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高考解读教案系列6 中、西方现代艺术

文档属性

名称 美术:高考解读教案系列6 中、西方现代艺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1-02-14 19: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西方现代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笼统地说是指西方自19世纪以来的艺术,他在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几乎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艺术体系,称之为现代艺术或现代主义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 西方艺术向现代转化及其动力 文艺复兴时期建立的以比例、解剖、透视为依据的科学写实美术体系,19世纪已经非常完善,人们对这种表现出僵化和程式化的艺术形式产生厌倦,并对以往艺术开始进攻,焦点就是否定古典主义的机械的客观主义,提倡艺术家自有的的主观表现,艺术获得了个人表现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对美术自身的特点有了更加明确地认识。
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有四点 摄影的发明 这可以视为西方艺术转变的内部原因。因为摄影的发明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传统艺术古典—写实艺术的根基,从而使美术产生了自我意识
现代大工业的发展 这是西方艺术向现代转化的外部原因。因为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是社会的分工和对自我的重视,它孕育了整个社会的个人主义和创新意识
宗教的衰落 宗教情感在西方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现代大工业的社会中人的情感日益现实化,由此造成人的现实理想与终极理想之间的矛盾,表现在艺术中就是其物质性的加强和精神性的失落
哲学的影响 从19世纪末开始,许多西方哲学家都极力提倡个人意识和精神的重要价值,反对以往的工具理性思想,使人们从深层上看到了社会转型的必然。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 1.哲学化 这表明西方现代艺术与现实不再发生直接的关系,而表现出艺术自身的独立
2.理论化 哲学化与理论化不是一个概念,尽管它们之间有联系。注重理论表明现代艺术的出现和现代艺术家的努力不是偶然和盲目的,而是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的集体趋向
3.形式主义 即强调美术形式的独立性,通过形式的极端化和绝对化而提倡美术自身的独立
4.创新意识 可以说创新是任何艺术的本质,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却把创新本身视为艺术的惟一主题。
中国现代美术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至今的美术,主要指20世纪的中国美术。
中国现代绘画和中国现代雕塑两大美术门类的概况:
中国现代绘画概况及其两种类型 概况 中国画发生激烈的演变,西方绘画的引进并迅猛发展
类型 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
油画的概况 传入时间不长,新中国成立前做出了一定成绩,但得到长足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创作版画的概况 20世纪20年代末鲁迅将西方版画引入中国并倡导画家自画、自刻、自印的“创作版画”以来,这种新兴版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
新品种新样式的绘画:泛指用新型工具材料创造出有别于以往所有样式的绘画。主要指用中国画的工具却用西方的造型观念、形式法则、色彩方法创造出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笔墨和技法
有继承传统注重诗意和境界的绘画。
中国现代雕塑:成就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20世纪80年代至今雕塑快速发展。
作品赏析
埃菲尔铁塔(1889年) 埃菲尔(法国)
  1889年,法国政府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筹备了一个大型博览会,并计划在巴黎建造一座纪念性建筑。它标志着现代建造工艺、材料和技术的确立,是新时代的象征。从美学上说,此塔底部是四个半圆形拱,造型上既稳定又富有变化,形成一种节奏感。其上部挺拔直立,直插云霄。每当日落时分,晚霞晖映中的铁塔轻盈而矫健,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了。成了新时代的象征,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它对此后的建筑、绘画和雕塑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亚威农少女(油画,245厘米×235厘米,1907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毕加索(西班牙)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亚威农少女》。亚威农(AVIGNON)是巴塞罗那一条妓女街的名称,这幅画就是他根据那一段生活的积累酝酿而作成的。所以有人说,巴塞罗那的妓院是毕加索学美术的第一个课堂。画中呈现五个少女,或坐或站,搔首弄姿,前面小方凳上有一捧葡萄和其他水果。人物扭曲变形到几乎难以辨认,完全没有所谓体积和质感的表现,只有被粗硬的直线和微曲的弧线以及色面切割成的画面,人们只能从中依稀认出五个女人体的存在。促成这一转变的是他接受了非洲原始木雕的影响。而正是这件作品标志着立体主义的产生。
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国画) 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小名阿芝,后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三百石印富翁等。《蛙声十里出山泉》是1953年文学家老舍请白石老人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他在竖幅的画面上没有画蛙,而是画高山峡谷间由泉水汇成的一股溪流,由远而近流淌下来,溪水中几只活泼的小蝌蚪,离开源头,顺着湍急的水流欢快地游来。画家在技法处理上,采用狭长的竖幅构图,以大笔浓墨在纸卷两边画出峡谷山石,中间留出曲折的空白为小溪,其间以流畅的曲线画出溪水急湍的流动感,仅用一两笔重墨便画出溪流中蝌蚪的活泼可爱的游姿。这些都显示了大师的不凡的艺术功力与技巧。
群马图(中国画) 徐悲鸿
《群马图》是1940年徐悲鸿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时,闻及国内鄂北大捷时欣然命笔创作的,他在画面左上角题写“鄂北大捷豪兴勃发”,反映了画家对当时的抗日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无比欢欣的心情。画中四匹骏马,姿态各异,静中有动,透出一股内在的力量,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画家将 “傲骨”注入马的形象,使马的骏气中勃发着生命之美,艺术形象中孕含的精神力量感染了观众。该画的构图取方形,四骏有聚有散地占据画面的主要空间,下部用淡绿轻扫数笔为近处青草,其余处空白便令人产生草原辽阔之感。四匹骏马前三匹昂首竖耳,似有警觉,后一匹低头吃草,使之动态有对比。由于画家熟悉马的解剖,在画马技法上,用粗细有别的浓墨线条,精练准确地画出马的形体结构,又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大笔寥寥渲染出躯体的明暗起伏,这种融入西法的表现,加强了马的体积感。画马鬃及马尾的豪放用笔,增强动感和表现力度。这种新面貌的中国画成功地刻画了形象,传达出作者的强烈情感,在当时给人以耳目一新、令人振奋的感觉。
狼牙山五壮士 (油画,195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詹建俊
詹建俊,当代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选择了五壮士即将跳崖前怒视侵略者的瞬间情节,既鲜明地刻画出他们对侵华日军的强烈义愤,又表现出他们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英勇气概。作品在构图上也独具匠心,将五位英雄的形象组织成一个庄重的三角形,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峰矗立在群峰耸立的狼牙山之巅,从而象征并且突出了抗日英雄永远屹立于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华领土,也永远屹立于中国人民心间这一英雄史诗的主题。
www.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