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三)》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综合课
【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走进音乐世界》四年级下册第9课,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学习了旋律进行的方式:级进、跳进、同音反复的知识。本节课通过复习级进、跳进、同音反复,引出旋律进行方式以及“旋律线”的概念。体验和感受旋律不同的进行方式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学生在一到三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尝试用律动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中的变化。在乐器的掌握上能用竖笛作为课堂辅助学具并能参与到课堂各个环节中。
【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二条就是“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因此,我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聆听、表现旋律,感受旋律的变化;我在教学中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能够在音乐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到旋律变化中的美。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分辨出旋律进行中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技能目标:能够结合节奏游戏、律动游戏、即兴表演、演奏等音乐手段,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掌握旋律进行方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旋律进行的方式: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教学难点】
1.能够在欣赏乐曲时,准确分辨出旋律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2.能够在掌握旋律进行的方式:级进、跳进、同音反复基础上进行编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PPT 3、口风琴4、钢琴5、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吹奏口风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音乐小助手
回答问题
迅速调动上课气氛
?
感
知
音
乐
中
的
旋
律
一、动一动:
1、示范律动体态
2、吹奏三条旋律。
二、变一变:
用口风琴吹奏三条旋律,做以音高和速度、停顿变化练习。
三、看一看
1.出示图谱
问题a:三幅图谱和刚才哪个律动体态结合?为什么?(引进课题)
问题b:三幅图谱分别用哪一种方式表现
2.找同学上来模仿图谱,引出旋律线的概念
四、听一听
聆听三首曲子片段,判断哪一首是跳进较多,哪一首以级进为主,哪一首开头就出现同音反复。
五、奏一奏
出示曲谱:跟随老师演唱及演奏曲谱(PPT出示旋律的曲谱,教师带学生演奏旋律。)
1、模仿律动体态
2、聆听旋律,选择3种律动体态配合练习
用三种体态体验旋律进行中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的变化
1.仔细观察,分析判断.
2.体会旋律线的变化
聆听曲子,判断。
演唱和吹奏曲谱。
律动体态练习,初步体验旋律进行方式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通过聆听旋律,利用体态的变化对3种方式的进行特点有了初步感受。
1.结合图谱,基本理解旋律进行的方式各有所不同。
2.通过体会,掌握旋律线的定义
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不同旋律进行的方式,掌握了三种方式的特点
通过演唱吹奏曲子,更加明确三种方式的特点。
拓
展
六、编一编
用口风琴编创出“级进、跳进、同音反复”的旋律。
(例:教师指定一个音,如mi,请学生弹奏出与之形成指定旋律进行方式。
小练习(播放一首完整曲子,再次分辨出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学生创编旋律
巩固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检验同学们是否掌握知识。
小
结
七、说一说
师生总结
学生分享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与同伴分享并自信表达自己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的梳理,也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