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文档属性

名称 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1-03-24 19: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初一年级美术欣赏课 制作者:张杰
艺 术
《创造亚当》
作者: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亚当是基督教传说中的人类始祖,,据说是上帝用泥土造就的人。画面
表现的是上帝赋予亚当以生命的情景,上帝伸出右手,即将与亚当的手指
接触,赋予他生命生命。
作者介绍: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生于佛罗伦萨。十三岁学画一年,后又学习雕塑一年,主要靠自学。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国自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中年的作《大卫》雕像,被认为是象征着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力量。又在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连续工作四年,独立完成了《创世纪》的巨型天顶画。重要作品尚有壁画《最后的审判》、雕塑《摩西》及《奴隶》等。
从海上诞生的维纳斯——《 维纳斯诞生 》
《维纳斯诞生》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波堤切利的杰作。维纳斯象一粒珍珠一样,从贝中站起,升上了海面,她的体态显得那么娇柔无力。画面左上端有风神把春风吹向维纳斯,而春神弗罗娜则在岸上迎接她。
作者介绍:波堤切利
在中世纪严格的思想控制下,希腊、罗马艺术中美丽的维纳斯,被看作"异教的女妖"而遭到焚毁。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为了冲破思想的禁锢而向往古典文化的意大利市民们,却觉得这个从海里升起来的女神,很象是一个新时代的信使--她把美带到了人间。   
波提切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都寓含着对现实的惶恐不安。画家当时体弱多病,抱病从命作画,这种心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自然也就忧郁哀伤了
〈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
作者:梵 高
1853年3月30日 出生于荷兰北部布拉班特省的格罗渥特-松特丹,是牧师的长子。
1857年 弟弟西奥出生。
1869年 在古庇画行海牙分店就职。(16岁)
1873年 转到伦敦分店,向旅馆的罗瓦伊埃家的女儿求婚,遭到拒绝(20岁)
1875年 转到巴黎分店。
1876年 遭古庇画行解雇,因而前往英国的拉拇斯卡托,在寄宿学校服务。
1877年 在德而特雷希特的画店当助理。(24岁)
1878年 回艾登。在布鲁塞尔的传教士培养学校学习三个月。以后在没有领到许可证的情况下,于波瑞纳吉的煤矿区开始传教活动。
1879年 由布鲁塞尔传教本部解除传教士职务。(26岁)
梵 高 简 历
1880年下决心当画家。
1881年 回到艾登向表姐凯求婚,遭到拒绝。
1885年 父亲去世,到安特卫普。(32岁)
1886年 进入美术学院学习,但与老师对立,
一个月后退学,展转到巴黎,住在弟弟西奥
的公寓,结识了罗特列克、贝纳、毕沙罗、高更等画家。
1888年 2月赴法国南部的阿而旅居。租赁<黄屋>,10月高更来访。12月发生<割耳事件>,高更离去,梵高被送进医院。(35岁)
1889年 4月西奥结婚。5月梵高住进圣雷米精神医院。
1890年 5月在奥维尔的迦赛医院生处就医。7月企图用手枪自杀。2日后去世。(37岁)
梵 高 简 历
作者介绍:梵 高
1853年,梵高生于荷兰的一个新教徒之家。少年时,他在伦敦、巴黎和海牙为画商工作,后来还在比利时的矿工中当过传教士。
  1881年左右,他开始绘画。1886年去巴黎投奔其弟,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对他产生影响的还有著名画家鲁本斯、日本版画和著名画家高更。
  1888年,梵高开始以色彩为基础表达强烈的感情。他曾短暂与高更交往,后来神经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在经历多次感情上的崩溃之后,梵高于1890年在奥维尔自杀。他对野兽派及德国的表现主义有巨大影响。
画面描绘的是晨雾初散的巴
黎近郊孟特芳丹公园的景色,
茂密的大树和在晨风中弯曲
的小树相映成趣,一位年轻
的妇女和两个孩子在水边采
摘野花。湖泊、草地好象蒙
着一层轻纱,暗部突破了传
统的沥青色,为神秘而透明
的紫灰色,画面下部近岸的
水平弧线上,不论老树还是
小树,其枝干都以波动着又
大体平行的弧线向左上方延伸,远岸的第二条水平线隐隐与近岸呼应,被成团的密叶和远景的影子所充满,只在左边留出不多的明亮天空和水面,构图本来右重左轻失去平衡,可是左边那棵小树和人物却“挽救”了画面的失重感。而以优美的曲线和有力的弧线为主,它们间或行的关系;老树密叶形成的团块形,与远树及倒影则呈近似形。这种平行或近似,创造了统一而和谐的气氛。整个画面充满了抒彩象一首精致的田园诗又象一首梦幻曲。
孟特芳丹的回忆
