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1) 古代亚非文明【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2、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讲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分化的加剧,国家产生了。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通过学习世界古代史,知道主要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了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看世界地图,找出世界古代主要文明中心的地理位置。 2.正确评价金字塔,知道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3.通过分析《汉穆拉比法典》,复述楔形文字历史价值;分析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4.运用图文信息等史料实证的方法,简述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地位,复述佛教的创立。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归纳出自然环境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 运用图文信息等史料实证的方法,分析各古代亚非文明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整理相关史料,通过时间空间对比分析,使学生形成人类文明进步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的认识;同时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教学重点 1.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2.人类早期文明诞生区域。
教学难点 1.认识自然环境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 2.初步复述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文明出反映出社会的实质。 3.体悟古代亚非文明对世界文化史上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初步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本课学习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归纳、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相关史料,直观的感受古代亚非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小组探究法 史料分析法 图示法
教学准备 PPT 学历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自主预习,完成学历案预习部分 简述【自学巩固】知识点 自主学习 结合课本梳理知识点; 完成学历案预习检测部分 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独立完成教师课前基础知识巩固;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历案检测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激趣导入 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包括: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法律、国家等等。 四大文明古国,他们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今天就一同探究人类文明源头。 观看视频,再次核对课前预习内容正确与否。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自西向东,曾出现过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 通过课前学生小组合作查找地图资料,明确课前学习任务。通过填写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能力,完成历史最基本的核心素养要求。
教学环节
一、探寻人类文明源头 1.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约公元前3500年。 结合七年级所学知识,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开始了奴隶制社会时期。 阶段特征 思考一:古代亚非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在政治、经济上有何共同点? 小组讨论 小组成员都能解决 发源大河; 3/4成员说出奴隶社会; 1/4成员说出农耕文明。 (通过互助,最终解决问题) 约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下游出现国家;约前3100年古埃及初步统一,前18世纪两河流域统一。约前15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前6世纪佛教建立。中国约前2070年,夏王朝建立,前476年奴隶制社会时期结束。 相同点: 都是依托大河兴起,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经济: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形成了农耕文明。 政治制度:先后进入奴隶社会。 制作时间轴,中外历史融合,培养学生的时空能力,完成历史核心素养要求。 通过阅读教材,根据相关史料归纳总结,小组成员交流共享。对教材史料辨析,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 任务一: 政治、文字、文化领域的成就反映出古代亚非文明。展示相关史料 根据学历案的扩展训练,根据能力完成练习。 阅读材料,分别说出材料所指法律。考查相同点,分别从内容涉及方面、性质、对后世影响等方面对比,寻找共同点。 逐一阅读材料,结合上题思维方式,思考本题。 性质: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后世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律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两则材料体现了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对比:同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与现代法律相比,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扩展训练】 材料一反映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材料三: 早期反对婆罗门特权产生佛教。 阅读能力培养,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理性分析,客观判断。 学生进一步巩固金字塔、种姓制度、佛教文明成就所体现的文明高度。
三、如何开待世界文明多样 这些文明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形态,对待多样化的文明,我们该对待呢? 结合时政,思考问题 观点一:对待世界多元文明,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吸收其他文明成果。 观点二:人类文明进步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的认识。 观点三:中国古代文明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学习探究历史,结合时政,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四.巩固练习 展示习题 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逐级突破 巩固基础知识,扩展练习
课后小结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这些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并先 的后进入奴隶社会,大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出现。这些文明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步。
教后反思
课后补充 (学生提问)
古代亚非文明【作业与板书设计】【1.作业设计】
