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共7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共7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4 10:1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2张PPT)
第10课
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力
1. 书法的发展
2.绘画的起源与发展
3.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
……
一、汉字与书法
(一)汉字
昔者仓颉作书,而 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本经》
六千多年前
起源
图画文字
(象形字)
甲骨文
符号化

成熟
(六书)
六书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

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①“鱼”字的演变反映了
汉字怎样的演变过程?

②从“鱼”字的演变中总
结汉字演变的总趋势。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合作探究1】
一、汉字与书法
(一)汉字
1、起源:
“图画文字”
2、形成:
商朝
3、演变: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
4、趋势:
由繁到简
六千多年前
楷书
行书
草书
学思之窗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保证
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汉字本身的成熟与完美
一、汉字与书法
(二)书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字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书法艺术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一、汉字与书法
(二)书法
1、两个阶段:
2、总特点(功能):
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
3、书体
自发阶段:魏晋以前
自觉阶段:魏晋时期,隶书衍生的楷书、草书和行书成熟,书法臻于成熟。
甲骨文
大 篆
小 篆
隶 书
甲骨文特点:
字形变化大,象形、图画意味较大
金文
在甲骨文之后,出现了新的字体,这种字体多是铸在青铜器上,故称为铭文或钟鼎文,也叫金文。
这种字体盛行于西周,其产生时代和甲骨文相差无几。但与甲骨文相比,它的成熟度已大大提高。
篆书
 大篆又称籀(zhòu )文,相传是西周周宣王太史籀所创,是一种较为统一的文字,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朝官定文字。由李斯创立 。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
小篆特点:笔画圆匀,字体略长,富有图案美。
  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篆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邈所改进的,书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
 隶书
篆书尚圆,隶书尚方
篆书竖长,隶书扁方
隶书特点:字体宽扁,笔划方折,“蚕头燕尾”,字型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
行书
草书
字体方正,笔画平直详备,结构形体严谨。实用价值高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实用审美兼具,雅俗共赏
魏晋(定鼎):钟、王
唐(盛世):欧、颜、柳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唐张旭、怀素
东晋王羲之、唐颜真卿、
北宋苏轼、元赵孟頫、
明文征明
字体 特点 代表人物及时间

楷书

草书
行书
欧阳询《化度寺碑》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始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达到顶峰。
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 )等。

