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认识法西斯主义
2、了解二战爆发原因及全面战争爆发的经过,认识绥靖政策的危害
3、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认识团结协作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4、了解雅尔塔体系,认识战后国际秩序的特点
二、知识梳理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主义:
(1)形成的标志:1919年意大利墨索里尼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2)含义: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3)影响: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2、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
亚洲 欧洲
背景 (1)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2)日本法西斯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 (3)制定了侵略目标,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既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 (1)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陷入低谷 (2)社会各阶层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崛起 (3)纳粹党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得到广泛支持
过 程 (1)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2)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1)1933年,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2)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 (3)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影响 (1)形成亚洲和欧洲两个战争策源地,疯狂侵略扩张 (2)英法等国家为保存自己利益,采取绥靖政策,默认德国吞并奥地利,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更加助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阶段 主要事件
局部 战争 (1)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2)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国抗战成为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全面 爆发 (1)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德国的主战场
全球 阶段 (1)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2)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盟国协同作战
大战 结束 (1)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2)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1)含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2)主要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④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⑤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⑥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⑦成立联合国。
(3)评价。
①积极性: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②消极性: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
(2)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
(3)苏联: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赢得很高的威望。
(4)国际: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投赞成票。这件事表明( )
A.德、日在国联中起操纵作用 B.英法等大国纵容意大利侵略
C.国际舆论对意大利十分不利 D.国际联盟以维护和平为宗旨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前,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意大利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材料中的现象表明,英法等大国控制下的国联在纵容意大利侵略,故B项正确。
2、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考虑的是( )
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B.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C.帮助波兰会导致英国国力大量消耗 D.波兰灭亡后会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其代表了英国政府对德国进攻波兰的态度,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转移,政治家站在了英国的国家利益角度,来论述波兰灭亡对英国的利害关系,故D项正确。
3、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曾说道:“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当时的“共同敌人”是( )
A.德意日法西斯 B.美国所指的邪恶国家
C.不结盟国家 D.德奥同盟国集团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战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共同敌人”指德意日法西斯,故A项正确。
4、1945年,美国国务院的秘密情报称:“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国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坚持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美苏战争冲突日益临近 B.苏联的实力已超过美国
C.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 D.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美苏逐渐对峙是由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决定的,故D项正确。
5、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最主要的历史意义是( )
A.文明得到拯救,和平得以恢复 B.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C.使民族解放运动一度空前高涨 D.大大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答案】A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最主要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人民珍惜和平,走上了科技发展的道路,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故A项正确。
6、在联合国的框架中,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这一设计( )
A.有助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
B.不利于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主权与利益
C.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D.削弱了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的这一设计体现了“大国一致”的原则,有助于五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故A项正确。
7、雅尔塔体系是战后带根本性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基本框架,该体系建立的主要因素是( )
A.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C.法西斯势力被清除 D.欧洲国家普遍衰弱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实力增长,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在这一形势下,雅尔塔体系建立,由此可知,雅尔塔体系建立的主要因素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
8、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中,美苏在对德问题上所存在的矛盾根源于双方( )
A.意识形态的分歧 B.国家性质的不同
C.国家利益的冲突 D.对法西斯的认识不同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决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因此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中,美苏在对德问题上所存在的矛盾根源在于双方国家利益的冲突,故C项正确。
9、下表为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出( )
时间 1928年 1930年 1932年
纳粹党党员 10.8万 35万 85万
国会议席 12 107 230
国会名次 9 2 1
A.德国民族复仇情绪高涨 B.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
C.纳粹党使德国摆脱困境 D.德国民主制度日益健全