单项选择【基础题组、能力题组、拓展提升(题组)】 1.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其中尼罗河流域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国 2.历史文物和遗迹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古代文明。下列能代表古代非洲文明成就的是()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 C.圣索菲亚大教堂 D.巴黎圣母院 3.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时期实行的制度是( ) A.封建君主制 B.禅让制 C.奴隶制君主专制 D.部落氏族制 4.周杰伦的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请你说出歌词所唱“刻在黑色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的文献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论法的精神》 C.《查士丁尼法典》 D.《摩奴法典》 5.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特别保护奴隶的头发 B.古巴比伦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古巴比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古巴比伦奴隶有理发的自由 6.《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古文明国度是( ) A.中国 B.古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印度 7.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商人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8.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 ) 印度教 B.佛教 C.婆罗门教 D.伊斯兰教 9.“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凤凰卫视千僖之旅的主题歌。如果他们想去听“恒河边的梵钟”,应该选择( ) A.中国 B.埃及 C.印度 D.古巴比伦 10.判断下列表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 A.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间断。 B.古埃及在科学、文化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 C.古埃及国王给自己的陵墓取名“金字塔”,象征着无限的权力。 D.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二、材料题: 材料一 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 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材料二 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一,由高到低排列出上述四个阶层的等级。 (3)材料二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国的哪位统治者制定的?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这部法典的世界地位怎样?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案解析: 一、 1-5 CACAC 6-10 CCBDA 二、 (1)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奴隶主阶级;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都是奴隶社会的产物,统治者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社会秩序固定下来,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2.板书设计】
世界古代史(2)
古代欧洲文明【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2.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3.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地图,知道希腊城邦、罗马城邦位置 2.通过阅读史料,知道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3.通过图片展示,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教材分析 《古代欧洲文明》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所以是初三一轮复习的重点。本单元的阶段特征公元前8世纪左右欧洲的希腊、罗马相继进入了奴隶社会,西方文明出现。希腊城邦雅典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成为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罗马帝国建立,其辉煌的文明成就对后世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课时 1课时
学习重点 1.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2.罗马共和国、《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3.古希腊史诗、建筑、哲学、成就及其反映的时代背景。
学习难点 亚历山大东征的利与弊;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理解分析希腊古典文化所折射的人文精神。
学情分析 九年级同学仍对知识结构的构建不健全;理性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答题不规范,因此初三第一轮复习重视知识梳理和进一步的整合,注重学生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重视答题技巧的掌握。在这一学情分析下,这一课的学习将重点核心素养的提升和解题能力的提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教学法、史料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基本知识,通过研读丰富的史料来提高阅读素养;通过习题来提高解题技 巧和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史料分析法、 分组讨论法、图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完成古代欧洲文明思维导图
教学活动 参考ppt,以复习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回顾本单元重点知识 学生主动学习 巩固梳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体系。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活动一: 组内纠错,解释思维导图。(要求:每个成员发挥其积极作用) 学生间组内合作,纠正背诵清单内容,并试着解释两张思维导图的内容。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归纳、历史解释思维导图的能力;
课堂活动二: 一、希腊城邦 材料一: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材料二:(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治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可以说,中世纪的市民和法律体系,以至近现代社会的民主和法律体系,都是在他的直接影响下经过发展和演变而确立起来的。 材料三: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 二、亚历山大帝国材料一:?亚历山大在征服阿瑞亚中,将男性全部杀死,将女性和孩子全部变卖为奴。?亚历山大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以野蛮、残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 ——《上下五千年》?材料二:?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都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有1万对之多。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新娘新郎许多礼物,以示鼓励。他下令让3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文化和马其顿的兵法。亚历山大以后,希腊文化在亚洲得到广泛传播。?材料三:?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就这样被打通了。?三、古罗马文明材料一?