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7下生物 6.1.4气体交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7下生物 6.1.4气体交换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24 16:2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级
教师
课题
气体交换的过程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但许多结构及生理过程如肺泡的结构,学生在生活中很难见到。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尽量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认识所观察的实物和制作模型,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和观察图片、观看视频,进行讨论后能解释肺通气的过程和原理。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探讨学习,能解释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二)能力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视频和模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学生通过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等活动,对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结合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1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探讨PM2.5的相关内容,树立关注健康和环保的生活理念。
2 学生通过分组活动,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重点: 肺泡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气体交换的原理。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观察-讨论法等。
教学辅助手段:课件,多媒体,模型,实物(羊肺),培养皿,小烧杯,镊子等。
板书设计
二、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通气

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请大家先看一段视频,关注视频所讲的内容是什么?
出示:视频
问:什么是PM2.5?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大气中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即PM2.5。
倾听
观看视频
讨论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中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
问:为什么PM2.5引起大家如此关注?
问:细颗粒是通过哪些结构到达肺的?
问:那么,你见过新鲜的羊肺吗?想看吗?
因为直接危害人体肺健康。
回顾呼吸道的结构
承上启下
温故知新
观察羊肺
讲:老师准备了新鲜的羊肺,请同学们用镊子放入盛水的小烧杯中。
问:你们发现肺组织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中”?
问: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
出示:肺泡模型
操作
观察
漂浮在水面上
(有许多肺泡)
观察肺泡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外界空气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通气)
那么,外界空气又是怎样到达肺泡的?
讲: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呼吸运动是如何形成的?
介绍:由胸椎、肋骨和胸骨构成了胸廓
1、体会自己的呼吸运动。
问:咱们呼吸时,胸廓为什么可以扩大和缩小?
介绍呼吸肌(肋间外肌、膈肌)
2、肋间肌收缩和舒张与胸腔容积的变化。
解释:模型的每部分相当于什么结构。
总结: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横径扩大
肋间外肌舒张:胸廓横径缩小
3、膈肌的收缩、舒张与胸腔容积变化的关系。
解释:模型的每部分相当于什么结构。
出示:动画
提示:呼气和吸气时膈的上升与下降
总结:呼吸运动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思考
倾听
摸摸胸椎、肋骨和胸骨
学生活动
讨论(有呼吸肌)
观察
观察、倾听
学生演示模型并解释
学生演示模型并解释
观察
观看视频,总结
观察
学生能解释肺通气的过程和原理。
学生通过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等活动,对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结合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气体的扩散作用
总结
通过外界空气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后,肺泡中什么气体增多?
为什么人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增多呢?
出示: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的图片
问题串:
1肺泡与什么进行气体交换?
2 怎么交换的?
3为什么氧气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呢?
4为什么氧气扩散到血液,而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呢?
问:妈妈在厨房里炒菜,在书房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能嗅到炒菜的香味?
小结:气体的扩散作用,从“浓度高”到“浓度低”直到平衡为止。
部位:肺泡、肺泡毛细血管
条件(浓度差):
肺泡O2浓度>肺毛细血管内O2浓度
肺泡CO2浓度<肺毛细血管内CO2浓度
过程:
结果:静脉血→动脉血
思考
氧气
观察
讨论
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体验
思考、讨论
观察
分析
讨论
总结
学生能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解释说明气体交换的原理:扩散作用。
学生能解释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问:氧气是怎样到达组织细胞的?
氧气主要和红细胞结合。
二氧化碳溶解在血浆中。
思考
观察
阅读
联系到血液循环的知识。
前后知识的联系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部位:组织细胞、体毛细血管
条件(浓度差):
体毛细血管O2浓度 >组织细胞内O2浓度
体毛细血管CO2浓度<组织细胞内CO2浓度
过程:
结果:动脉血→静脉血
观察
分析
讨论
总结
学生能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的全过程
图表归纳总结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哪些相互联系的环节?
(2)我们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什么气体?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什么气体?
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后,你以后的生活中会注意哪些问题?
观察
回忆
总结
氧气、二氧化碳
讨论
通过归纳呼吸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关注健康和环保
反馈练习
动动脑
为什么组织细胞里的氧含量总是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含量总是比动脉血中的多?
思考
小组讨论
联系生活实际
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