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苏轼词两首
苏轼,字_______号_____ _,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 ,________时期文学家,_________之一。与父_____﹑弟______合称为“三苏”。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唐宋八大家
苏洵
苏辙
作者简介
文——“唐宋八大家”(唐)韩愈 柳宗元
(宋)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诗——“苏黄” 苏轼 黄庭坚
词——“苏辛”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才华横溢的苏轼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年;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全才苏轼
苏轼的人生地图
一生坎坷苏东坡
①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
②1069-1085,变法中,忤王安石.调离中央,先后知杭,密,徐,湖州。“乌台诗案”、黄州。 ③1085-1093,元佑更化期,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旧党入朝任要职.召还,遭两党攻击,出知杭,颍,扬,定州。
④1093-1101,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打击旧党.被惩处,五十九岁贬惠州.六十二岁 贬儋州。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旷达的。
人生失意
诗意人生
词题解读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怀古:怀古咏史诗
赤壁怀古:观赤壁之景,怀古人(周瑜)之事,抒一己之怀。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guān qiáng lǔ
纶 巾,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 尊/
huán lèi
还 酹 / 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冲洗,冲刷
杰出的,有功绩,有文采的
传说,自己并不坚信
上阙:
作者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一句既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又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概括了进来,抒发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由大江引出赤壁,由千古风流人物引出周郎。
周郎,周瑜,字公瑾,24岁就当了建威中郎将。他性情温厚,善于和人交友,“与周公瑾交,如饮醇(chún)醪(láo),不觉自醉。”他精通音乐,“曲有误,周郎顾”,婚姻美满,34岁时与诸葛亮统帅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中任总指挥,用火攻战术,将老谋深算、年已54岁的曹操打得一败涂地。赤壁因周郎著称,周郎亦借赤壁而扬名。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描写的赤壁景色有什么特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短短13个字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 把读者带入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乱”
险怪
“穿”
高峭
写陡峭险怪的山崖直插云霄的态势;
“惊”
汹涌
“拍”
水石相击
写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
“卷”
狂澜奔腾
“雪”
水色纯白
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轰雷、形成的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 承接上文对景色的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赞写周瑜作了铺垫。
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下阙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名作动:手持羽扇,头戴纶巾
旧地,指当年赤壁战场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你从中读这是一个怎样的周瑜?
分析形象: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年轻得志(侧面衬托)
——英姿勃发、装束儒雅、风度翩翩
(长相和装束)
——作战指挥若定、从容沉着
(作战能力)
年轻有为
春风得意
气概宏伟
雍容闲雅
指挥若定
人生赢家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江山依旧,物是人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放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
苏轼内心解读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34岁
47岁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人生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怀古自伤(对比 反衬)
词人借周瑜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周瑜不朽功业的仰慕,对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失落。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却并不消极。
旷达的心态
归纳总结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
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抒发的情感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表达出豪放洒脱之情。
衬托:(正衬、反衬)
1、“乱石穿空”句,以雄奇壮阔的景色烘托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
2 、“小乔初嫁了”,以美人衬托英雄,着力表现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反衬周瑜指挥若定从容洒脱的气概。
4、以周瑜的“雄姿英发”反衬作者的“早生华发”,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突出作者的壮志未酬。
定风波
词的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时间:1082年3月7号
地点:黄州 沙湖道中
人物:同行、余
事件:遇雨 已而遂晴
写作缘由: 故
即事感怀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qiào
suō
xiào
赏析上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思考: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
“莫听”
“超然物外”
“何妨”
“谁怕”
向风雨挑战
“吟啸且徐行”
潇洒安闲
泰然自若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 ?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竹杖芒鞋”
闲散江湖
“马”
奔波官场
“竹杖芒鞋
轻胜马”
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
赏析上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烟雨”
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上的风云变幻
“任”
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
赏析上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思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中“微冷”“相迎”并举,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体验?
明确: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
“料峭春风”
人生的逆境
政治的风雨
“山头斜照”
人生的希望
赏析下片: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思考:“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
明确: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都无所谓。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
“风雨”和“晴”
人生的逆境和顺境
名利的失和得
官职的降和升
赏析下片: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片:风雨中,踏雨吟啸,怡然自乐
下片:风雨后,蓦然回首,云淡风清
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
雨后东坡——勘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
课
堂
总
结
艺术手法
①以小见大
以生活小事件见出人生大哲理
②象征
风雨,既指自然风雨,又含人生风雨,一语双关。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苏轼用行动告诉我们:
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