【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德国纳粹党的人数从1928年的10.8万人到1932年的85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纳粹党主要宣扬民族主义、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太主义,因此在大萧条(经济危机)时期贏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故A项正确;“国会长期受到纳粹党控制”的说法与题干所给数据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纳粹党使德国陷入巨大的灾难之中,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纳粹党上台是德囯民主政治不健全的产物,排除D项。
10、1940年底,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启程访华。行前斯大林指示他:“您的任务,我们驻华全体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困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林的指示表明( )
A.苏联面临东西两条战线作战的窘境 B.苏联主张对华进行无私的军事援助
C.中苏协调利于构建同盟并夺取胜利 D.苏联援助使中国束缚住日本的手脚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困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让中国的抗战拖住日本,可以使苏联避免同时受到德日两国的进攻和东西两线作战,这表明,中苏协调利于构建同盟并夺取胜利,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1940年底,德国在进攻英国,而日本则在进攻中国,苏联并没有面临东西两条战线作战的窘境,故排除A项;B、D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
11、下表为国民政府开展的一系列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
这些活动( )
时间 活动 结局
1928年 中国与比、意、丹、葡、西签订废除领事裁判权的条约 执行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宣布废除与德日意的不平等条约 执行
1942年 多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并进行谈判 未果
1943年 中国与美英多国签订新约,废除列强在华的领事裁判权、沿海贸易权、内河航运权、驻兵权等和《辛丑条约》 执行
A.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B.从法理上结束了列强在华特权
C.通过法律手段抗击外国侵略 D.以外交途径积极维护国家权益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民政府开展的一系列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体现了国民政府以外交途径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2、所谓“雅尔塔体系(YALTASYSTEM)”是指二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及维护战后和平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确立了战后国际和平新秩序。观察上面的漫画,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
A.美国掌控着开启“体系”的钥匙 B.战后确定的国际和平秩序正受到挑战
C.维护战后体系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D.战后体系遏制了军国主义的复活
【答案】B
【解析】观察漫画可以看出有人拿着钥匙想要开启被雅尔塔体系锁住的军国主义,这意味着雅尔塔体系确立的战后国际和平新秩序正受到挑战,故B项正确,D项错误。A、C两项从漫画中无法得出,应排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42张PPT)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2019年统编版
课程标准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国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战的背景
二战的过程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战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国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战的背景
二战的过程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战的背景
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及不断发展
法西斯(fascist)本义是“束棒”(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是一把被绑在多根围绕在一起的木棍上的斧头,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法西斯主义(英语:Fascism;俄语:фашизм;意大利语:Fascismo;德语:Faschismus)是一种结合了社团主义、工团主义、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中央集权形式的军国主义、反无政府主义、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反共产主义政治哲学;《大英百科全书》对法西斯主义的定义:“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
法西斯主义
意大利法西斯组织
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1年11月7日)。1922年(10月31日组织内阁),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①一战后初期,意大利出现严重财政危机,经济衰退;②政治混乱,中央政府几乎瘫痪;③工人运动高涨;④民众对意大利作为战胜国却没有得到多少好处产生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德国法西斯组织
1920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纳粹是德文“民族”和“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缩写的音译),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这一颇具神秘色彩的“卐”字称号,曾使无数纳粹党员为之振奋。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战败,这一标志也随即被粉碎
东条英机
日本法西斯组织
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是“属于一个民族的”,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抵制马克思主义理论。
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
对内:独裁统治
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国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战的背景
二战的过程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战的背景
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及不断发展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
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
缩减 70% 69.1% 50% 50% 2/3
失业
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达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还要严重。
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面对经济大危机,各国采取的对应措施
1、改革:美国 罗斯福新政
2、建立法西斯政权,侵略扩张:德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国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战的背景
二战的过程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战的背景
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及不断发展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①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背景:
①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②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他们声称“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1931年),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
过程:
②标志:1936年,(受日本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工业生产急剧萎缩,数百万人失业或半失业;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负债累累,国内外矛盾激化;对阻碍其建立亚太霸权的华盛顿体系严重不满,认为德国发动一战是正当的,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德国一样要求打破现状,“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军部” 一词最初只指独立于政府、拥有军令大权的国家军事机关,后来逐渐成为当时日本庞大军事官僚机构的总称。军部包括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以及关东军和其他军事机关。军部不对议会负责,直属于天皇。
在控制了国家政权后,以军部为核心的日本法西斯势力对进步活动实行残酷镇压,并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将全部国家机器纳入战争轨道。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使德国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经济落入低谷
