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说出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
说出肺活量的概念。
知道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人工呼吸的急救常识。
通过课上小组讨论、游戏、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急救知识,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及原理。
运用人体呼吸运动过程原理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一、提问思考,导入主题
同学们,我们平时在电影电视中看到是怎么判断一个人是死是活的?(感受鼻息)
呼吸有无是判断生命有无的重要标志,活的生命都要进行呼吸。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在呼吸的时候身体还伴随着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再深深地呼气,感受一下有什么变化?
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呼吸运动是怎样进行的呢?我们一起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
二 、明确目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需要说出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和肺活量的概念,知道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学会运用人体呼吸运动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且能掌握急救知识,珍爱生命。
三、教师引导
胸廓的变化与呼吸运动有什么关系吗?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了呢?
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场景,我们大家都有过去游泳的经历,刚下水的时候,当游泳池的水没过胸口,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再想想胸廓的变化和呼吸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四、小组合作探究
观看视频——《肺通气》。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呼吸运动?
2.呼吸运动的过程是怎样的?
3.伴随呼吸运动,各部位有怎样的变化?
得出呼吸运动的过程及原理后总结回答之前胸廓与呼吸关系的问题:胸廓变大使肺内气压下降导致吸气;胸廓变小使肺内气压上升导致呼气。
五、学生活动
为了方便同学们对呼吸过程的理解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此设计了一个游戏——《呼吸运动》。
游戏规则:一组同学参与(6人),其中1人发号施令,呼气或吸气,其余5人分别扮演肋间肌,膈肌,胸廓,肺和肺内气压。扮演者需要根据指令快速选择并完成以下规定动作:
肋间肌、膈肌:
双手举过头顶(肌肉收缩 )握紧拳头 (肌肉舒张)张开手掌
胸廓、肺:
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扩张)环状张开 (收缩)夹紧
肺内气压:
身体直立(上升)踮脚 (下降)下蹲
其余同学当裁判,看看台上同学的动作是否正确。
六、学生自学
(过渡)学习了呼吸运动的内容,那么人的肺究竟能存储多少气体呢?同学们都有过体检的经历吗?体检中有一个项目,需要吹气完成,检测的是我们的肺活量。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说说什么是肺活量?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道具来大致看一下大家的肺活量如何。请4位同学(两男两女,高矮胖瘦不一,有的爱运动,有的不爱运动)上讲台,用吹气球的方法,深吸一口气,看能把气球吹多大。吹气后扎紧,请大家比较气球大小,共同总结出:不同人的肺活量有差异,且与年龄,性别,身材,健康状况,职业等因素有关。肺活量是反应人体健康状况的一项指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肺活量的提高对我们参加各类体育活动,还有唱歌,演奏吹奏类的乐器等,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同学们多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肺活量。
肺活量的多少是不是就表明了肺内能存储多少气体呢?即使使尽最大力呼气,肺内尚有1500mL气体无法呼出,请同学们根据这一事实,用公式来表示肺活量和肺总容量的关系。
七、拓展应用
(过渡)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呼吸运动的原理和过程,也通过做游戏加深了记忆,下面我来考考大家能否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请大家来断案——沉肺断案
有一对夫妇被控告犯有杀溺女婴的罪行,提审时,他们都矢口否认,说这个女婴出生时就已没了呼吸,法官让法医取出女婴的肺放到水中,
结果肺沉入水中……
问:这对夫妇是否有罪?为什么?
(2)对溺水者要尽快采取什么措施呢?(人工呼吸)
请学生分享展示提前搜集整理的有关人工呼吸的资料,普及急救常识。
八、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呼吸运动以及肺活量等知识的学习,明白了人工呼吸的原理,通过同学的展示也学习了人工呼吸的方法,掌握了一项急救技巧,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人的生命。同时,也提醒同学们多运动,提高肺活量,另外,要珍爱生命,远离危险。
九、板书设计
10.3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一、人体的呼吸运动
1、概念 吸气+呼气
2、过程
过 程
肋间肌
膈 肌
胸廓体积
肺的状态
肺内气压
吸 气
收 缩
收 缩
增 大
扩 张
↓(低于外)
呼 气
舒 张
舒 张
减 小
回 缩
↑(高于外)
二、肺活量
1、概念
2、影响因素
3、公式
肺活量 = 肺总容量 – 肺残气量
三、人工呼吸
原理与方法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