他们(奴隶)容易捕获,这桩买卖的最重要最发财的中心是……提洛岛,这里一天之内可以进出几万名奴隶。……原因是,迦太基……被摧毁之后,罗马人变得非常富裕,役使大量奴隶。海盗看出用这种方式赚钱非常容易,于是海盗在各地兴起,自已去袭击和贩卖奴隶。? 材料二?有人将工具分为三类,会说话的工具、半哑巴工具和哑巴工具。会说话的工具包括奴隶,半哑巴工具包括牛,哑巴工具包括车子。?四、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完成“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史实的概括整理(检测目标) (1)材料一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国家(或城邦)的民主制度?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材料三中“伟大的创举”指什么??思考: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 (1)材料一反映了罗马社会的哪一特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罗马奴隶的来源都有哪几种???(2)材料一中罗马摧毁迦太基的战争历史上称为什么战争?这使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获得了怎样的发展???(3)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在罗马繁荣的背后,奴隶的命运如何?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1)希腊或雅典(答出一个即可)。①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言之有理、答出一例即可)? ?? (2)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深远;有利于调动人们的主人翁意识,极大发挥人们的个人潜力;多数人参政,减少决策失误;群众监督,防止以权谋私;推动了雅典哲学、史学、艺术等个方面的发展,使希腊文明成为世界重要的文明中心之一。 (3)雅典的民主仅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雅典民主制度创造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①局限性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②积极性:将希腊文明传向东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建造的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1)罗马共和国时期,奴隶制盛行。奴隶使用比较的广泛。海盗劫掠,战争中抓捕战俘等方式。 (2)布匿战争。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 (3)极为悲惨。罗马的繁荣是建立在对奴隶的压迫和剥削的基础上的 通过研读丰富的史料来提高阅读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 设计说明:对于基础史实,用表格方式,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梳理,成果的展示方式:口述
课堂活动三:通过完成PPT出示的历代中考试题,让学生落实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责任意识。
课后小结 (1)政治,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产生并发展;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发展到高峰。 (2)文明交流,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征服与扩张,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教后反思 1.小组解释思维导图的教学环节本意好,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由于平时训练不足,设计不合理,表述不清晰。2教学环节还需要再精心设计,教学过渡语言还有待打磨。 为了更好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古代欧洲文明【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单项选择1.西方有一句谚语:“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将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最高峰的是( C ) A.穆罕默德 B.查理·马特 C.伯里克利 D.屋大维2.伯里克利宣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由全体公民掌握。”这里的“全体公民”是指雅典的( D ) A.全体居民 B.全体成年居民 C.全体男性居民 D.全体成年男性公民3.“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D )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 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4.托马斯·卡伦德曾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狭窄的一隅,生活着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材料反映的是( A )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不列颠文明 D.阿拉伯文明5.欧、亚、非三大洲环抱的地中海,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公元前2世纪,掌握地中海霸权的是( B ) A.希腊人 B.罗马人 C.阿拉伯人 D.土耳其人B组(拓展学习) 二、材料题:材料一: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真正的才能。 ——伯利克里材料三:右图漫画。 (1)材料一中的“源头”指古代欧洲的哪一个城邦国家?(1分) 雅典(2)材料二中“我们的制度”指的是什么??他执政期间国家民主政治有了怎样的发展?(2分)奴隶制民主政治。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功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3)材料三漫画中哪一内容与事实不符合?(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这一民主政治的评价。(2分)妇女参加公民大会与事实不符。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人。
【2.板书设计】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亚历山大帝国 古代欧洲文明 古罗马——罗马城邦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文学、建筑、法学等
专题03 封建时代的欧洲
【教案设计】
复习目标 1、识记基督教的相关知识,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以法兰克王国为例,了解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 3、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4、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的兴起,了解城市兴起产生的影响。 5、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趣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6、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基本上为新增内容,大家应该给与重视,尤其是西欧的庄园、《查士丁尼法典》这两项内容。根据山西最近几年的考情来看,考察次数较少,2013-2017为考查,2018年考查“罗马帝国的兴衰”,2019年考查“西欧城市”,不过基督教、西欧的封建制度、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也是考查的高频考点,应该重视。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基督教与法兰克王国;西欧的庄园;中世纪的城市和大学;《查士丁尼法典》与拜占庭帝国灭亡
教学难点 西欧的封建制度的形成; 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意义; 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贡献
学情分析 不管初三学生的差别如何,都应该夯实基础知识,采取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复习,做到中考基础不丢分,尽量拿高分。让学生多练本省的中考试题,尤其是史料实证,教给学生中考试题的答题技巧,规范答题。对于差一点的学生保证基础分,优秀的学生要求高一些;对于难题进行多次的专门训练,相信大家都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研读史料