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
1932年德国的工业产量比1929年下降了近40%,农业产量下降了近30%,失业人数超过600万
②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
过程:
①1932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②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③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④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1936年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后,获得德国承认。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协
定。11月1日,墨索里尼声称:“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围绕这个轴心运转。”后来常说的“轴心国” 一词,即来源于此。
11月25 日 ,德国与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加入,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1940年9月27日,三国在柏林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还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
至此,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国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战的背景
二战的过程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战的背景
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及不断发展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英法实行绥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国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战的背景
二战的过程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战的背景
二战的过程
局部战争
在亚洲: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局部战争
在欧洲:
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徳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1941年6月, 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全球战争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军对珍珠港发动突袭,炸沉炸伤太平洋舰队近20艘大型舰只,击毁飞机 230 余架,美军死亡2334人,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覆没。日本只损失飞机28架,大小潜艇6艘死亡约100人。
珍珠港遭到袭击的20分钟前,山下奉文率领的第25军乘14艘运输舰在泰国南部的宋卡登陆,揭开了马来亚战役的序幕。
自12月22日起,日军在菲律宾吕宋岛多处登陆,对马尼拉实行钳形攻势。美军四星上将麦克阿瑟面对凶猛异常的敌人,只得下令全线撤退。
1942年2月l 5日,防守新加坡的英军无条件投降。
日军在1942年上半年还陆续攻占了荷属东印度群岛、缅甸以及太平洋上的诸多岛屿。
日军在太平洋迅速扩张
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说:“俄国人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说:“现在我们大家是风雨同舟了。”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说:“我们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自由而进行的战争,将同欧洲和美洲各国人民为维护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元旦,26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
/
中途岛海战
1942
阿拉曼战役
1942
诺曼底登陆
1944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1943
开始
扩大
转折
反攻
结束
1939.9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雅尔塔会议加速胜利
1945.5.8德国签署投降书
1941.6德国突袭苏联
1941.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2.1《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7-8 库尔斯克战役
1944.6 诺曼底登陆
1931.九一八事变
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2日本签署投降书
1942.6中途岛海战
欧洲战场
亚太战场
联合
北非战场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6月11日英法开始了一系列对意大利在利比亚的阵地的袭击。
1942.10
阿拉曼战役
轴心国军队于1943年5月13日投降
1942.8-1943.2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国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战的背景
二战的过程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战的背景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
国际格局的变化
建立
主要内容
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会议名称 时间 内容 作用
开罗会议
(美、英、中) 1943年11月 《开罗宣言》宣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德黑兰会议
(苏、美、英) 开罗会议后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及商谈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 加速德国走向灭亡
雅尔塔会议
(苏、美、英) 1945年2月 商谈对德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 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基础
波茨坦会议
(苏、美、英) 1945年7月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 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③审批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承认朝鲜独立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开罗宣言》
纽伦堡审判
东京审判
同为战争罪犯,
纳粹德国的汉斯?弗兰克在临刑前忏悔:“千年易过,德国罪孽难消。”
日本的东条英机却在就刑前高呼“天皇陛下万岁!”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承认朝鲜独立
③审批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④对徳、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⑤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左:
1、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
2、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
3、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千岛群岛让与苏俄。
——《雅尔塔协定》
苏联的利益比例 协定草案 最后方案
匈牙利 50 80%
南斯拉夫 50% 50%
保加利亚 75% 80%
罗马尼亚 90% 90%
希腊 10% 10%
巴尔干“百分比协定”
⑥成立联合国;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国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战的背景
二战的过程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战的背景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
国际格局的变化
建立
主要内容
评价
积极
消极
联合国的建立
时间
性质
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国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战的背景
二战的过程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战的背景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
国际格局的变化
建立
主要内容
评价
积极
消极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材料说明了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国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战的背景
二战的过程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战的背景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
国际格局的变化
建立
主要内容
评价
积极
消极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从欧洲为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P K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欧洲中心
二战后
雅尔塔体系
美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