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美丽

文档属性

名称 触摸美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1-03-04 12:13:00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构思,构图与制作方法。
2.分析材质特征,运用美术语言,通过拼贴组合完成一幅作品。
3.作品形式可以是抽象作品,也可以是具象作品。
《牛头》牛皮金属毕加索
0Y:0G
⑥⑥
URIc

《地罡》石头金属隋建国
塞萨尔雕塑废金属板
3
●●●●●●
Heineken
○C
轴理
6《触摸美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材质之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情感。
2、使学生通过认识、感受材质的过程,基本掌握、运用材料的形式特征创作表现。
3、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材质的形式语言及运用材质形式特征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难点:材质与形式特征的和谐与对比原则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以清洁工人的身份出现,并用废旧电线表现作品《死了都要喝》。
(设计意图:教师成为演员,趣味性导入并示范,学生初步感受材料的特殊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展现教师的特点。)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很多不起眼的物体都能给人美的享受。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发现美丽,触摸美丽,留下美丽。
板书课题《触摸美丽》:书写“美丽”两字(一笔连字),“触摸”用一只小手套材料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运用与板书想结合的方式,既表现了教师的板书能力,又与本课重点学习的材料的利用相呼应,使学生视觉感知本课学习的信息,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
二.新课教授
1、视觉感受生活中材料的美
多媒体出示几张美的图片。
学生感受学生回答:色彩美、形状美、纹理美……
教师小结:
什么是肌理?即纹理。物质表面给人以触觉感受或视觉感受。(粗糙、光滑、柔软、晶莹剔透)
(学生视觉感受生活中各种材料的魅力,启发学生打开发现美的眼睛,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2、触摸生活中材料的美
教师准备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放于百宝袋中。请学生尝试触摸,感受材质的肌理、质感。
(学生直接感受材料的特征,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触摸、撕扯、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各种材质肌理质感特征。在触摸阶段,说出各种材料不同的肌理及质感,找出它们的特性。)
小结:大自然所赋于我们的各种材质,都有它们的特征,岩石的粗糙坚硬、丝绸的光滑细腻等等。材质的美感除了视觉上的感受外,通过实物的触摸,我想肯定给许多的同学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当然生活中还有许多更吸引人的材质所存在。希望我们的同学在生活中,多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用心去触动每一滴美。
3、学生尝试活动
学生小组构思并运用刚才触摸的材料实物,通过组合,不限表现形式、加工方法完成一幅材料画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此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师同时运用相同的材料完成一幅作品。通过与学生作品的对比,引出点、线、面,均衡,变化等美术语言的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和作品对比,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掌握用不同材料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拼贴的技法。启发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4、教师作品欣赏
教师展示自己用多种材质制作的装饰画作品实物,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肌理、质感的对比与统一来表现形式美感的,感受不同材料表现的不同视觉美感。在学生获得初步美感启示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加深体验不同材质大小、疏密、形状等多种对比手法的合理运用,就如何进行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方法等对学生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中国传统的绘画教学,历来主张“画从谱出”,凡是学习绘画的人,对画谱中传授的每个技法都要反反复复地临摹、研究,循序渐进地学习。中学的美术教育,也应该从传统“画谱教学”中吸收精华而引借出新形式的“范画教学”,让古人的教学精华指导现代课堂。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并合理运用“范画”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亲手设计制作的装饰作品,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教师也会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获得更多展现材质形式美感的技巧与体会,这样更加易于获得影视媒体展示难以获得的教学效果。)
5、材料联想
感受生活中另一些材质,学生通过感受材质的特征,想象能做什么样的作品,并欣赏运用这些材质完成的学生作品或大师作品等。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材质的特征如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
6、学生作业
教师:通过视觉感受和触摸实物,我们已经感受到:不同的材质都有它们的特征与魅力。也了解了可以利用其材质特点,采用美术语言来制作作品,接下来就用我们的慧眼巧手来制作一幅精美的作品,传达对生活的热爱吧。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构思、构图与现制作方法等。
2、分析材质特征,运用美术语言,通过拼贴组合完成一幅作品。
3、作品形式可以是抽象作品,也可以是的具象作品。
(设计意图:本课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求人人积极参与,在具体制作前提倡有集体设计讨论过程,也可以边制作、边讨论、边修改。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直接参与学生的制作,帮助学生一起完善创意,提出一些制作改进的建议,调动学生不断完善设计,不断优化制作工艺的兴趣。不宜深度介入某个小组的制作过程,防止学生养成一种学习惰性。)
6、评价活动
学生完成作品,把自己的作品放入不同材质做成的画框,完善作品。
(设计意图:一个好的框架能突出作品,把欣赏者的视线集中到作品上来,不同材质制作的画框符合本课利用材质特征展示美的主题)
学生把作品挂到墙上,请个别小组推选一位同学简单介绍本组的设计意图与构思过程,请其他组的同学提出对作品中肯的看法,及时总结与归纳。
(设计意图:作品直接装饰了教室,也使美术作品取之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三、小结
教师: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不起眼的清洁工在发现美、创造美,不起眼的东西也能变成美,把你身边不起眼的东西或垃圾都也收起来吧,有一天它们也能变成一幅幅美丽的艺术品,做一个环保的小护卫,让世界变的更加美丽!
(通过教师小结,使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都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找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生活中创造美。成为家乡环保的小护卫。把课堂内容有效的延伸到课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