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高考解读教案系列7 民族文化的瑰宝

文档属性

名称 美术:高考解读教案系列7 民族文化的瑰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1-02-14 19: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民族文化的瑰宝
1、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 丝绸 发展概况 最早可追溯代原始社会晚期,商周得到广泛应用,秦汉更加精良,西汉通过丝绸之路传向西方。中国工艺美术最有代表性的品种之一。
主要类别 锦、绫、纱、绢、罗、绸、缎等
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 多采用织、绣、印、染等方法进行装饰加工,纹样以动物、植物为主变化万千,体现了中华民族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风尚与审美趣味。
青铜器 古代青铜艺术不同的时代特征 商代晚期青铜器代表了中国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造型种类繁多、形体硕大、厚重、装饰繁缛、瑰丽,往往饰以龙、虎、羊、象等动物浮雕和饕餮纹、云雷纹等纹饰,整体给人以庄重、威严、神秘和狞厉的审美感受。
商代以后沿袭商代且期凝重典雅的风格,洒器增多,铭文加长。青铜器出现,等新的品种,形制与纹饰日趋简落简,饕餮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
陶瓷 原始彩陶 新石器时代把一种表面不施釉绘有黑色或褐红色纹样的陶器称之为彩陶,其中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造型多样、形体完整、纹样变化有致,以期单纯质朴的美而声蜚世界。
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代瓷器 东汉;青瓷和黑瓷较为成熟;
魏晋南北朝发展较大,已经取代漆器和铜器,成为普通的生活用品
隋唐:质量提高,品种增多开始通过海运销往亚、非各国
宋:日臻完美,花样翻新,不胜枚举,以五大窑(钧、汝、官、哥、定)为最
元、明、清:新品叠出,技艺精湛绝伦,除青瓷、白瓷、黑瓷等单色釉及花釉瓷器外,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彩绘瓷争奇斗艳。景德镇名扬天下,销往欧洲及世界各地。
玉器 新石器时代玉器制成饰品,还做祭祀、陪葬用的礼品。特殊的玉器是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常作为身份地位的标志,还被赋予丰富的内涵,象征伦理道德。
2、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主要有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这五类艺术样式。
其中剪纸的形式有单色、染色和套色,玩具中又分为风筝、泥玩具、布玩具和活动玩具四种。民间雕塑中又分为石雕、砖刻、木雕、泥人、面人和面塑六种。
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民间美术的题材与语言多有民俗根据,它必须符合民俗观念、或民俗传说和民俗活动的要求。民间美术即使民俗文化的造型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之根。
作品赏析
司母戊方鼎 (1939年河南省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
长方形腹,直口,宽沿,双立耳,平底有四柱状足,造型厚重雄浑、气势恢宏。耳的外廓饰双虎噬人头纹,腹部的周边饰兽面纹,四面的中心空白无饰,衬托出凸起的边饰。鼎腹四角各饰一道扉棱,与腹部上、下边饰中间的短扉棱相呼应,严整而富于变化。足的上部皆饰一兽面纹,下接三道弦纹,与腹部装饰衔接,过渡自然。通体纹饰布局严谨,制作精美,使器体更加庄重、威严。 鼎腹内有铬文“司母戊”(或释为“后母戊”)三字。据专家考证,此鼎可能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是商代王权统治的象征,为国之重器。此鼎形制巨大,铸造工艺复杂。采用陶范法,先用黏土塑成泥模,后翻制成陶范,再于陶范内浇铸铜液,制作成器。反映了商代青铜铸造技艺的高度水平。它是我国已发现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在世界古代青铜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羊方尊 (1938年湖南省宁乡县月山铺出土,国家博物馆) 商
  此尊的扉棱皆加饰阴纹,上部凸出沿外,羊颈下、腹部的扉棱还带有钩状饰,变化微妙,更富于装饰性。此尊造型雄奇,装饰瑰丽,工艺精绝,为尊中上品。《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中将动物装饰与实用器皿的几何造型相结合的典型作品。是商周时期常见的实用酒具,也是体现奴隶主贵族意志的礼器。
