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内容: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片段、感知音乐强弱快慢
教学目标:
1、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片段,熟记音乐主题,感知速度、力度变化给音乐带来的活力。
2、用双响筒、碰钟等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感知音乐强弱快慢。
3、学会在欣赏时关注运用。
教学重点:
感受速度、力度在音乐中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能在日常欣赏、歌唱中用击拍方式表现力度、速度变化。
课前准备:
学生:1、预习这一课的课本内容。
2、准备音乐书与笔。
老师:1、提前准备本节课所需要用的多媒体课件。
2、准备课堂小乐器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建立课堂秩序,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问好歌
复习上节课内容
练声
气息练习:“hello”球
音准练习:音阶(级进、跳进)
“la”音练习
起立
礼貌的用问候歌向老师问好
二、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老师播放《匈牙利舞曲》片段,请学生边听边思考,该歌曲力度和速度在过程中是否有变化?有着怎样的变化?(力度强弱交替:速度快慢频繁交替。)
倾听,回答问题。
锻炼学生感知音乐速度、力度变化的能力。
三、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片段
歌曲乐理知识
老师简述乐曲作者、乐曲结构。
初步感受音乐力度、速度变化
老师用Cooledit音乐软件打开乐曲,请学生观察并提问几位学生波形谱有什么特点,可不可以通过波形图找出乐曲正确结构及音乐要素的变化规律。
老师根据波形的大小选段播放,纠正学生答案
感受乐曲力度变化
老师再次播放乐曲A主题请学生跟随音乐边拍手与腿。(音乐变强时拍手,变弱时拍腿。)
感受乐曲速度变化
老师再次播放乐曲D主题请学生跟随音乐边按节拍拍手与腿。(音乐变快时拍手,变慢时拍腿。)
同时感受乐曲速度、力度变化
老师再次播放全曲,请学生根据音乐的快慢强弱拍击手与腿。
乐器伴奏
老师分两组学生,发放课堂小乐器,请学生在乐曲速度变快力度变强时敲击刮筒,在乐曲速度变慢力度变弱时敲击三角铁。
聆听
观看,思考,回答问题。
聆听,拍击手与腿
增加乐曲乐理知识
通过视觉直观感知音乐力度、速度变化
感受乐曲力度变化
感受乐曲速度变化
同时感受乐曲速度、力度变化
运用乐器同时感受乐曲速度、力度变化
四、实践运用
1、老师播放《春节序曲》片段,提问学生乐曲有什么特点?与《匈牙利舞曲》速度、力度上有什么不同?(强弱对比鲜明;出现了渐强渐快、渐弱渐慢)
2、请学生用乐器表现乐曲渐强渐快、渐弱渐慢。
3、老师播放《春节序曲》片段,请学生为其伴奏。
聆听,回答问题
敲击乐器
实践运用
四、小结
1、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3、有伴奏的结束语
复习本课所学知识
登记作业
跟伴奏演唱结术语。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建立课堂秩序
德育(环境教育)渗透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作业
回家寻找一首强弱对比明显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