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9下化学 8.3酸和碱的反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9下化学 8.3酸和碱的反应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25 15:4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案内容
备注
课题: 8.3酸和碱的反应
学习目标: 1.认识酸碱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2.通过学习酸与碱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应用。
学习重难点:认识酸碱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及新课引入
复习测评
1.书写化学式:盐酸_______ 硫酸_______ 氢氧化钠_______ 氢氧化钙_______
2.稀盐酸呈________性,其pH_______7,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____性,其pH_______7。
情境导入:
请学生品尝有涩味的皮蛋,谈谈生活中有什么方法去除涩味,学生通过已有经验感受到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引入酸碱中和反应。
二、新课讲解
(一)自主学习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
自学方法和内容:阅读P235-238(8分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本。
1、酸、碱各自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2、如何探究酸碱是否发生反应?什么是中和反应?
3、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4、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如何应用?
学生阅读后,提出问题:
1、酸和碱各自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
2、酸、碱各自有相似性质的原因?(抽问学生)
(二)学生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
二、中和反应
〈三〉合作交流感悟新知识过程:
合作探究中和反应
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应,探究借用指示剂。
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滴加顺序”设计“反向对比”。(小组交流讨论,形成初步设计思路,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展示。让学生根据实验台上所提供的试剂,自主设计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来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用手感觉反应前后温度变化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有多种,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评价能力。(探究实验时注重对实验设计的步骤及现象的把握。)
探究活动:
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吗?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观察实验,要求学生同步填写P236页教材上的表格。(为进一步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实质作铺垫)
交流与讨论:
1、酸和碱发生前后,溶液中的粒子发生了哪些变化?
多媒体展示:
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中的微观变化。引导学生书写化学化学方程式:
Ca(OH)2+HCl NaOH+H2SO4
2、组织学生讨论酸碱反应后的生成物,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并进一步认识盐这类化合物,归纳出中和反应的实质。
交流与讨论:?
1.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吗?
2.如何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之间的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四〉梳理归纳
引导学生归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完成P237页长话短说中的填空,提高学生运用基本化学用语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多媒体展示
观察下列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的定义。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HCl+AgNO3=AgCl↓+HNO3
CuSO4+2NaOH=Cu(OH)2↓+Na2SO4
完成P237页交流与讨论,总结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自的特点。
中和反应的应用多媒体展示:中和反应的应用(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到化学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
三、课堂检测 ――――另页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中和反应实质及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行自评与互评
五、布置作业 ――――另页
下节课预习内容布置: 8.4 常见的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