教学准备 课前制作课件PPT、学历案、知识清单、同步测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导课
教学内容 环节 第一部分检查 检查知识清单填写的完成情况 学生阅读学历案学习任务(一)组内交流互助,查漏补缺 复习熟悉知识,形成知识框架体系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第二部分巩固 利用学历案检查学生课前复习完成情况,利用课件PPT查漏补缺 组内协作,组间竞赛,标记重难点 再次巩固知识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部分探究 利用课件PPT展示【探究思考】——核心素养落实 学生阅读学历案学习任务(二)组内交流 小组展示,交流解决疑难,老师点拨 在探究中巩固知识,提升阅读能力,落实素养
时空观念 课件PPT展示两道选择题(见学历案) 学生自主思考 组内交流答案,查看答案解析(见学历案) 落实素养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课件PPT展示一道选择题(见学历案) 学生自主思考 组内交流答案,查看答案解析(见学历案) 落实素养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课件PPT展示两道材料题(见学历案) 学生组内思考 组间交流,查看答案解析(见学历案) 落实素养史料实证,论从史出
第四部分习题 利用课件PPT展示【习题训练】——对接中考走势 学生组内思考 组间交流,查看答案解析(见学历案) 习题训练,把握中考走势
课后小结
教后反思 初三一轮复习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二通过阅读史料重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最后通过精选中考试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做题的能力,把握中考的走势。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复习方案。
课后补充 (学生提问)
2 / 3
专题04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课标要求 1.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2.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包括日本的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帝国创造的伊斯兰文化。本阶段在中考属于高频考点,但考查内容不多且难度不高,近三年涉及这一时期的考题,主要是日本的大化改新和阿拉伯文化。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1.梳理基础知识,绘制单元复习思维导图。2.分析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的异同点,体会改革是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方式。3.分析古代日本的学习模仿和阿拉伯帝国的勇于创新,得到启示。
教学难点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设计思维导图,梳理单元知识及完成相关知识的比较。 2.通过列表,完成同类知识的梳理,培养学生归纳比较的能力。 3.通过阅读史料,知道日本大化改新和阿拉伯文明成就,培养学生解读史料实证。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世界古代史的第四单元,涉及到改革和宗教,内容不多且易于理解,重点是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单元整合复习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复习法 、 思维导图、对比归纳法、史料实证等。
教学准备 教材、总复习资料、多媒体课件、思维导图、史料实证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带领学生欣赏樱花、富士山、伊斯兰文化提升的建筑等图片 学生共同欣赏图片并回答封建时代的日本和阿拉伯帝国的成就 善于学习的日本 勇于创新的阿拉伯帝国 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单元知识。 知识拓展:同类知识比较,落实学科素养 课堂活动一:绘制思维导图 教师指导学生绘制单元思维导图 封建时代的亚洲单元思维导图。 整体感知,梳理单元知识
课堂活动二:同类知识比较 在教师的点拨下,小组合作填表完成同类知识的比较,并归纳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列表归纳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列表归纳世界三大宗教阿拉伯帝国的文明成果 学会同类知识比较,并能够归纳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突破中考中的对比题型
三、阅读史料实证、历史地图,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活动三:教师展示精选史料实证 学生阅读史料,分析认识到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的民族 日本的大化改新 阅读史料实证,培养学生史料实证阅读素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活动四:教师展示精选史料实证 学生阅读史料,分析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认识到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勇于创新的民族 1.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 3.伊斯兰教的创立及传播 4.阿拉伯帝国形成的过程 5.阿拉伯文化 阅读史料实证、历史地图,培养学生史料实证阅读素养,和时空观
试题训练、直击中考 课堂活动六:教师展示精选中考试题 学生自主完成 巩固本节课复习内容,培养学生解题方法 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课后小结 本单元是介绍了封建时代亚洲的日本和阿拉伯帝国的特点,涉及到改革和宗教,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让我们了解到古代文明的多元发生,相互影响,吸取精华,形成各自的民族文明。 总结本课,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后反思 亮点:1.单元思维导图的绘制,梳理单元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历史的能力。 列表的方式对比同类知识,培养了学生归纳比较的能力. 史料实证、历史地图有效的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课后补充(学生提问)
世界古代史(4)封建时代的亚洲【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2019·吉林)7.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右图呈现内容相关的文化成就是( C ) A.“儒略历” B.《医学集成》 C.阿拉伯数字 D.《天方夜谭》 (2019·湖南湘西)9.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中,伊斯兰教诞生于( C ) 中国 B.巴勒斯坦地区 C.阿拉伯半岛 D.古印度 材料一:“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 300 年之久。” 材料二:“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繁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 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次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结合所学说说这次改革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阿拉伯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请说说阿拉伯的文明成果 3.请就日本、阿拉伯两国的文明交流与传播谈谈你的感想。(1)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数学:阿拉伯数字 文学:《天方夜谭》 医学《医学集成》和《医典》 建筑:麦加清真寺 。 (3)古代文明的多元发生,相互影响,吸取精华,形成各自的民族文明。
【2.板书设计】
世界古代史(4)封建时代的亚洲
伊斯兰教
大化改新
封建时代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
日本
文明成果
幕府统治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