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周星期 第 (课)单元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节数:4节
第二单元 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能学会两声部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能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2、能积极参与学跳藏族踢踏舞的活动,并能随歌曲的节奏舞蹈。
3、能初步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重点: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难点:二声部合唱的学习,踢踏舞步。
教法:听赏法。
教具:图片、藏族服饰、哈达、VCD、光碟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学生随《青藏高原》音乐进教室。
2、同学们,刚才上课前播放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3、下面,我再请你们欣赏一首这个民族的歌曲。(播放《珠穆朗玛》)边听边想,这两首歌曲在演唱上、声音方面都有什么特点?
4、听了这两首歌,你们想不想找找对天放歌的感觉?
师:下面,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段藏族的踢踏舞。(背景音乐:《我的家乡日喀则》)边看边想藏族的踢踏舞的基本舞步节奏是什么?谁来模仿模仿?师:大家想一想:藏族的舞蹈动作和他们的服饰特点有什么联系。
二、 学唱歌曲:
1、藏族的人们喜欢边唱歌边跳舞,我们来配上动听的歌好吗?听赏《我的家乡日喀则》。
2、你们仔细地听歌曲,听听有哪一句是我们已经学唱的呢?我们再来唱唱。
3、你们听出歌曲的最后两小节高低声部的不同吗?(分声部弹奏)
4、我们来分声部唱唱。咱们就按我们呼喊的声部来唱,首先,我想请高声部先用u来轻声哼唱,低声部的就边听边默唱自己的声部。低声部的用a来轻声哼唱,高声部的就边听边默唱自己的声部。
5、下面,我请两个声部都跟着琴声来唱一唱自己声部的曲谱。
6、好,我们来完整演唱这首歌曲。
7、生随乐边唱边跳。
三、 拓展延伸:
1、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我的家乡日喀则》这首歌,那你们还会唱其它的藏族歌曲吗?
2、师播放合唱版《美丽的家乡日喀则》和韩红演唱的《家乡》。
四、 课堂小结:
好了,今天的藏族之旅到此结束了,同学们,扎西得勒!
五、作业:背唱歌曲。
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后记:
第 周星期 第 (课)单元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节数:5节
第二单元 格桑拉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用饱满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2、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尊敬、热爱之情。
重点:通过学习,能饱含深情演唱这首歌曲。
难点:掌握变形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如xx xx | x x. │ xx xxxx│ x - ║ 中的第二小节的节奏。
教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
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首先让我们来想一想,以前学过的有哪些表现爱爸爸妈妈的歌曲,如果你会唱,欢迎和着一起唱。(点击幻灯片播放《妈妈的吻》)提问:这是什么歌?(学生回答后,老师予以肯定。)大家说得很对,这是一首写妈妈的歌。这节课我要教给同学们一首西藏地区歌颂母亲的歌——《格桑拉》。
二、新课教学:
1、在学习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西藏地区的文化,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格桑拉是花名,格桑花学名叫“金露梅”,花瓣是黄色的, ( http: / / photo. / showpic.html" \l "blogid=4c681def0100geul&url=http: / / static11. / orignal / 4c681deft77df8520b2fa&690" \t "_blank )在藏区素称格桑花,被藏族乡亲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也是西藏首府拉萨的市花。格桑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所以也叫幸福花。《格桑拉》这首歌曲把妈妈比作格桑花,象征着母亲朴实无华、勤劳善良的性格,以及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精神,也表示对母亲的敬意。
2、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的录音,让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初步感知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3、看歌词朗诵一遍,朗诵时要带着感情,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4、用听唱法学唱第一乐段。重点练习变形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前短后长、前弱后强。(放音乐,让学生轻声跟唱几遍。)
5、用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二乐段,巩固切分节奏的演唱。
三、巩固练习。
1、可让学生分组唱,根据学习中的问题及时作以指导。
2、启发学生分析理解歌曲内涵,提问:应该怎样演唱才能表现出对妈妈无限热爱的情绪?
3、让学生充满深情地演唱这首歌曲,老师钢琴伴奏。
四、小结:
同学们,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希望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对你的爱。
五、布置作业:
1、回忆和妈妈在一起的温馨时刻,多练习唱这首歌,并在唱歌的时候体会妈妈的爱。
2、把这首歌唱给妈妈听,用歌声来感谢妈妈对自己的关怀体贴,以及自己对妈妈的依恋与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格桑拉(幸福之花)
教学后记
第 周星期 第 (课)单元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节数:6节
第二单元 卓玛
教学目标:
1、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 富的和声效果。
2、能用活泼、欢乐地情绪演唱歌曲《卓玛》,把握藏族歌曲的特点。
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藏族歌曲的特点。
难点: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
教法:听唱法。
教具:琴、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欣赏完请你说一说它是哪个地方的风景?(语气突出提问的关键字)
二、新授教学:
师:西藏是藏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那里美丽而神奇,请看(手指图片)这就是藏族一种很特别的动物—牦牛,藏族人正在放牦牛呢。你们知道吗,牦牛既可以用于农耕,又可以作为运输工具,作用可大了。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有关牦牛的歌曲,请你们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1)跟老师一起学唱,一句分两句唱(处理:高音的1唱不上,可借助柯尔文手势解决)
(2)我们连起来唱一唱。
师:你们知道衬词在歌曲中有什么作用吗?[多几种答案:如没有意义;烘托气氛;增添气氛]
师总结:衬词在歌曲中没有实际的意义,它是为了烘托气氛。
3、第三遍听录音范唱[要求学生律动:点头。
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唱一唱歌曲中的衬词,(师用手势提醒)并找一找哪里出现了倚音?
生:只能说出前倚音,没找到后倚音。
师:你们找到的都是前倚音,其实这里也是倚音,只不过它是后倚音(特色之二:倚音)
(1) 我们再唱前倚音,(处理:“哎”用手势画连绵起伏的山峰,线条随音高的走向,生边唱边做手势)
(2)对比,听,老师唱的哪一种更连贯,更轻巧?加上手势对比
师:请你们用相同的方法唱其他几个前倚音。
(1)师弹琴,生自学。
(2)请个别学生唱,师弹琴。(引导“撒”轻轻唱)
师:老师想用两种方法唱这一句歌词,先唱没有倚音的,再唱有倚音的,对比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倚音显得单调,有倚音生动活泼,更有藏族地区的特色。
三、总结:倚音在歌曲中的作用就是增强作品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
四、布置作业:熟唱歌曲。。
板书设计:
卓玛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