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4 23:2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衰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请谈谈看完图画后的感受!
第17课明朝
的灭亡

了解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影响。
掌握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口号及结果。
了解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的概况。
【学习目标】

表现1.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结合所 学和材料,试着分析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哪些危机?P66
材料一:帝(明森宗)性机巧,好亲斧锯(xiu把漆涂在器物上)漆之事,积岁不倦。每引绳削墨时,忠贤辈辄奏事。帝厌之,谬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
——《明史·魏忠贤传》


明熹宗 喜好木工
(第15位皇帝)
表现2.政治腐败

结合所学和材料,试着分析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哪些危机?P66
材料二:至刘瑾(明正德年间官官),则焦芳、刘宇、张彩等为之心腹,我贼善类,征责贿赂,流毒几遍天下。
——赵翼《廿二史札记·明代宦官》

表现3.土地兼并严重

材料三官豪势要之家……其田连阡陌,地尽膏腴,多夺民之田以为田也。至于子弟恃气凌人,受奸人之投献,山林湖泊,夺民利而不敢言。当此之时,天下财货,皆聚于势豪之家。       
——《明经世文编》
结合所学和材料,试着分析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哪些危机?P66


材料四……自去岁[崇祯元年(1628年)]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计六奇《明季北略》
结合所学和材料,试着分析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哪些危机?P66
灾民图

表现4.连年灾荒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陕西北部大旱,饥民遍野,受灾的农民先是以山间的蓬草和树皮充饥,而后只能吃石块,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催征如故。
想一想?
(与政治腐败因果关系)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代周臣《流民图》局部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起义原因)
02
03
01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天灾导致农民无以为生(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摧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当时除了原有的征税,还加派了对辽东作战的“辽响”、训练军队的“练响”和镇压人民起义的“剿响”,合称“三响”
明末大旱和鼠疫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起义
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军的主力军。
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李自成起义建立政权
时间:1643年
建立者:李自成
政权:大顺
1643年,李自成率
军攻入西安,
建立政权,
国号大顺。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结果:1644年4月,百万大军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材料研读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幕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答:李自成起义军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拥护的原因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这些政策与明政府政治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清太宗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生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县)。1626年即汗位后,1635年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建国号为清。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措施,为灭明和建立大清帝国奠定了基础。
1635年 女真族
1636年 后金


满洲

(1)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山海关。清军击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占北京。
吴三桂
2、清兵入关: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清世祖福临顺治帝
皇太极的第九子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所虏,开关迎接清军。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民军,随后,进入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1644年清军攻入山海关
顺治帝迁都北京
吴三桂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 ,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兵入关灭贼。李自成闻知此讯,4月13日,亲率大军十万号称二十万,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清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山海关
吴三桂降清
?
1616年

1635年
?
1636年
?
1644 年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改金为清
④1644年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起义失败(顺治)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起义原因:
口号: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农民流离失所

闯王
李自成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清兵入关:
满洲兴起:

发展:
明朝的灭亡
均田免赋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努尔哈赤、皇太极)
课堂小结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朝政腐败,矛盾激烈,天灾人祸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失败
1.顾炎武(明)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苏州一带)之 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 这主要反映了( )
A.官吏贪赃枉法 B.土地兼并严重
C.民众不堪重负 D.农民流离失所
2.明末陕北地区爆发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A.宦官魏忠贤专权 B.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
C.明朝政府不断增加赋税 D.陕北地区发生大旱
B
D
当堂达标
3.明末农民战争中,李自成建立的政权名称是( )
A.大顺政权 B.大齐政权 C.张楚政权 D.大西政权
A
4.明朝后期,统一女真部并建立后金政权的是( )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C
5.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的建立时间和第一位皇帝是( )
A.1616年  努尔哈赤 B.1636年  皇太极
C.1405年  郑和 D.1644年  李自成
6.农民军进人北京后,原驻守在山海关投降清军的明朝将领是( )
A.尚可喜     B.吴三桂
C.耿仲明 D.耿精忠
B
B
7、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昏庸无能    B、政治腐败
C、天灾人祸 D、满清强大

8、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均田免赋
D、大楚兴,陈胜王
B
C
9、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北京煤山的歪脖树见证了他的死亡,他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崇祯帝 D、努尔哈赤
10、如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明朝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
C、戚继光抗倭 D、明朝灭亡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