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共39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共39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4 14:00:53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2019年统编版
课程标准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运动
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

背景


经济
基础
政治社会矛盾

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
思想基础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

背景
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部分代表
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从而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孟什维克,意为少数派,反对把无产阶级专政原则列入党纲,反对建立有严格纪律和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列宁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

背景
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内容
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
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②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19世纪末,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的4/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
——(美)莫斯《俄国史》
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
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②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③“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也更是这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确定不移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
——摘自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假如没有帝国主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
——列宁
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
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②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③“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④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

背景
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内容
意义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在20世纪俄国和世界革命进程中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
指导作用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

进程
意义
十月革命的进程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俄国的
专制统治
两个政权并存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苏维埃
政权
次要
《四月提纲》


无产阶级夺权
和平夺权
二月革命时,俄国资本主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1.2亿多人口中,农民有近1亿,工人阶级只有300多万,布尔什维克党员只有1万多,进行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列宁认为,当前的任务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解决俄国人民渴望得到实现的切身利益问题。
1917年7月17日,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
1917年7月,俄军在前线惨败,引发国内50万工人士兵示威游行。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
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
武装起义的方针
“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东宫。次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

进程
意义

对俄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对西方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
对世界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时间
背景
内容
意义
1918年
材料一: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材料二: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苏维埃政权经受着严峻考验。
——《大国崛起》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时间
背景
内容
意义
1918年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农业:余粮征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量收集到国家手中
工业:大中小企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集中分配,强制劳动
带有军事、行政干预色彩、强制性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管理
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绝对的平均主义
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kg)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 6卢布
国家零售价 30卢布
黑市价格 200卢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作为“战时”措施,它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得以调动有限的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因此它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作为苏俄直接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的设想和实践,它超越了苏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遭到了失败,引起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时间
背景
内容
意义
1918年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农业:余粮征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量收集到国家手中
工业:大中小企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集中分配,强制劳动
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年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
内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反动势力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时间
背景
内容
意义
1918年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农业:余粮征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量收集到国家手中
工业:大中小企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集中分配,强制劳动
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年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农业: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商业: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按劳分配
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苏联的成立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1917年11月,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背景
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苏联建设
内容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五年计划”
表现

经济上
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政治上
权力高度集中
评价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极
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魏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家声誉
到1937年,苏联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领世界瞩目,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极
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魏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家声誉
消极
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釆用强制手段,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列宁主义,认识其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2、了解十月革命的背景和经过,认识其意义
3、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体制实施的原因、内容、特点,认识对政权巩固及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二、知识梳理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1、背景
经济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政治 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阶级 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
组织 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俄国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
思想 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2、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3、内容
(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意义
(1)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
(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
(1)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2)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2、过程
(1)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2)成立新政权
①成立: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②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意义
(1)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成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4)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斗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目的 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体现了政策的“战时”特点
内容 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作用 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年3月
内容 (1)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2)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作用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模式”
背景 (1)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2)1924年1月,列宁逝世。
措施 (1)措施: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特点 (1)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2)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评价 (1)积极性①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②“苏联模式”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2)消极性: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马克思说,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前提下在全世界同时发生。下面事件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列宁主义
C.新中国的成立 D.法国大革命
【答案】B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发生于1775—1783年,而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故A项错误;列宁主义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指导下十月革命爆发,在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故B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是通过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完善的是革命道路问题,故C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789年,早于马克思主义诞生,故D项错误。
2、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地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由此推断一战的积极作用是(  )
A.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B.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C.促进了美苏的崛起 D.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一战给了俄国沉重的打击,使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进而得出战争加速了社会的发展,故选B。
3、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符合这一论述的是(  )
A.二月革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成熟
C.“四月提纲”符合俄国实际 D.十月革命受到科学理论指导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并结合所学可知是1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肯定了“二月革命”的功绩,故选A项;社会主义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而不是“专制”,排除B项;《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排除C项;十月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排除D项。
4、有人评价俄国在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后,便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这里的“重大变革”指的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答案】D
【解析】略
5、1918—1920年,苏俄人民响应布尔什维克党“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发扬拼命精神,忘我劳动。这里的“前线”指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线
B.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前线
C.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前线
D.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18—1920年”“苏俄人民响应布尔什维克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苏俄三年国内战争。十月革命后,苏俄国内存在地主、资产阶级和国际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苏俄人民奔赴“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前线,英勇抗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选C。
6、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强攻的办法”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十月革命
【答案】A
【解析】略
7、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苏俄政府实行(  )
A.工业化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苏俄政府从国情出发,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选项C符合题意;而工业化政策、农业集体化政策是在斯大林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8—1921年实行,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8、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为此,苏俄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形式,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应该利用资本主义”可知应该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B项;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失败,排除A项;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上台后的1928—1932年,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非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9、某一时期,苏俄(联)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恢复私人小企业,据此可知苏(俄)联这一时期是(  )
A.苏联模式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C.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答案】D
【解析】苏联模式时期,苏联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俄大中小企业一律国有化,故B项错误;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也就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所有企业实行国有化,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联政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于苏联不能开办的企业以租让的形式租让给外国资本家,故D项正确。
10、“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特点是(  )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多种所有制并存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答案】D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斯大林时期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多种所有制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的问题,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表述可知在斯大林统治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