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备课:袁帅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① 了解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及中国与西方美术门类的同与异。
② 了解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的知识与修养。
③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内容结构
① 美术的主要门类,中西美术领域的同与异;美术领域随时代而变化、发展。
② 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的知识:中外美术发展史的常识,特别是中国美术的发展;各种美术门类的语言特点;古今重要美术理论著作的代表性论点;与兄弟艺术门类的参照比较。
③ 对具体作品的鉴赏应当掌握的必要条件:作者情况,作品创作的时代、文化环境,作品的主题、表现技巧特点。
④ 通过作品的鉴赏,训练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记录、表述能力。
3.重点和难点
① 本课为美术鉴赏教材的引言,通过学习美术的范畴,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美术。使学生加深学习美术的印象。
② 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容易感到惶惑的是对于现代美术创作中一些观念性的、试验性的,以及行动艺术等现象,所以美术作品鉴赏以及美术知识的传授一定要简单明了,为以后学习各课知识做好铺垫。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借助罗丹的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神秘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难以捉摸,不同人看到的将是不同层面的美,我们要想找到她美的所在,必须要用知识来充实自己。今天我们将走进美术的世界,解开美术神秘的面纱。
2,文本探究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将要进行的几个要点:美术的范畴、美术的发展历程、如何鉴赏、作品欣赏、保护艺术遗产。
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
刻。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加以旁白,将各个门类给学生一一讲述明白。
A、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B、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
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
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C、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D、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E、书法,篆刻:书法是借助笔墨纸砚等材料进行创作的一种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篆刻是用不同的石材用刻刀刻制的一种艺术。
美术的发展历程:通过中国美术的演变和发展历程,进一步说明美术发展不仅仅是由于材料的限制,还有地域、时期、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促成的。
如何鉴赏:通过三个方面,一个是“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
“一、气韵生动 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 六、传移模写”通过古人的鉴别方法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品评美术作品的;第二是通过比较方法去鉴别,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只要找到比较的切入点,都能很好的把握美术作品的实际意义;第三是通过几个具体的作品,借助图标的形式从各个角度去了解美术作品。
通过美术的范畴和简单的了解了如何鉴赏,学生心中大致有了自己的鉴赏思路,下面是结合课本。展示三幅图片。
作品鉴赏:
第一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
找出。
第二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
子、龙舟、鹭鸟、鱼、华盖)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
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
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三幅:《奔马》讲述徐悲鸿的个人背景和社会背景,讲述奔马的艺术表达,并说明作品当时的存在的价值和寓意。
保护艺术遗产:通过具体的事例和作品让学生懂得文化艺术遗产都是中华民簇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加以传承与保护。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美术存在的实际意义,美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并能让我们提高艺术作品鉴赏水平,激发我们学习美术兴趣。本课在区分美术类别及了解美术知识和历史上都很好掌握,关键是我们要从走马观花到下马观花,真正的学会自我鉴赏和品评美术作品。
四.课后作业
选作一:找一副或一件美术作品进行临摹制作
选作二:找一副古代国画美术作品或者现代中西油画美术欣赏,并写出鉴赏心得
课程板书: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美术的范畴
美术的发展历程
如何鉴赏
作品欣赏
保护艺术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