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必考)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必考)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七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4 14:0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升初必考)小学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七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中描绘的是? 时节的景色,由“? ”“??? ”可以看出来。
2.“唱黄鸡”的意思是(? ?)
比喻时光流逝 C.黄鸡报晓 B.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的手法,意思是?? ?
4.下列诗句与本词表达的感情一致的项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B.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
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题。( )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一句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 )
(3)苏轼又名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____________,山是______________。
. ? 。
才 ,又 。
.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
体裁是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__,又送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的深情。?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________, 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_,号_________。?
2. 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宋]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注释]①耒(lěi):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
1.这两首诗都是写? ,都表达了 ?之情,《春夜喜雨》中表达出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 。(3?分)
2.《春夜喜雨》中描绘了春雨 ??和_? ?(A.来前B.?来时C.?来后)的情形;《春雨》中描绘的是春雨? (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其中后两句中的一个“ ? ”字让人能够想象雨量的充沛。(3?分)
3.这两首诗中,杜甫认为春雨好在(? ),?周邦彦认为春雨好在( ?)(多选)(2分)
A.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B.春雨水量可观
C.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D.春雨来得及时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分)
(1)《春夜喜雨》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如诗句“好雨知时节”;而《春雨》中采用了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如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
(2)《春夜喜雨》采用了拟人和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的润物无声和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 )
(3)《春雨》在写作手法.上也采用了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把池塘涨满了。(? ?)




五.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题目交代 和 ,描写的是 (季节)乡村的景色。诗中描写的景物
有 、 、 ??。
解释词语:
白满川: 。 子规: 。
才了: 。 蚕桑: 。
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
. 。“ ”“ ”两个字充分表现出农民劳动的繁忙与紧张。
4.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 )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

六.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
不要人夸好颜色, 。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
2.先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满: 。?清气: 。
诗意: 。
3.诗中梅花的特点是 和 。
4.此诗的前两句?? (写实 抒情言志),强调“我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素净、雅洁;后两句?? (写实?抒情言志),说明梅花不是为了要让 ,?只是 。
5.从作者描写梅花的诗句中,你感悟到了梅花的哪些品格、精神?联想到了哪些人?
. 。

七.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 的场面,表现了将士们 的精神。
2.“? ”一句写景,既交代了时间是在? ,又烘托出了战前的 。
3.“ ? ”一句写出敌人夜间的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 ? ?。
4.卢纶的《塞下曲》中还有一首:“林暗草惊风,? 。
.? ,没在石棱中。”这首诗写的是?? .
. 的事。诗中表现了将军?? ?? 的品质。
5.理解《塞下曲》一诗,并判断对错。
(1)全诗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  )
(2)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可以通过领悟诗意想象出一幅战争的画面来。(  )



八.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 ①天山:指祁连山。 ②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③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④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了边塞生活 、 ?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好处?
. .
. 。
3.全诗要表达的主题有(? ?)(多选)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生活的艰苦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5.诗中的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 。
九.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一首________诗。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寒”“孤”表达了诗人送友人时的留恋和孤寂之情。(  )
(2)“冰心”“玉壶”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
3.理解古诗,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前两句在写景中融入了离别之情。B.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洛阳亲友的思念。
C.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清廉正直的品格。D.本诗写离别愁绪,悲愤幽怨之情十分明显。
4.《芙蓉楼送辛渐》淡写______,重写______。
A.朋友的离情别绪  B.自己的高风亮节
5.联系“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①
[明]于谦
千锤万凿②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③。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④在人间⑤。
【注释】
①石灰吟:赞颂石灰。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⑤人间:人世间。
1.这是一首(  )。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
2.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3.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____________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
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
5.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
. 。
答案见下一页

答案

答案 1.早春 兰芽 子规 2.A 3.反问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4.B 5.B 6. ×√√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宋 王观 词 词牌名 题目 
3.离别的情绪 春归去 友归去 春 朋友 
4.惜春 祝福之意 
5.美人流动的眼波 美人蹙起的眉毛 诗情画意的山水图


1.宋 黄庭坚 山谷道人 
2.初夏 惜春 
3.这两句以浪漫的奇想,把对春的依恋之情表达得极为深切。 
4.词人把春天拟人化,赋予春天生命。 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1.春雨 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喜 2.B C C 漫 3.AD BC 4.√√×


1.时间和地点 初夏 山原、子规 、雨
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 蚕桑:指种桑养蚕。
3.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
种桑养蚕的事又马上要开始插秧了 才 又 4.C


1.朵朵花开淡墨痕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 王冕
2.弥漫 梅花的清香之气 它不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间 3.颜色好 和 气味清香 4.写实 抒情言志 别人夸奖它的颜色好
想让清新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5.示例:我感悟到梅花高风亮节、高洁端庄的品格。联想到屈原、文天祥、范仲淹等人。

1.将军准备追敌 奋勇豪迈 2.月黑雁飞高 夜晚 紧张气氛
3.单于夜遁逃 趁着夜色的掩护仓皇逃跑
4.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昏暗的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动,将军拉开弓射箭,箭头插入石块中?英勇神武、镇定自若 5.(1)√ (2)√

1. 艰苦、清冷 2.“抱”意为?“怀抱”,表现了战士们无心睡眠,随时准备应战的边塞生活,而“枕”显得比较安逸,没有体现出军旅紧张的气氛。
3.AB 4.表达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为国杀敌的戍边战士的赞扬之情
5.戍边战士有着积极奋发、昂扬向上,充满爱国激情的精神面貌。

1.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王昌龄 送别 2.(1)√ (2)√ 3.ABC 
4.AB 5.示例:因何事被贬?是不是做错什么或犯什么罪了?

1.C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无惧无畏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4.A  5.与《墨梅》的写作方法相同,都是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