楷书特征:字体方正,笔画笔画平直详备,结构形体严谨。
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体在于点画厚重,结构端庄雄伟,有如关东大汉。柳体则是点画瘦劲,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二人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书告身》
比较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的不同处之处?
3、草书
王羲之的《七月都下帖》
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特点是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但不容易识别.
张旭草书
怀素草书
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奔放跃动,任情纵性,审美价值高
颠张醉素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帖》(摹本)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
1.汉字是单体字,字形丰富
2.知识群体的形成
3. 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4.笔墨纸张等文具改进
古代书法艺术形成的原因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中国画”也称“国画” 。
2.中国画的分类:
题材:人物、山水、花鸟等
表现技法:工笔、写意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时期 阶段特征 代表人物/作品
远古 起源 彩陶画《鸛鱼石斧图》
战国 萌芽走向成熟
(以人物肖像为主) 帛画《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秦汉 进一步发展(门类齐全) 帛画《夫妇宴饮图》
魏晋 出现绘画理论
(士大夫画家活跃) 顾恺之《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以形写神”
隋唐 吸收外来艺术风格
盛唐气韵 展《游春图》阎《步辇图》和吴《送子天王图》敦煌壁画
两宋 宫廷画最活跃,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 文人画成就最突出 元王冕《墨梅图》、明徐渭《牡丹蕉石图》、清郑板桥《墨兰图》
国画的基本特点:
?文人为主要的创作群体
主要追求神韵、写意
?逐步世俗化
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
早在六七千年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除彩陶画外,远古人类还在岩石上刻画或描绘了史前人类的生产方式、民族、战争、宗教等内容,称为岩画,此外还有壁画、地画等.
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鹳鱼石斧图》,绘在一只作为葬具的陶器表腹面。其神态描绘得恰当生动。画面色彩单纯、质朴,构图稳定。但其描绘及造型的手法,已包含了远古时代的艺术特征,使它成为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代表当时中国绘画的最高成就.
《人物龙凤帛画》
《人物驭龙帛画》
2、夏商周时期
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 、秦汉时期
这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的发展,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注重线条和色彩.代表作有汉代马王堆墓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
《夫妇宴饮图》等.
4 、魏晋南北朝时期
从汉末以来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流离以及由此促成的人文觉醒,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了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提高。
代表作:顾恺之《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提出“以形写神”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晋初惠帝时,贾后专权,极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文人张华便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女史箴》以为鉴戒,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才华横溢的画家顾恺之便将此名篇分段,一段一段画成画,并将相在箴文题于画侧,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名作《女史箴图》由此问世。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5 、隋唐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在继承魏晋以来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了大批杰出的画家和作品,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代表作有展子虔的《游春图》 阎立本的《步辇图》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此外,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题材广阔、场面宏大、人物造型生动、色彩瑰丽.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它以描绘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
唐朝的雍容华贵
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代的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盛唐气象。
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
《步辇图》是阎立本的原作,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珍宝。《步辇图》画的是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
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所画的衣袖有轻盈飘举的动感,人称“吴带当风”,后人将吴道子称之为“画圣” ,这是他的《送子天王图》
“天衣飞扬,满壁风动”
隋唐:绘画的高峰期
6 、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画成为商品,使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名家辈出,其中,风俗画是当时最大的亮点,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宫廷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商品经济情况的写照,是了解北宋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生活的史料。
7 、元明清时期
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文人画的特点是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代表作有元代的王冕《墨梅图》
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
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墨兰图》 .
元 王冕 墨梅图
清 郑板桥墨竹图
明 徐渭 牡丹蕉石图
三、戏曲
1.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1)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出现优伶。
(3)元杂剧中国戏曲走向成熟。
(4)明代传奇剧兴盛,昆曲流传甚广。
(5)清朝京剧崛起:
2 清朝的京剧:
①形成原因:
a北京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统治者和市民阶层的需要
c各种地方戏曲进京相互融合
d广大艺人的努力
②发展过程:
乾隆年间,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京剧。
同光年间,京剧成熟,出现程长根,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清末民初,全国流行;
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京剧的特点:
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
b形式:丰富多彩
c效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d风格:融合多家,独具特色

老生
小生

花旦
刀马旦

关羽
曹操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话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张旭? ?????
C.颜真卿 ???????D.柳公权
右图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部分标识,其构思取材于
A.楷书
B.草书
C.小篆
D.行书
C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局部)
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清朝乾隆-道光年间
B、是北京地区的地方戏
C、同光十三绝是京剧的著名艺人
D、是徽剧和汉剧融合其他地方戏优点形成的新剧种


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D、统治者的提倡
B
A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解析】D 题眼:“秦朝官方文献”。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 D项字体为小篆。而A为甲骨文; B为行书;C为楷书,都不正确。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
【解析】D 注意活字印刷的活字是篆刻时是反着的。
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郑板桥
【解析】B。
“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现实的反映”,试以中国绘画为例举两例说明。
⑴唐朝开明开放,
唐蕃关系友好——步辇图;
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风格 —— 《送子天王图》
佛教盛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⑵宋代城市商业繁荣——风俗画流行《清明上河图》
⑶元明清,专制强化,文人得不到重视——文人以画写意,表达思想,文人画为主流。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B.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
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
D.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比较突出,主要是由于
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B.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C.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封建迷信的日益盛行
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       
D.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
①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经济繁荣→根因)
②文化繁荣对印刷术提出新要求,促使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唐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发展,促使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促进火器的发展。
三大发明在北宋得以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