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0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0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4 07:33:08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部编版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
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成就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金冲及《周恩来传》
材料解读:旧中国的外交形象
导入新课
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不平等
屈辱的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独立、自主、和平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外交环境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外交成就
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周恩来代表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过程
内容
影响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立;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自主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世界各国的心灵,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问题探究】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尽管在其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1954年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的周恩来
相关链接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时间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性质
结果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意义
1955年,周恩来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自主学习:万隆会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背景
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同:共同的历史遭遇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现实问题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相关链接
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2015年4月22日,亚非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提到了由中国等国主导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等十项原则,呼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探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高;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官的努力,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通过下面两幅外交图的对比,你得到什么启示
1901年中国同美德英法等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018年习近平与亚洲各国领导人共同探讨世界和平与经济发展
【探究】
弱国无外交
学有所悟: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国际关系是放大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缩小的国际关系,国际关系中的许多原则,其实同样适用于人际关系。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