功能?
运载_______________

运输_________________
血细胞
养料和废物
1-3、血细胞有哪几种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








血细胞类型
血小板PLT
白细胞WBC
红细胞RBC
项目
大小
功能
结构
形态
血常规化验单异常
数量
成熟后没有细胞核
形状不规则
球状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数量最多
较小
运输氧
数量最少
最大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有细胞核
数量较少
最小(在低倍镜下看不到,在电镜下要染色--紫)
止血和凝血
没有细胞核
数量过少---导致皮下出血,血流不止--血友病
数量过多----形成血栓--脑梗塞
数量过多---炎症
数量过少---贫血(多食用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①、红细胞生存120天左右,骨髓能不断的产生新的红细胞,呈红色,富含血红蛋白(含铁);
②、血红蛋白的特性:自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③、血细胞在肺部获取氧,在全身毛细血管处将氧释放,供细胞利用。
④、白细胞是“卫士”---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病菌。
⑤、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脐带血)---能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通过医学检查、配型、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补充知识点:
2-1、血管有哪几种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有什么区别?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大小
血流速度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将血液从心脏运输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运送回心脏的血管
连通在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是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分布广泛,在身体各处都有分布




一般与动脉伴行有的较深,有的较浅,
大多分布较深
管壁薄、弹性小
管壁厚、弹性大
管壁最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
最小
最慢
2-2、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1、管腔小:仅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2、管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血流速度慢
4、数量多,分布广
2-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时要注意的问题: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目的
尾鳍色素少的小鱼
湿的棉絮包裹--鱼头和躯干部
观察中经常用滴管滴水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在观察中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便于观察

保持湿润,尽量让小鱼少受伤害

按血液的流动方向:动脉--主干到分支;静脉----从分支到主干;毛细血管---红细胞呈单行移动

保持湿润,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避免污染载物台和物镜
让视野暗一些,便于观察
3-1、心脏----输送血液的泵


位置
大小
构成
结构及连接血管
①、心室壁比心房壁要厚---心房接受的血液回流,心室要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左心室壁最厚
②、人体三个瓣膜:
静脉瓣---四肢静脉;
房室瓣---心房与心室之间;
动脉瓣---心室和动脉之间
瓣膜的作用: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
③、上房下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房连静,室连动----左动右静(心脏)
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左右两肺之间
左心房---肺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肌肉组织构成,能收缩和舒张,能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如自己拳头
心脏
名称
3-2、心脏是如何工作的?每跳动一次---三个步骤--收缩与舒张
心脏工作的三个步骤:
1、左右心房收缩1次
2、左右心室收缩1次
3、心房和心室均舒张
心脏其实是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2次

心脏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脏内的血流方向:心房→心室→动脉
名 称 体循环 肺循环
循 环途 径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
血液方向
气体交换部位
血液变化
功能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动脉血→静脉血
静脉血→动脉血
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肺的肺泡
把营养物质和氧送给组织细胞,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把二氧化碳运送到肺部进行交换,把氧运走
由心脏流向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
由心脏流向肺部毛细血管网
动脉内流动动脉血;静脉内流动静脉血
动脉内流动静脉血;静脉内流动动脉血
4-1、血液循环及其路线
4-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①、同时进行,相对独立
②、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
③、肺循环的目的:增加血液中氧的含量;
体循环的目的:把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运送到组织细胞,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运走,排出体外
4-3、冠脉循环
①定义: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

②作用: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的;

③病症: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肌缺血----冠心病;冠状动脉梗塞----危及生命
5、输血与血型
①、成年人的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约为体重的7%~8%
②、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丧失的血细胞和血浆成分,可在短时间得到补充,从而恢复正常对于人体的不会产生影响?
③、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会有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④、对于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约为1200毫升~1500毫升会有生命危险
⑤、输血的前提是知道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
⑥、安全输血的原则-----输同型血为原则
⑦、根据病人的需要,选择性的输入某一血液成分,
A、缺少血小板患者---输 B、大面积烧伤患者----输 C、贫血患者----输
⑧、成分输血的原则: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
意义:A、大大提高了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B、降低量输血不良反应C、避免了大量的血液浪费
⑨、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O型是万能输血者(少量的输给);AB型是万能受血者(少量接受)

《献血法》规定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一次献血量为200~300毫升
血小板
血浆
红细胞
①、“青筋”-----静脉;“切脉”----桡动脉;量血压----肱动脉
②、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③、动脉中流的不一定是动脉血----肺动脉流静脉血;静脉中流的不一定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
④、血液流经后,发生显著变化的毛细血管:
A、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含氧少的静脉血→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其他的毛细血管都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B、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血液变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养料增多,能吸收营养物质)
C、肾脏的毛细血管------------血液变为含尿素等废物少的静脉血(含氮废物减少,排出代谢废物)
D、大脑中的组织细胞+骨骼肌等的毛细血管-----血液由动脉血→静脉血(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养料减少,废物增多
⑤、氧气依靠红细胞来运输,二氧化碳以血浆运输为主,红细胞也能运输部分的二氧化碳;
补充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