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重点)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领会阿长性格的纯、真、美。(难点)
训练积累(15分钟小练)
【基础存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但到zēng wù( )( )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2)那时就极严重地jié wèn( )( ),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位于村中的这个小土坑,存了许多雨水,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深不可测。
B.当时他处在暴怒的状态下,完全冷静不下来,因此能说出那样的话,也情有可原。
C.对于她刚才的举动,所有人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D.因为太过于念念不忘,“我”便将《山海经》之事告诉了长妈妈。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葡萄牙地处欧亚大陆最西端,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投资热土、拓展三方合作的有效平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方。
B.这篇文章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美丽和谐的理想社会。
C.责任固然沉重,却如“压舱石”,让人临高处而不忘形,处低谷而不丧志。
D.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孜孜不倦、呕心沥血,没有因“一穷二白”而放弃,也从未因危险或诱惑而摇摆。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宗璞的《北归记》、陈彦的《主角》、付秀莹的《陌上》、普玄的《疼痛吧指头》、赵本夫的《天漏邑》五部作品获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兴化本土作家夏小芹的《娘已嫁人》获得特别奖。这是记者11月16日在施耐庵的故乡兴化举行的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获悉的。施耐庵文学奖的设立及其发展,为我国长篇叙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它赢得文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赢得了广大作家和读者的美誉。
(1)请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20字以内。
(2)以下是有人针对此次活动所写的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施奖繁荣文学赢美誉;下联: 。
【阅读经纬】
5.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要特别写阿长名字的由来?
6.“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不能不惊异”,这里写“我”惊异,有何用意?
7.“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8.你读过的最难忘的书是哪本书?请试着向其他同学加以介绍。
拓展迁移
【拓展阅读】
一根叫父亲的骨头
朱成玉
父亲一辈子都很瘦,从来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
母亲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眼盲,由父亲来照顾,一辈子没做过饭的父亲,开始学着做饭。我提出来接他们一起住,父亲不肯,说楼房不方便,住在平房每天可以带母亲出去晒晒太阳。他让我们放心,说可以照顾好母亲。不论我们怎样劝说,都不为所动。父亲一辈子都这样,倔强得很,用母亲的话说,那是一根倔强的老骨头。
妻子和我说:“有时候看咱爸弯着腰点炉子半天直不起腰来,就那么弓着一路走进屋子,我心里可不得劲儿了。前半辈子弯腰为儿女,后半辈子弯腰为老伴儿,从来不为自己活,他这是没有自己的一辈子啊!”
父亲退休前是工厂里的车工,每天弯腰在机床前,一站就是四十多年。
我曾经勾着他的脖颈,把他当一棵树上下攀爬;也曾把他当成秋千架,惬意地晃荡,那时候他还年轻,站得笔直。现在,岁月和万有引力合谋将他压弯。
父亲一直瘦着,仔细想想,他又怎么能够胖得起来呢?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好,母亲身体差,没法出去工作,一家六口都指望着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每月的口粮不等到月底就吃完了,父亲总是和粮店的人说好话,提前把下月的粮食支出来。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面前,父亲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这根倔强的骨头,一直都是硬邦邦的,这大概就是我不喜欢让他抱的原因吧。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父亲在门口张着树叉子一样的双臂做拥抱状,我却从他胳膊底下“嗖”的一下钻了过去。“小兔崽子。”父亲骂了一句,悻悻然跟着进了屋。后来才知道,那一次,父亲在单位得了劳模奖,奖励了一个大猪头,那是他表达快乐的方式,可是我却扫了他的兴。
这还是一根险象环生的骨头。父亲这一生做过太多惊险的事情,上山砍柴,砍到脚背,骨头都露了出来,所幸及时送往医院才保住了右脚。还有一次,中指被车床绞到,皮开肉绽,伤口愈合后,右手的中指就永远打不了弯了,总是那么直直的,我都替它累。
父亲手巧,闲暇时会做点儿灯笼卖,多少可以贴补一下家用。可毕竟时间有限,做得不多,谁事先订好了给谁做。一次,一个人出了几倍的价钱要买父亲预订出去的那只灯笼,父亲拒绝了,不卑不亢地说:“人总得讲究个信用,不能为钱坏了规矩,不然这世道怕是要乱套的。”
那一刻,我觉得这世间,只有一个词可以配得上父亲,那就是骨头——有骨气而且讲诚信的骨头。
那一年,我的叛逆让他头疼,我的逃离令他神伤。他将所有的脚印放出去,天涯海角去找我。深夜,他把脸伸进晚秋,清晨转过身来,须发皆白。
与他相见的那一刻,我看见了雪白的骨头。
有一次,父亲问我对死亡的看法。我想了想说,人死了,万事皆休,什么都没有了。父亲说:“也不尽然,你爷爷死后,我从炉膛里还捧回了四捧骨灰,热乎乎的,似乎还带着活着时的体温。”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酸楚的,我不敢想象,将来的某一天,父亲离我而去,这根老骨头,会变化成多少思念的骨灰。
如若父亲不在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称之为骨头?
父亲睡着了,小小的一团骨头。我替他盖被,看到那根永远向前伸着的中指,像个站岗的士兵,没有人来换岗,只能孤独地站在那里,直到永恒。
1.本文以“一根叫父亲的骨头”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温馨提示:可从修辞手法、内容、情感、写作手法等角度着手分析。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要指出标题的特点)
2.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温馨提示:可通过“事”来评价“人”。如从无论“我”怎样劝说,父亲都不肯离开老家这件事,可以看出其倔强的性格特征)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
(温馨提示:“没有人来换岗,只能孤独地站在那里”一句显然是指以父亲为代表的当时整个农民阶层的生存状态:只知奉献、不会索取、单纯孤独;“永恒”显然指伟大的父爱)
《阿长与〈山海经〉》自主学习
【基础存盘】
1.(1)憎恶(2)诘问
2.A(“小土坑”与“深不可测”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
3.B(搭配不当,应将“幅”改为“个”)
4.(1)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在江苏兴化颁奖(2)示例:兴化抓住机遇谋发展
【阅读经纬】
5.通过写阿长名字的由来,表现了阿长身份的卑微、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
6.这是“我”听了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幽默风趣地刻画出长妈妈的愚昧迷信。
7.不大佩服——特别的敬意——敬意逐渐淡薄,最终完全消失——发生新的敬意。
8.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描写了一个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保尔的人生经历,对我们有着重要启示,值得大家一读。
【拓展阅读】
1.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景仰之情。②暗示了父亲的性格:倔强、坚韧。③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
2.①倔强:无论“我”怎样劝说,都不肯离开老家。②手巧:做灯笼补贴家用。③诚信、有骨气:拒绝高价卖出预订出去的灯笼。④重感情:“我”的叛逆与出逃令他须发皆白;从骨灰感知亲人的体温。
3.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一方面突出了父爱的伟大与永恒,另一方面则表现了操劳一生了的农民父亲精神世界的孤独,隐约表达了对父亲的怜惜与同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