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色彩静物画
课类: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一至两种用色彩表现静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名作 技法学习 摆放静物和静物画写生或创作实践,达到能够欣赏和绘制静物画,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对静物画感受的目的。
3.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对静物画的学习,了解画家如何用艺术的手法去表现生活,学习用审美的眼睛去体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尝试动手表现这些普通事物中蕴藏的美,借此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
教学重点:学习一至两种用色彩表现静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静物作品中不仅满足于表现对象,还要尽量表达出自己的艺术构思和审美追求。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启发讨论式导入新课:教师启发提问
同学们,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色彩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我们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不同的色彩,请同学们仔细回想,色的三原色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确实如此,红黄蓝三原色,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一切颜色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黑白已经被色彩取代,色彩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视觉的语言――色彩静物。(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看大屏幕。
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美术作品可以看出,每个做片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色彩含义。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色彩的种类
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下,三月色中间的颜色?和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橙、绿、紫是三间色,一种间色与另一种间色相混得到的颜色叫做复色。
色相、色性、色度是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色性:色彩的冷暖关系;色度:色彩的明亮程度以及饱和度。
那么影响色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观看课件,比较色彩三原色与光三原色的区别!学生讨论——
(二)色彩的观察方法
任何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源自于艺术家对自然的观察感受,然后通过形象思维,又借助于各种媒介,最终形成艺术作品
A、一点观察法
B、整体观察法
C、色彩分析比较法
D、条件色观察法
(三)色彩倾向
结合课件欣赏图谱,体会色彩倾向变化
蓝紫色上的灰色呈黄色倾向;红色上的灰色呈绿色倾向;黄绿色上的灰色呈红紫色倾向
明度高、纯度高、色性暖的颜色有位置前移的感觉,相反则后退
暖色、明色看大,冷色、暗色看小。
(四)色彩静物写生步骤
第一步:这种平摆浮搁的构图给人的感觉很自然,也是一种构图形式。单色起底。用色要注意,造型要准确。
第二步:这是一幅暖色调的画面。第一遍的颜色要争取画准确,使下一步能有一个好的基础。橙与蓝绿色是对比色,通过白瓷盘的白色;把两种对比较强的颜色连接起来,把橙色衬布上的梨和面包的暗部色画得偏暖、形成对比,很有颜色感、陶罐的反射能力不强,注意他的质感。在背光的暖颜色加了紫色的成分,使整体颜色处在变化统一的色彩气氛中,很响亮鲜明。
第三步:用干画法表现塑造梨子的质感。用小笔调一下的黄绿色,画出梨子的微妙变化;如背光、反光、倒影。橙色衬布上的黄梨颜色要调得很饱和,水分适当.如浅黄加白至中黄过渡到桔加绿,在颜色湿的时候进行衔接,笔触含蓄,表现出梨的光泽质感和韵味。陶罐受光部分的花纹可画虚些,偏蓝绿紫味.而转折部画的实些,背光带红绿味。这一步要注意画面的虚实、强弱、冷暖变化。
第四步:这一步是收口工作,要求准而精、一定要整体观察.影响整体关系的地方要毫不犹豫改掉,如陶罐背光的调整,调普蓝加熟褐画出背光里的花纹变化,边缘处调点紫色,明度与后边的衬布接近,使之边缘线含到背光里面,空间感比原来要好多了。梨子之间的关系有些过实,缝隙过重可带点暖色减弱些。白瓷盘面包的边缘也带了几笔环境色。前后形成色彩的透视变化和画面的整体协调感。使画面更完整。
第五步:调整画面,细部的地方,大体的画面要处理好,杂乱的东西要除去。
常见的色彩弊病:灰、粉、脏、形散、孤立、失重(学生观看色彩静物作品)
四、作业要求
静物写生
要求:16开画纸,2节课内完成,注意运用所学色彩知识。
五、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
展示较好的作业,巩固色彩的基础知识内容。让学生以谈写生过程来说明自己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