(又名《晨》)
柯罗是巴黎一个绸缎商人的儿子,少年
时代遵父命学手经商,26岁开始学画,最
初跟两位古典主义风景画家学习,对用“诗
的想象力”去观察自然,表现自然的创作方
法打下了基础。柯罗一生热爱自然,一生
从未结婚,“我唯一的爱人是大自然”,他这样说过,并把他的爱随着画笔溶入作品中。坚持面向自然对景写生,坚持描绘“刹那间的真实”。 柯罗的风景画,在色彩运用方面,用的最多的是银灰色和褐色调子,因这类色彩具有宁静感,能使灿烂的阳光或弥漫的晨雾展现得更富诗意。 柯罗跟巴比松画派关系密切,但严格说来,并不属于这个流派,因为他在画风上始终保持着不同于所有巴比松画家的个人特色。柯罗一生辛勤劳动,留下作品有2900幅左右。
杰出的风景画家卡米耶·柯罗
(1796.7—1875.2)
柯罗的人物画《戴珍珠之女》
范宽最重要的代表作。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壮气夺人,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山顶杂树峦生,一线飞瀑从山腰间直泻面下;山脚下巨石纵横,林木葱茏,山路上有一支小小的商旅队伍在行进。它们的微小映衬出巨石,高山、古木的雄伟,它既为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又起着点题的作用。整个画面,笔墨浓重粗壮,通幅无一败笔,于沉雄之中见精微。
《溪山行旅图》
范宽 一名中正,字中立,
因为性情宽缓,故以“宽”名,
生卒年不详,华原(今陕西耀
县)人,北宋前期著名山水画
家。他认为绘画不应单纯模仿
古人,主张“与其师人,不如师
诸造化”,所以,他画的山水能
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范宽
深入自然山川,长期居于太华、
终南诸山中,观察体验云烟、
风月、不同自然气候下山水的
形态变化,创造了与李成迥然
不同的壮美景色。他所画崇山
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
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
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
山石,山峦画以丛生的密林,
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
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
作者简介:范宽
《雪景寒林图》
《雪山萧寺图》
《虾》
《蟹》
《葡萄》
齐 白 石 的 画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四十岁后,曾先后五次游历各地。历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57年去世,享年九十七岁(实为九十五岁,因信术者言,跳过二岁)。
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和诗歌。一生作画不辍,留下大量诗、书、画、印作品,传世画作有《墨虾》、《牧牛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 。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三卷本《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画册多种 。
齐白石 简 介
崔白 ,北宋画家,活动于11世纪。
宋初宫廷花鸟画以黄荃工致富丽的花鸟体制为标准,崔白进入画院后却以生动自然的花鸟画,打破了皇家画派对宫廷花鸟画的垄断局面,使画风发生明显变化。崔白的花鸟画善于通过对季节变化的自然环境中花鸟情态的细致刻画,取得真实生动的效果。 《双喜图》即为其代表作。描绘深秋的寒风中,两只绶带鸟鸣噪于荒郊野木之间,惊动了野兔回首仰望的刹那情景,生动传神的再现出自然界的种种生机。
《双喜图》
作者 崔白
作者:石涛(1642—1707年)本姓朱,名若极,明靖江王后裔。明亡后,家遭难,隐匿潜出,落发为僧,法名原济,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擅长山水,花鸟画,富有革新精神。他的山水不宗一家,看似无法而实际上变古法为我法,想象力丰富,景色新奇,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横潇洒,意境生气充满了激扬的激情。他并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一书,是他绘画实践经验的宝贵总结。
细雨虬松图
作者:石涛
选择一幅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分析:
画面中的那些形象属于生命的物种形象?
这些物种正处于那种生命活动中?
那些是与物种生命活动相关的自然形象?
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条件有什么依存关系?
思 考 回 答
讨 论
美术家是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去表现生命与关注自然?
2.如果换作你,将用什么样的方式与形象来表达生命与自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