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4 18:3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1914年7月12日意大利报纸刊载的裴迪南大公夫妇被刺图。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萨拉热窝事件 C.凡尔登战役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图示中能够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形势的是
A.B.C.D.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场战役结束已经百年,被炸过的地表仍旧凹凸不平。据统计,双方总共投射了至少2000万发炮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攻占巴士底狱 C.凡尔登战役 D.诺曼底登陆
4.“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这表明了这场“大屠杀”是
A.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B.地区性经济利益冲突
C.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D.种族间矛盾激化的结果
5.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英国“光荣革命”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6.下表有关一战的统计数据说明,一战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4年多 15亿 3000多万 3300多亿美元

A.壮大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 B.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C.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
8.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凡尔赛体系下蕴含的矛盾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
9.“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场“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战争
②这场“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
③ 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④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0.下图为某老师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板书。图中①②处应该是( )

A.①德国进攻波兰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B.①来克星顿枪声 ②萨拉托加大捷
C.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凡尔登战役 D.①攻占巴士底狱 ②滑铁卢战役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摘自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战争名称 参战国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一战 30多个 4年多 15亿 0.7亿 0.3亿 1805亿美元

材料三 2014年3月8日,在两会期间专场发布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日关系强调: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要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
(1)材料一反映作者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持什么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一战前“英德关系”中争夺的焦点是什么?“1914”“1894年”承载的重大历史事件什么?
(3)材料三中“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表明中国政府对外关系持怎样的立场?对历史上的侵略战争,我们应该持何态度?
12.材料分析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历史溯源)
(1)请你帮助小海同学完成“萨拉热窝事件”的知识卡片。
时间
地点 萨拉热窝街头
人物 奥匈帝国皇储夫妇、塞尔维亚青年
影响

材料一 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2)材料中“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揭穿谎言)
材料二 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3)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参考答案
1.B2.A3.C4.A5.D6.C7.C8.A9.B10.C
11.(1)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源于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焦点: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霸权。1914年德国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3)表明了今日的中国不是一战前的德国,更不是甲午时期积贫积弱的清政府(或中国既不会像德国那样“强而必霸”,也不会像清政府那样软弱而退让),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上,绝不会妥协退让。态度:反对一切形式的侵略争霸战争,汲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倍加珍惜和坚决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类似亦可)
12.(1)1914年;成为一战的导火线(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3)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一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凡尔登战役。(举例恰当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