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四单元《送别》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四单元《送别》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4-24 21:3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音乐欣赏《送别》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了解学堂乐歌
2、学唱歌曲《送别》
二、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三、教材分析:
《送别》是一首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深刻体现了离别的忧伤与凄凉。描述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这些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更加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情绪。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知识与技能: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合唱艺术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五、教学重点:
1、认识和了解学堂乐歌。
2、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六、教学难点:
1、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2、运用打击乐器和奥尔夫教学法对歌曲进行创编。
七、教学用具:
挂图、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电子钢琴。
八、教学过程:
(一)、新歌导入
大家好!美妙的音乐之旅即将开始,今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首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游子吟》、《悯农》、《春晓》歌曲片段)
这三首歌曲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生答)
像这样给古诗作曲而来的歌曲呢,就叫古诗新唱。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上个世纪,我们的老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曲呢?
今天我要与大家一起欣赏的这首歌,是一首传唱了百余年的校园歌曲。(出示幻灯片《送别》)
(二)、听赏歌曲
1、老师有感情朗读《送别》。
2、老师用口琴吹奏歌曲《送别》:
歌曲的速度怎样?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作品简介
1、学堂乐歌简介: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学堂乐歌”,一般指出现于清末民初的学校歌曲(类似今天的校园歌曲)。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
2、作者简介:
李叔同——音乐、美育教育家,学堂乐歌作者,早期话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3、作品简介:
这原是一首流行于19世纪的美国歌曲《梦见故乡和母亲》,由约翰·P·奥德威作曲,后来李叔同又根据原曲眷恋、惆怅的情调,填写了现在的歌词,改名为《送别》。并且作为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营造的那种淡淡的哀愁,与影片相得益彰,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四)、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老师唱《送别》曲子)
2、节奏训练。注意: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
3、老师弹琴,学生用”lu”学唱歌曲,学生跟唱两遍。
要求:注意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演唱。注意斛字的读音hu。
4、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为:一乐器组、二合唱组、三体态律动组。
5、第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二三组学生听节奏唱歌词。
要求:一要有感情的轻声唱;二结束句应唱得渐慢渐弱,才能表达出的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五)、创编活动
1、第三组学生用自己编创的体态律动进行伴奏,一二组学生听节奏唱歌词。
2、三个小组合作,共同演绎这首歌曲。第一组乐器合奏,第二组合唱歌曲,第三组体态律动。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六)、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清新、淡雅、优美的《送别》,也体会了歌曲的深刻内涵,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在这里,老师也真诚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珍惜我们现在的同学情、师生情,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些宽容与帮助,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有遗憾。谢谢大家!