人面鱼纹盆 (彩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细泥红陶,卷沿、斜腹、圆底。施黑彩,口沿四个箭头纹和竖线纹相互间隔。盆内壁饰人面纹和鱼纹的对称图案。人面纹居于主体部位,面为圆形,额头一半涂黑,一半饰半圆弧,双眼各以一条横线表示,鼻如倒“T”形。嘴及下颏部位涂黑,露“工”字形口,两边各饰一鱼纹,鱼头与嘴角重合,似口衔双鱼。耳部也饰对称鱼纹,头部似戴三角形高冠,与口边的鱼形相似。人面纹之间的单体鱼纹,近似三角形,鱼身画网格纹。鱼纹造型与人面耳饰双鱼形象同中有异、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人、鱼共生的奇异图画。是彩陶中最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案纹样之一。
漩涡纹尖底瓶 (彩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1971年甘肃省陇西县吕家坪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尖底瓶是原始人的汲水器,器型为小口、深腹、尖底,瓶腹中部有双耳,便于系绳。设计合理,有较强的使用功能,用它汲水方便省力,尖底可以减少水的阻力,也便于插进土中放置,适合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它是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典型器物。流转的线条与黑白相间、大小变幻的圆点完美地结合于一体。这种漩涡纹是马家窑彩陶的杰出创造。
三彩骆驼载乐俑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723年)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唐
骆驼立于一块长方形的陶板上,曲颈昂首,高大雄壮。骆驼背负平台,台铺花毡,四角各坐乐俑,二为胡人,二为汉人,或弹拨、或吹奏、或拍击。仅存的乐器是传自波斯的四弦琵琶,它为左前方的胡人持抱,但持抱与弹拨方式与今日不同。中立的胡人俑做歌舞状,神情颇生动。图示的骆驼载乐俑是唐三彩,是唐代雕塑中的杰作,场景虽颇复杂,但配置紧凑合度,结构比例准确,表情动态传神。载俑的骆驼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驮负的五俑三胡两汉,仅存的乐器源出波斯,这生动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
青花瓷鸳鸯莲纹盘(元)
青花是以含钴的色料在瓷坯上绘画纹饰,施釉后,经高温烧成,呈现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装饰效果。唐、宋时期青花已有少量制作,元代烧制成熟,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性品种。这件青花花口盘体现了元代青花瓷的工艺水平。盘心绘莲池鸳鸯,外绕一周缠枝莲花,口沿饰几何纹。青花色调明快、蓝白相映,具有独特的装饰意味。
白蛇传·盗仙草 (天津杨柳青年画)
南宋时,白蛇幻化成一名叫白素贞的女子,游西湖时与许仙相识并结为夫妻。此幅年画表现的是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一个情节——盗仙草。人物造型清秀,面部设色雅致,服装色彩艳丽,背景有奇山峭石、祥云朵朵,都带有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的韵味,是天津杨柳青年画的特色。
门神神荼、郁垒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在民间年画中,门神起源最早。而神荼、郁垒又是我国最古老而且流传最广的门神。此年画采用门神通常的对称构图形式,在对称中互有呼应和变化,装饰性很强。人物态势如待发之弓,稳中有劲。色彩(红、绿、黄、紫)在画面上大小块错落并置,显得斑斓华美。
五福捧寿 (宁夏回族自治区团花剪纸)
“五福捧寿”已经成为民间剪纸中约定俗成的组合符号,并且发展成了许多不同形式的图案。蝙蝠的蝠与“福”谐音。《书·洪范》中记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官,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中寿为首福。以五只(或四只或八只)蝙蝠作围绕在四周的边纹,中央是一寿字符号,即为捧寿。寿字符号除了用汉字的“寿”外,还有其他的变体纹。“五福捧寿”剪纸是以五只蝙蝠像五角星样分散在外圈,中间团花中有一圈是由八个寿桃组成,团花中还有如意纹,最中心是一个大的挂钱纹套四个小挂钱纹,仿佛五只蝙蝠向着中间繁密的团花飞动,静中有动感,别有创意。
www.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